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林晓冬
龙口乡村记忆——馆前后徐村
编者按:
为传承乡村历史,助力文化发展,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今年起,龙口市政协启动编撰《龙口乡村记忆》一书。
大众网龙口受权连载发布《龙口乡村记忆》部分内容(初稿)。
村庄简介
(一)地理位置
馆前后徐村位于黄山馆镇政府驻地东南1.5公里处,东北距龙口港15公里,东距黄城30公里。东经120°,北纬37°。东邻大脉村,南接馆前前徐村,西靠馆前陈家村,北望姚家村。村庄面积0.075平方公里。
村东南为丘陵,西北为平原。村后有北河,村前有南河,村中还有两条小沟河,各支流在村西相会,往西三里流入界河,故称三里河。
(二)名称由来
清顺治年间,徐氏从龙港街道大湾后徐家村迁来居住,因处在黄山馆前,又在馆前前徐村后,故称馆前后徐村。建国后,简称后徐。1981年,地名普查时,恢复为馆前后徐村。
(三)行政沿革
清同治十年(1871),属乾山都黄山社。1930年属安乐乡,1936年属东海乡,l 945年属黄山区,1953年属七区馆前乡,1956年属黄山区馆前乡,1957年属黄山区黄山馆乡.1958年属阎家店人民公社,1966年属黄山人民公社,随着废社改乡镇,1989年6月属黄山馆镇。
1946年建立党支部,历任支部书记:徐学谦、徐士祥、1948年徐士全,1955年徐士升,1961年徐士居,1977年徐士兰,1980年徐广浩,1984年徐学相,现任党支部书记徐燕伯。历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1948年徐广节,1954年实行村主任制,东选区徐学行任主任,西选区徐士豪任主任,1956年建共荣高级农业社,徐学信任社长。1957年与陈家村合并,全村化为3个生产队,队长分别为徐学秋、徐士松、徐广涵。1958年村大队长徐士松,1959年徐士修,1961年徐学信,1967年徐士智,1972年徐学恩,1975年徐广浩,1980年徐学相,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主任徐学堂,现任村委主任徐燕伯兼。
(四)人口姓氏
馆前后徐村现有居民164户。其中徐姓为多。总人口380人,其中男187人,女193人。
村庄名人
(一)革命先烈
徐士溪,1923年生,1945年入伍,胶东军区北海二团战士。1946年掖县粉子山战斗牺牲。
徐士禹,1926年生,1947年入伍,昌潍军分区后勤部。1979年潍坊病故,是年批准为烈士。
徐广俭,1925年生,1948年入伍,四十九军一四五师卫生队卫生员。1949年湖北战斗牺牲。
(二)著名人物
徐镜心,又名文衡,字子鉴,1874年生。清光绪年间廪生,后就读于山东省高等学堂。1903年与孙中山、黄兴等在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被委为山东主盟人。回国后,组织革命力量,开展武装斗争,为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做出卓越贡献。满清覆灭,徐任山东参议会副议长,国民党山东支部理事长。1914年遭军阀袁世凯逮捕并杀害,时年41岁。国民党五届二次会议追授其为陆军上将,进行国葬。
徐士燮,徐镜心长孙,国民党中将。
徐善珩,解放军汕头军分区司令员。
徐叔明,民国年间黄县教育局局长。抗战时期任48支队司令,少将旅长。建国后被安置在上海市南市区政协工作。
资源特产
全村有耕地1000亩,果园185亩。黄山馆镇里建有镜心中学,村中建有镜心湖,在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徐镜心故居中,建有徐镜心纪念馆,还有展示徐氏家风家教的徐氏祠堂,这些红色文化场所,是龙口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龙口乡村记忆——馆前后徐村
村庄简介
(一)地理位置
馆前于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公里处,距离龙口港16公里,距离黄城32公里.北纬37°54,东经120°28。东邻馆前邹家,南、西临近龙招界河,北望店子村,烟潍公路和大莱龙铁路由村西经过,交通便利。地势南低北高,村庄面积0.03平方公里。
(二)村名由来
清乾隆年间,王姓由四川迁来定居,因身负罪案,谎称姓于。又因地处黄山馆南,故取名馆前于家村。建国后,简称于家。1981年,地名普查时,恢复馆前于家村。
(三)行政沿革
1945年建立新政权,1950年建立党支部,历任党支部书记:王梦协、于登春、于文林、王本顺、于本昭、王秀林、于宗江。历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于宗生、王连顺、于本昭。
(四)人口姓氏
馆前于家村现有村民120户,268人,姓氏以于,王两大姓为主,另外有赵,马,徐,刁姓各一户。
文史典故
