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经典音乐

贝多芬F大调第十六弦乐四重奏 Op.135

来源:烟台音乐网   编辑:乐音   2017-05-07 15:39:00   作者:乐音

  概况 Overview

  《F大调第十六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16 in F Major Op.135,作于1826年10月,题献给好友约翰-沃尔夫梅耶(Johann Wolfmayer),是贝多芬创作的最后一部完整的作品(实际上《降B大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Op.130的终乐章在此之后完成,是贝多芬的绝笔)。从长度来说这部作品比起前面的四重奏都要短得多,它与Op.18-2、Op.95同为贝多芬最短的三首四重奏,不仅短,这首作品远不及前几首所具有的深刻思想和曲折的心理轨迹。因此这首乐曲就比较放松愉快。作品于1827年9月出版,到1828年3月初演,这几乎是贝多芬死后一周年。

  全曲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小快板,F大调,2/4拍,是奏鸣曲式作成的简洁乐章,其中片断的旋律以流动般串连的手法,是贝多芬晚期四重奏的特色。乐章中好似灵魂已得到解脱,充满轻灵之感。

  第二乐章,活泼的,F大调,3/4拍,谐谑曲式。结构出奇的单纯,却拥有极出色的动感。

  第三乐章,平静如歌的甚慢板,降D大调,6/8拍。全乐章仅54小节,是一首自由变奏曲,由平静的主题和极为自由的四段变奏构成,在短小的结构中孕育着深刻的内省内容,有一种特别高贵深刻的意境。

  第四乐章,不拖沓的庄板-快板,F大调,2/2拍,奏鸣曲式。这是该曲最为有名的乐章,因为它成为音乐史上一个未解的难题,它的出版稿与贝多芬的手稿是矛盾的,该乐章标题为“必须这样吗?”然后回答:“必须这样,必须这样”。这段对话意味什么就有种种不同的解释,有一种说法就是这样的:贝多芬不愿意将Op.130的乐谱献给D先生,因为他未出席该曲的首演音乐会,此人请贝多芬的朋友霍尔兹从中调解,霍建议让他付给出版商50先令,D问:“必须这样吗?”霍回答:“必须这样”。当霍将此事讲给贝多芬听,贝大笑并记下这段对话,还为它写成一段卡农,后来又扩展了这段音乐材料放入这首终曲。作品以缓慢而沉重的“必须这样吗”的动机抑郁地展开;主部转为快板,F大调,气氛转为明朗,以“必须这样”的第一主题开始.第二主题是嬉戏般的,宛如一首维也纳街头小调,好象贝多芬在大笑自己,也在嘲笑听众这样严肃地研究这古怪的“困难的决定”的难题;尾奏反复强调“必须这样”的动机,或许这就反映了贝多芬以胜利的喜悦来迎接死亡的态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