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山区崖前村:在青山绿水中书写乡村振兴锦绣文章

2022-04-19 14:50: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邢晨 宋丽梅


烟台市莱山区崖前村干净整洁的村貌

在烟台市莱山区崖前村永智农场拍照的游客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邢晨 宋丽梅 通讯员 王建刚 烟台报道

  曾经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却成为了“火出圈”的网红打卡地。在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中,一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锦绣文章正在烟台市莱山区崖前村的土地上被洋洋洒洒地撰写出来。在这篇文章中,崖前人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更留住了乡村的灵魂与品格。

烟台市莱山区崖前村永智农场内的咖啡馆

游客在崖前村永智农场游玩

  道法自然让乡村有了魅力

  暖春时节,从天空俯瞰,三面梨树层层环绕中,一栋洁白的二层小楼如同从泥土中“生长”出来般,与周围的美景相得益彰。作为烟台网红打卡地的顶流,崖前村的永智农场名不虚传。

  “我们农场占地220亩,以种植生态梨园为核心,辅以咖啡餐饮等配套服务,区别于传统的农家乐,我们主打的是城市与乡村的‘融合’。”永智农场总经理张厚彬告诉记者,相比传统农家乐,永智农场不仅有原生态的农场,更有现代化咖啡馆和餐厅,游客身处永智农场不仅可以感受到乡村的田园牧歌,更能享受到现代人的休闲乐趣。

  一杯咖啡、一片风景、一天的浪漫时光,这是永智农场送给每一位游客的珍贵礼物,而为了实现它,张厚彬和同事们可没少费心思。

  “道法自然,顺势而为是我们永智农场的设计理念。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坚持以最小对环境的改变来换取自然的和谐与美丽。”张厚彬介绍,以咖啡馆为例,永智农场使用了大面积的玻璃,保证每个窗户都能看到树木,而在室外,还设计了多处桌椅,游客可以更加亲近自然。

  构建农场IP是永智农场坚持的文化品牌,也是崖前村最闪亮的一块金字招牌。除了农场咖啡、休闲农场,永智农场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农场与花卉农场的理念,搭配时节,工作人员在农场种植了向日葵、油菜花等花卉,并承办了多次艺术展览,极大拓宽了农场的经营路径,实现了多产业的融合发展。

  “我们利用自身220亩田地,广泛种植秋月梨,并请专业技术员,依托天然的地质优势,以先进的种植技术、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及严苛的选果品控,出产了一批批高质量产品,深受好评,一度供不应求。”张厚彬告诉记者,目前,永智农场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现代化农场产业模式,农场的发展也走上了快车道。

崖前村的薰衣草田

崖前村的梨园

崖前村的攀岩项目

  产业融合让乡村有了活力

  农场的生意越做越火,最大的受益人自然是崖前村的老百姓。据了解,永智农场梨园秋收高峰期,参加劳动的村民可达到80人,而在农场餐饮板块,餐厅所用食材基本来自崖前村,而这也让村民直接受益。

  不仅如此,崖前村还成功开发了薰衣草项目、梨园项目、攀岩攀冰等旅游项目,而这些项目的“扎堆上马”更加提升了崖前村的经济活力。

  “我们薰衣草项目以薰衣草精油为切入点,并着力在烟台聚集香精香料等深加工企业,努力打造芳香产业集群,形成乡村振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既可以保证农民的基本收益,又可以开发旅游业,带动居民增收。”崖前村党支部委员杨静告诉记者,崖前村在村中种植120亩梨园,预计今年秋季就可以开展梨园采摘项目,吸引游客入村采摘。攀岩攀冰项目建成以后则可以承接大型比赛,做强乡村‘体育+旅游’产业。

  如今,崖前村的乡村振兴文章可谓越做越大,凭借自身优势,崖前村甚至开始启动招商引资工作,并迅速吸引了大批优质企业入驻。“目前,一家很有实力的文旅企业将在崖前村建设文化一条街,打造不夜城与小吃街,其他企业也将落户崖前村。”采访中,崖前村党支部委员杨静兴奋地告诉记者,崖前村的产业不断壮大,最受益的是老百姓。

  据介绍,目前,崖前村共有300余位村民就业于村招商引资项目。同时,通过租赁土地给企业,崖前村有了集体收入,村民年底分红,老年人每年可分得1000元。此外,为配合旅游业发展,打造配套措施,崖前村还积极改闲置房为民宿,通过置换股权、购买房屋、租赁房屋等方式,推动村民闲置房改民宿,打造特色民宿基地。目前,崖前村村民年收入平均已达3万至4万。

崖前村街道边种满绿植

崖前村村民清扫街道

崖前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绿色发展让乡村有了归宿

  从农产品生产到乡村旅游再到产业融合发展,崖前村乡村振兴的锦绣文章不仅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了,更让崖前村的老百姓有了真真切切的归宿感与幸福感。面对来之不易的可喜局面,崖前村的每一位老百姓都像爱护自己孩子一样爱护着崖前村的一草一木。

  为配合旅游业发展,近年来,崖前村大力整治村居环境。在村委的呼吁下,村民们自觉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并对私搭乱建和残垣断壁进行了彻底改造,道路干净了,房屋整洁了,道路两旁开满鲜花,如今崖前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乡村美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如今许多外出谋生的青年人选择回到家乡,而年轻一辈的回归则让崖前村更加充满了活力,也更加有了发展动力。

  “我们当初发展旅游业,就是希望给村民增收,让村民实现足不出户就能挣钱,把村里的人才留下来,把外地人才引进来!”崖前村村委委员王燕萍坦言,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意义重大,不仅解决了劳动力问题,更让崖前村人有了归宿感,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干出一番大事业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崖前人新的目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崖前村用智慧、创新与坚守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在这条路上,自然、产业、百姓如同一个坚固不破的“铁三角”,扎实而持久地架起了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宽广、幸福之路。

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