在这个人口不足300人的小村庄里,民风却历来淳朴。至今,村中仍保留着两块清代时期的贞节牌匾。历尽风雨,几经沧桑,匾额已色迹斑驳,可是它所传承的孝德文化却在馆前于家村村民心中留下了痕迹,并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而传承下来。
为了弘扬孝德文化,感染激励着新一代年轻人传承孝德文化,养成崇德向善,敬老孝亲的浓厚氛围,在馆前于家村打造了一处孝德广场,将孝德文化世代传承下来。
村庄名人
现代人物王学顺,哈尔滨龙江仪表厂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资源、特产
(一)方塘
村内保留着镇级扬水站一处,自71年建设以来,几经修复,至今仍为附近几个村庄灌溉发挥着作用。
(二)农作物
全村原有耕地560亩,果园200余亩,水浇条件便利,村主要经济作物为苹果,葡萄为主,农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人均亩数1.5亩,于家村玫瑰葡萄近几年发展迅速,物候期长,成熟期晚,果肉多而成为客商抢手货。
荣誉奖励
2015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村。
龙口乡村记忆——馆前邹家村
村庄简介
(一)地理位置
馆前邹家村坐落在黄山馆镇政府驻地南1.5公里处,东距黄城30公里,北距龙口港15公里。北纬3753,东经12028。东邻馆前陈家村,南靠馆前王家村,西近馆前于家村,北望店子村。村庄地势平坦,面积0.03平方公里。交通便利,不仅临近村东有青黄公路、27路公交线,西有大莱龙铁路,北有龙口港,四通八达。
(二)村名由来
清顺治年间,有葛氏从云南迁来建村,取名葛家镇。光绪年间,又有邹氏迁来落户,因邹姓人支兴旺又地处黄山馆南,改称馆前邹家。建国后,简称邹家。1981年,地名普查时,恢复为馆前邹家。
(三)行政沿革
1950年,邹家村建立党支部,历任支部书记:邹丕义、邹天俊、邹可珩、邹可双、邹志高、邹天高、邹天军,现任支部书记王晓玲,历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邹丕福、邹丕义、邹可贵、邹可珩、邹天俊、邹可双、邹宝伦,现任村委主任邹天山。
(四)人口姓氏
邹家村现有人口203人,户数102户。村民姓氏以邹姓居多,另有许、徐、宋姓。
村庄名人
(一)革命先烈
邹可远,1928年生,1946年入伍,胶东军区北海独立团班长。1947年莱西水沟头战斗中牺牲。
邹茂芳, 1925年生,1946年春入伍,胶东军区北海二团班长。1946年掖县粉子山战斗中牺牲。
(二)现代人物
许镜清,1942年生,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家。他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艺术学院,分配到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任作曲。先后创作了板胡独奏《喜开丰收镰》,大型民乐合奏《乌苏里啊我的故乡》《大寨红花遍地开》,扬琴协奏曲《井冈山》等。1983~1987年,他担任央视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总作曲,创作了《西游记序曲》(别名《云宫迅音》)《女儿情》《取经归来》和《敢问路在何方》等歌曲,这是许镜清的成名之作,也是传唱经久不息的经典之作。1987年,他又为中央电视台《“齐天乐”春节联欢晚会》创作整台晚会的音乐和歌曲。其他作品有《女人不是月亮》《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半边楼》《弘一法师》《情债》《七品钦差刘罗锅》《汽车城》等电视剧的主题歌。
资源、特产
全村有耕地300亩,果园100余亩。主要经济作物以果树、葡萄、樱桃、柿子为主,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村中以馆前邹家村现状产业发展为基础,打造以苹果、葡萄、甜柿子、粮食等林果种植为主导产业,同时以景观农业、体验农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撬动乡村振兴的杠杆,焕活乡村发展力,促进农业新业态的拓展。
流转土地面积15亩,以村内百年老槐树为载体,发展槐树种植打造槐香园,发展景观农业及乡村旅游。
加快培育成规模的主导产业,形成“乡关一舍”特色种植,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打造”六不用”金银花示范园,然后种植200亩,下一步拟推广2000亩,打造休闲式抱团养老基地。
龙口乡村记忆——馆前陈家村
村庄简介
(一)地理位置
