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青春力量丨烟台山医院:默默前行 做百姓身边的“守护神”

2022-05-11 11:24:02 来源:  作者: 张辰辉

  编者按:2022年5月12日,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卫健系统护理工作者宣传报道,弘扬白衣精神,树立行业榜样,大众网烟台开展“我们的青春力量”2022护士节系列报道,通过短视频、图文报道的形式,致敬烟台市全体护理工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辰辉 通讯员 栾秀玲 潘晶 刘畅 烟台报道

  烟台山医院微创手术室护士长王紫丽奔赴蓬莱进行抗疫支援

  王紫丽:“无影灯”下的守护人

  早在少年时期,烟台山医院微创手术室护士长王紫丽就立志成为一名护士:“初中的时候,我一个很好的朋友误喝农药,被送到医院,最终抢救无效。每次经过那个医院都会想起我的朋友,内心就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当护士或者医生,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王紫丽说。

  1994年,毕业后的王紫丽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两年后,王紫丽被调入烟台山医院手术室工作至今。在此期间,她为生命奋斗,悉心守护着每一位患者。对于手术室护士,王紫丽这样理解:“我们就相当于手术医生的眼睛,可能我们的一句提醒甚至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让主刀医生豁然开朗。”想要当好医生的这双“眼睛”,就需要不断地实践与学习:“我去省立院进修过半年,又去中国阜外医院心血管进修半年,为的就是配合好医生的工作。”

王紫丽(左)正在配合完成胃镜检查时取活检工作

  2009年5月,烟台山医院实施多科室整合工作,将胃肠镜、气管镜、膀胱镜、乳管镜、妇科的宫腔镜整合成微创手术室,王紫丽则被任命为科室护士长,并带头组建科室护理团队。“科室的成立,意味着更大的挑战。一切都要从头做起。而且我们是山东省首个微创手术综合类科室,没有太多的先进经验让我们学习,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从无到有,王紫丽倾注心血组建了一支优秀的护理团队为生命保驾护航。目前,微创手术室已经是有着12名护士队伍的标杆性护理科室。

  “手术室”这三个字,是王紫丽职业生涯中的关键字。从外科手术室到微创手术室,她总是以最短的时间、最饱满的状态融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中。工作至今,她把“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座右铭铭记于心,践行一位普通护理人最初的誓言——以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2018年,王紫丽荣获山东省早癌协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目前,王紫丽的女儿已经是护理专业大三在读生,很快也将成为医护队伍中的一员。“我老是忘不了一件事。记得一天晚上八点多,去幼儿园接孩子回家,女儿用小手拽着我的衣角,小心翼翼地说:‘妈妈,我跟商量个事儿呗,以后你能不能早一点来接我?’眼泪一下就涌出来了。”王紫丽的青春是在无数次的无影灯下度过的,而这青春的背影也悄然成为了女儿的榜样。

  陈晓艳:护理岗位的“多面手”

  烟台山东院脊柱外二科副护士长陈晓艳

  32岁的陈晓艳,是烟台山东院脊柱外二科副护士长,也是一名工作13年的“老护士”。“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十几年。”陈晓艳感慨道。

  之所以选择成为一名护士,要从陈晓艳91岁高龄的奶奶说起。“奶奶19 岁那年本来有机会成为护士,但因为种种原因,让她与护理工作擦肩而过,这也成了她一生的遗憾。所以选择护士这份职业,既算完成了我的梦想,也算完成奶奶未完成的心愿。”陈晓艳说。

  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高水平的综合专业素质,让陈晓艳成为了一名护理岗的“多面手”。轮转过多个科室的她,见到了太多悲喜交集,也见惯了生离死别。“医院是一个有悲有喜的地方,非常磨练人的内心。有一段时间,经常在上班前会出现害怕的情绪,这不光是害怕一个人护理十五六个病号带来的疲惫,也害怕生与死之间的悲欢离合。”陈晓艳说,有的患者一开始情况不错,但突然病情恶化,这种压力曾经在一段时间里让自己接近崩溃的边缘。

  那段时间里,陈晓艳只有回到家里才能让心情平复,但因为过于劳累,经常是一言不发。“真的是累的不想说话,幸好有个懂事的儿子,不仅不缠着我,让我陪他玩,还会在我下夜班睡着后,悄悄帮我关好房门,或者看我累的不行,主动给我倒水。虽然都是一些细小的行为,但很暖心。”陈晓艳说。

  陈晓艳护理患者

  2019年,陈晓艳成为烟台山医院东院脊柱外二科副护士长,肩上的担子变重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也更加坚定。“虽然护士这份工作很幸苦,时常加班,但看着患者在自己的护理下康复出院,心里会很满足,很有成就感。同时,这份职业让我成为了思想独立和人格独立的新时代职业女性。”陈晓艳说。

  陈晓艳认为,想要打破“护士仅是给患者打个针、换个药”这个片面认识,需要有更多的“多面手”护士,持续学习人文学科,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做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护士。

  宋美浩:护理人一直在路上的

  烟台山东院儿科输液室副护士长宋美浩奔赴招远进行抗疫支援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宋美浩的护理之路,这句话或许最为恰当。作为烟台山东院儿科输液室副护士长,宋美浩一直在路上。

  自从23年前穿上天使白、戴上燕尾帽、开始护理生涯的那一刻起,宋美浩便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重大。她热爱护理事业,在工作中勤恳踏实,任劳任怨。她深知护理工作责任重大,关键时刻勇挑重担,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

  2020年,宋美浩被调到儿科输液室工作。与护理成年人不同,患儿更加难以沟通。这对宋美浩来说,也是一场挑战。“儿科很考验护士的技术,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血管比较细,很容易扎不准,用药的剂量也要更加精准。不仅如此,怎么和患儿及家长沟通也是一门学问。”宋美浩说。

  宋美浩为患儿输液

  经过多年临床护理工作的锤炼,宋美浩也从一名青涩的小护士成长为医院护理岗位上的“中流砥柱”。她说:“护理工作,永远在路上,不断的去学习新的理论或者新的技能,要活到老学到老。”

  2022年对于宋美浩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儿子中考近在眼前,即将面临人生关键的一步;女儿不到5岁,正是黏人的年纪。这些成为宋美浩最大的牵绊,然而生命重于泰山,抗疫工作刻不容缓。宋美浩屡次克服困难,奔赴到抗疫一线的队伍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特殊时期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最近一次前往蓬莱支援抗疫工作,出发的路上宋美浩给儿子留言:“妈妈外出执行任务,回来时间不定,你要好好学习,照顾好妹妹。”儿子回复说:“妈妈放心吧,我已经长大了,你要保护好自己”。这一刻,宋美浩热泪盈眶,所有的辛苦都不值一提。

  “都说护士是守护人间的天使,默默奉献是我们的天职。我也是众多的护理工作者中的一员,我将牢记南丁格尔誓言,传承南丁格尔精神,每天以最美的微笑、最亲切的语言、最体贴的护理、最饱满的热情,来对待每一位患者,用自己平凡的双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守护患者生命、保障人民健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母亲,也是护士;是天使,也是英雄。作为护理人,宋美浩始终在路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辰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