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姜育琳 烟台报道
此起彼伏的丘陵层林尽染、宽阔平坦的道路不断延伸、村民社区干净整洁、一片片大棚果实丰收在望。霜降时节,走进龙口市黄山馆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一股浓郁的村美民富产业旺的气息扑面而来。
今年以来,黄山馆镇聚焦“三个重点”,着力发掘人才、产业、文化方面潜能,紧抓区域特色优势,乘势而上激发活力。放眼望去,戏台已然搭好,乡村振兴好戏即将开场。
发展青年人才力量 稳固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眼下,黄山馆镇的禾鹏农场种植基地里的作物已进入采收季,果园里,村民们正在对采摘的葡萄、苹果、丑梨进行筛选装箱,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唤醒青年建设家乡的热血,是闯出乡村振兴新路子的关键。黄山馆镇启动青年农民创业园项目,带动强村富民“造血式”发展。受其影响,陆续有年轻人返乡参加家乡建设,高鹏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高鹏毅然放弃上海外企的高薪工作,毅然返乡自主创业,当起了地道的农民。他在广阔的土地上发展起了新型农业,先后流转200多亩土地,种植瓜果蔬菜,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输入了充沛的人才动力。
“晚秋时节正是我们维纳斯苹果上市的高峰期,从开始定植到现在是第四年,今年开始丰产,一级果每斤能卖12元左右,预估亩产在四五千斤,从明年开始产量会逐年递增。”高鹏坦言,如今的收获有赖于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方式。他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将自己的苹果卖到了全国各地。
发展“产”“游”一体 绘就乡村锦绣画卷
沿着黄山馆镇1号公路,约10公里的美景串联起独具特色的乡村游,沿公路顺势而行,成片的粉黛乱子草汇聚而成的“花海云天”远远望去满眼都是梦幻般的粉;国家级古文化村落馆前后徐村中的徐镜心故居、百年古树、镜心湖等,诉说着宁静小村落的历史故事;还有陈家村的桂花园、馆前邹家村的蔷薇、馆前于家村的银杏树……移步一景皆显乡韵,各种美景尽收眼底。依托“绿水青山”,黄山馆镇在补齐人才链条的同时着力做优当地产业生态,因地制宜赋能“旅游+农业”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也成为了企业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龙口市茂源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这是一家打造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现代化农场。多年来,合作社建立航天育种示范基地、揭牌成立龙口航天科普与航天育种院士工作站,从传统种植行业转型为拥有领先技术的绿色生态农业科技园。
在镇政府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交叉融合、互促互融“旋律”的带动下,茂源果蔬专业合作社用好政府的“金钥匙”,依托农业产业资源和美丽风光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涵盖生态农产品销售采摘、研学旅行、油葵园打卡拍照、绿色农家乐等体验经济,将“旅游+农业”打造成助推乡村发展的“新引擎”。
赓续乡村文化 激发振兴“内驱力”
乡村要振兴,文化必振兴。依托深厚历史文脉,黄山馆镇着力文史研究工作,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内涵,涌现出以徐学航为代表的大批乡村振兴文化人才,他们赓续当地特色精神谱系,不断夯实新时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文化根基。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龙口市徐镜心故居纪念馆馆长(兼)的徐学航还有另外一层身份,那便是辛亥革命先驱徐镜心裔曾孙。
近20年来,徐学航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搜集了大量辛亥革命书籍史料,并进行了系统学习研究,先后参与编著《徐镜心与山东独立》《百年影像见证革命友情》等十余部文字内容;他还参与了《寻找我的曾祖父徐镜心(上、下)》《山东辛亥革命——解密烟台独立》等专题片、纪录片的拍摄,在徐镜心革命事迹的挖掘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透过徐镜心,以红色文化为媒介,吸引人们了解龙口,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
乡村振兴的目的就是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如今,以人才、产业、文化为支撑的广阔平台已然搭好,此后,黄山馆镇如何咬定青山不放松,实现乡村振兴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且看明朝。
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