馆前陈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5公里处,北纬3753,东经12028。东邻馆前后徐村,南靠三里河和馆前王家,西近馆前邹家村,北望黄山馆三村。村东有龙招公路,村西有青黄公路及大莱龙铁路,27路公交车直通村内,交通便利。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村庄面积0.018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333.8亩,果园119.8亩。
村庄风景秀丽,生态环境良好,村中50%的房子属于100年以上的传统建筑,大都是木质结构,保留古老的门楼和拴马桩,是一个被古河道、田野围绕的小村。
(二)村名由来
馆前陈家村有着300余年历史。据传,清顺治年间,葛氏从山西小云南迁此建村,称葛家镇。后有陈氏也来此定居,葛衰陈兴,后改名陈家村。
(三)行政沿革
1948年建立党支部,历任支部书记刘淑兰、于新治、王泽民、徐士升、刘洪敏、刘安胜、刘延龙。现任支部书记刘安元。历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1958年孙执香,1961年邹可贵,1977年邹天俊,1980年刘安元,1985年刘延令,1986年刘洪鹏。现任村委主任刘安元兼。
(四)人口姓氏
全村共有居民59户,其中刘姓为多。全村共142人,其中男62人,女80人。刘姓48户,孙姓7户,于姓3户、马姓1户。
文史典故
名胜古迹
(一)龙王庙
旧时在村东一里处建有一座龙王庙,坐北面南,庙内只塑龙王爷一尊神像,左右塑有侍童两尊,庙宇东侧矮垣内有龙王母亲的衣冠冢。据传,龙王庙始建于清代中期,源于招远北乡诸村与黄山馆所辖诸村的祭神求雨活动,香火很盛,每年农历六月初八是龙王庙会,人们到庙里进香,祈求平安吉祥、祈福祈寿,天旱时举行求雨祭神活动。龙王庙毁于解放战争时期,现在只剩一只大石香炉和一对小石香炉。
(二)私塾
村内存有一处旧私塾,占地50余平方米,5间房,可容纳40余个学生,是黄山馆第一所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村里延续尊老爱幼,敬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三)三里河“鬼集”
解放前,村庄三里河设有集市,因黎明到太阳升时,赶集人颇多,只买卖一阵就散伙,乡民戏称“鬼集”。
(四)大冢小冢
冢就是坟墓,死者的衣服埋入坟,称衣冠冢,乡民习称假坟。位于陈家村北和村东北各有大小两冢,当地农民称之为大冢子、小冢子。笔者记得、两冢高约数丈,方圆数丈,长满野草和棘子。修于家方塘铺设主管道大冢被发掘。时值一个初冬上午,挖开厚泥土,呈现青砖瓮式墓室,有一青年民工顺绳下到墓室底,吊筐上来一马头骨,马头骨比今马头大两倍,随后出土马牙齿数枚。民工上到地面,言说向北有石门,门被淤泥几乎掩没。因为施工期限,墓砖拆掉,再未发掘而埋下管道。后,小冢子也被村民平毁种田,大冢子、小冢子自此消失。
二冢子属于何年代、何人之墓葬?至今无人能解,只有元代遇珍可能与二冢有关联。遇珍,人称“遇昭武”,金大定四年(1227)率部队归顺于元,升为千夫长、登州同知。次年,授朝武大将军、元帅右监军。元初,他在黄县任县尹(县令),任职期间办教兴庠,修建黄城北大街文庙(孔庙)。旧志记载:黄县之有学,肇于唐开元,金贞佑废,元初遇珍复构。
遇珍72岁时“倦于听政”,辞职在黄城休养。至元九年(1272)去世,午夜秘葬单家村北。
据王玉珉先生文章称:遇珍征战沙场,失去一臂,死后安葬时装了一只黄金胳膊,为防止盗墓者,在县内东起蔚阳山,西至龙口湾,共计修建了同一规格,同一形状的72座坟墓,但只有一座是真坟,其余都是衣冠冢。陈家村位于龙口湾南,大冢与小冢当是元代黄县县尹(县令)遇珍72座假冢中的两冢。
村庄名人
刘延林,1956年生,曾在黄山馆镇工作,1984年入山东大学学习,毕业后,历任烟台团市委副书记,莱州市委副书记,长岛县县长,芝罘区工委书记,烟台市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务。
刘洪元,1945年生,莱阳中医学校毕业,曾任职于县卫生局,1984年任黄县县委组织部长,1989年12月任莱州市委副书记,1991年任莱州市市长,后任职烟台市人大副主任等职务。
(一)知名人士
刘安贵,徐州装甲部队师长。
孙国范,通化县县长。
刘湖,民国时著名律师。
刘延彤,青岛国家安全局博士。
刘淑良,上海中兴集团副董事长。
历史事件
清代光绪中期的一年夏天,连下几天暴雨,三里河发大水,淹没两岸庄稼,冲毁村民的房屋,受灾严重。
1944年3月,一天凌晨,黄山馆民兵在三里河布下“耙雷阵”,日军一辆军车触雷起火爆炸,民兵上前拼杀,消灭敌人10名。
1964年,在村东建设一座宽30米、长40米小型水库。
2001年,时任莱州市委书记刘洪元帮助筹资修建村北主道。
2003年,时任莱州市委书记刘延林帮助筹资建村西自来水塔。
2007年,刘延林帮助村里建成纯净水泵站,实现户户通。
2009年,刘延林资助村里硬化路面。
2014年,刘洪元、刘延林资助村里修建村委大院。
2020年,成立龙口市驿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资源、特产
(一)美丽乡村建设
投入10万元,在街道两侧种植月季800余株,并采用多种颜色相互搭配,让环境更加多姿多彩。在主街墙面以及水塔绘制特色剪纸彩绘,村西建有景观花园一处,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实施“胡同长制”精细化积分管理办法,助推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形成独特的田园风光。
(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2020年3月,村党支部牵头成立龙口市驿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4.6亩,主要发展高档果品种植,采取对外发包的方式进行经营,吸引返乡创业大学生到村发展农业种植,成立“禾鹏农场”,统一配套灌溉、施肥、喷药、技术服务等,镇级免费配套电商平台等服务。预计集体年可收入8万元,入社群众收入10万元。
龙口乡村记忆——馆前王家村
村庄简介
(一)地理位置
馆前王家村位于黄山馆镇最南端,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东北距龙口港16公里,东距黄城31公里。东经120 28,北纬37 54。东、南与招远市张星镇馆前张家村、水盘村接壤,西近龙招界河,北靠馆前邹家、馆前陈家。村东紧邻龙招公路,村西烟潍公路和大莱龙铁路纵贯南北,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村庄面积0.03平方公里。
村庄不大,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村中的传统民居建筑50%以上,三面环河,自然环境优美,绿地面积11.7公顷,土壤结构优良,是生产粮食和水果的好地方。
(二)村名由来
明洪武年间,王姓由益都县迁来建村,因三面环河,取名圈子王家。建国后简称王家。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更改为馆前王家。
(三)行政沿革
1948年建立党组织和村公所。历任党支部书记:1948年王泽民,王永奎、1969年刁乃新,1981年王永奎,1985年王伟田、王军,现任书记王刚,任职时间2005年4月至今。历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1948年刁家训,1952年王树荣,1955年王庆运, 1970年王永奎,1977年王学普,1978年王伟田,1985年王孝谦、王军、王刚。
(四)人口姓氏
全村共102户,242人。王姓99户,刁姓3户。
文化典故 名胜古迹
(一)“踢尸首”的故事
馆前王家和招远刘家只隔一条道,在封建社会,这里流传着一段“踢尸首”的故事。一天清早,有人在馆前王家大道上发现了一具尸首,地保到黄县衙门报了案。黄县县官到现场一看,有了主意啦。他对着尸首说:“你这个混账东西,大清早喝醉了酒装死啊!”说完,朝着尸首踢了一脚。“我让你装死,赶快起来!”接着又踢了一脚。一连骂了三遍,踢了三脚,这尸首从大道西边滚到了大道东边,进了招远县刘家地界了。
黄县县官这才弯下腰,装模作样的看了看说:“这小子真死了,死在招远县地界,让招远县老兄来破案吧!衙役们,起轿回衙去。”
(二)古槐树
古槐树位于村内大街,树围255厘米,高11米,分两个主枝,6个分支,有一主枝向西南方向探入街心。树干距离地面80厘米处有一枯洞,周长60厘米,可窥见树心已腐烂中空。古槐全凭表皮存活,虽历尽沧桑,但长势茁壮,雄姿美观,树龄500余年。
村庄名人
(一)革命烈士
刁乃经,1920年生,1938年入伍,党员,胶东军区新五师十三团三营机枪连副连长。1948年在潍县战役中牺牲。安葬在潍县。
(二)现代人物
王佐群,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历任黄县第四区政训员、中共黄县县委委员、军事部长兼县大队政委、黄县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会长、龙口特区各救会会长。1946年8月,任黄县县长。1949年3月,随军南下,历任北海区干部大队大队长、苏南松江专署副专员、中共松江地委委员、上海汽轮厂厂长。1960年1月,任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区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1966年,任上海对外经济联络局副局长、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行政组长。1973年5月,任上海市革委会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1978年,任上海对外经济联络局副局长。1983年12月离休。
王庆元,男,大专毕业,中共党员,曾为张店钢铁厂副厂长、总工程师。1952年在鞍山钢铁公司工作,不久考入大学。195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淄博市冶金局;1967年3月调张店钢铁厂工作至今。其主要科技成就有:
1. 设计兼施工利用燧道窑余热烘干陶瓷品的大型链式烘干机,1965年10月由轻工部主持召开的全国陶瓷电瓷系统现场会进行推广。
2.1979年设计兼施工的用龙门吊平铺切取原料,在全国同类型企业中属首创,1981年4月,冶金部在该厂召开全国同类型企业现场会进行推广。
3.1981年1月,山东省经委在济南召开的山东省设备管理协会成立大会上,发表了《加强设备的技术改造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的论文,后又被汇集到1985年7月山东设备管理协会出版的《山东设备管理文集》(一)上。
4.1983年主持设计兼施工的利用加热炉烟道余热预热助燃风的片状预热器,获淄博市1985年三等科技成果奖。
5. 1983年11月,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会和湖北省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会,在湖北省的沙市召开,在此轧机主传动学术会议上发表题为《跟踪式300热带轧机机组ED型减速箱根部断裂原因分析》的学术论文,后又被《冶金设备》杂志采用,发表在1984年第3期上。
6.1984年4月,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会和上海市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会,在浙江东清召开的全国中小型轧机改造学术会上,发表过题为《在跟踪式300热带轧机上用470立式齿轮箱底角断裂的分析》的学术论文。
7.1985年5月,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会在四川成都召开的第二届学术会上,交流发表论文,后又被《上海金属》(钢铁分册)杂志采用。
8.在《机械工程师》《节能》《山东冶金》《能源与节能》等杂志上和一些专业会议上发表过多篇论文。1985年,应市经委约写的《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一文,到市里作过专题讲座。
(三)部分在外工作人员名录
邢世珍,女,上海市委外长。
王孝国,南京市公安局上校。
王孝东,内蒙古武警总站上校。
历史事件
1943年9月的一天,村民李丹桂在西河边被日伪军搜出一张北海纸币(俗称八路钱),以私通八路被杀害。
1983年,村中小学并入馆前小学。
1986年,村内建黄纸厂,年产值10万元。
资源、特产
全村耕地面积400亩,粮田面积112亩,果园200余亩。村西北有水库一处,蓄水5万立方米,农业实行测土配方科学生产,自来水100%普及。主要出产优质苹果、葡萄、樱桃等水果,较有名气。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林晓冬
为传承乡村历史,助力文化发展,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今年起,龙口市政协启动编撰《龙口乡村记忆》一书。大众网龙口受权连载发布《龙口乡村记忆》部分内容(初稿)。[详细]
为传承乡村历史,助力文化发展,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今年起,龙口市政协启动编撰《龙口乡村记忆》一书。大众网龙口受权连载发布《龙口乡村记忆》部分内容(初稿)。[详细]
为传承乡村历史,助力文化发展,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今年起,龙口市政协启动编撰《龙口乡村记忆》一书。大众网龙口受权连载发布《龙口乡村记忆》部分内容(初稿)。[详细]
常伦庄村位于七甲镇东北角5.5公里处,东经120°64',北纬37°52'。东邻王屋水库,南与店埠曲家村相距1公里,西同郭家沟村接壤,北至王屋村2公里,距黄城22公里。[详细]
黄山馆镇位于龙口市西南,处龙青、烟威公路至交点,为古交通要道黄山驿之故地。东与龙口经济开发区毗邻,南与招远市的张星镇接壤,西由界河为界与招远市的辛庄镇隔河相望,北临渤海湾,南接黄山。地理坐标北纬37°32′,东经120°16′。[详细]
庵夼村,地处芦头镇南部10公里的山区,北纬373145",东经1202715",距龙口港 25 公里,距东城区 18 公里,东与下丁家镇于家口山顶分水为界,南与招远市宋家镇仓口陈家山顶分水为界,西与界沟刘家村接壤,北与埠上村山地相连。村庄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山峦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