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青春力量丨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用专业和细心在平凡中守护

2022-05-11 11:24: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立立

  编者按:2022年5月12日,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卫健系统护理工作者宣传报道,弘扬白衣精神,树立行业榜样,大众网烟台开展“我们的青春力量”2022护士节系列报道,通过短视频、图文报道的形式,致敬烟台市全体护理工作者。

  张静和小患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立立 通讯员 董明慧 宋晓玲 烟台报道

  张静:最开心的是看到患儿痊愈

  护士,在很多人眼中无非是打打针、换换吊瓶,做一些琐碎的工作。但这些琐碎的工作有着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快节奏与高强度,也意味着护士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来照料患者。

  1999年出生的张静,是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儿科的一名护士。虽然只有23岁,但已有了3年护理工作经验。“耐心、细心、责任心是当护士最重要的品质。”在张静眼中,儿科的工作虽然大多为体力劳动,但更注重沟通与交流,这不仅是对患儿家长,更是对患儿,因为患儿年纪小,表达能力较差,需要根据判断做合适的护理。

  虽然仅仅工作了3年,但张静早已掌握了一套属于她的工作方法。“‘医者父母心’这句话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非常贴切,我们的工作不仅要让患儿身体康复,更要关注患儿心灵成长。”张静说,工作中,最大的感触就是爱与奉献。面对患儿,自己不仅仅是护士,更是患儿的“临时妈妈”。“有时候,患儿半夜在病房醒了找妈妈,我就一直陪着,直到把患儿哄睡或者家人回来。”

  小患者出院送给张静的暖心小礼物

  从入院宣教到出院健康教育;从执行医嘱到仔细、反复核对用药信息;从监测生命体征到巡视病房……张静夜以继日的重复着繁琐的护理工作。“冬天是我们科的‘高峰期’,最多的时候病房患儿能达到七十多人,我们一刻也不能停下,忙碌的穿梭在各个病房。”张静告诉记者,工作是有点辛苦,但听到患儿说“姐姐,我要出院了”就有些莫名的开心与感动。

  采访过程中,只要提起顺利出院的患儿,张静脸上就会露出微笑。“有的小患者出院,会亲切地给我一个拥抱,或给我一份他们自己做的折纸、贺卡等。”张静说,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带着病房里的孩子们做游戏,看到孩子一天比一天好,直至痊愈出院,这是自己最开心的。

  张腾清:在梦想的岗位上做好自己

  莱阳中心医院护士张腾清

  成为一名护士是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肿瘤科护士张腾清从小的梦想,也是她一直以来的追求。“小时候生病去医院,觉得护士阿姨很温柔,并且很会照顾人。自此以后,护士和蔼可亲的形象就深深印在了脑海里。”张腾清说。

  自2016年入职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至今,26岁的张腾清已在梦想的岗位上奋斗了6年。平日里,她在积极主动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业务知识,虚心向前辈们学习、请教。面对新冠疫情,张腾清主动申请去医院发热门诊工作。“虽然我很普通,但护理工作是伟大的。”张腾清介绍,发热门诊不同于其它科室,是医院防疫的第一道防线,筛查发热患者,排查疑似患者,工作与肿瘤科有所不同,重点在于发热患者的预检分诊、核酸采样、抽血、收治等。

  说起在发热门诊的工作,张腾清坦言,刚开始有点担心,怕自己防护工作不到位。每次工作完毕,她都会不由自主的回放这一天的工作内容,有没有穿好防护服、手有没有消毒、有没有戴好口罩……“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我一直坚持的动力,也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在提到妈妈帮她送药的事时,张腾清几度哽咽落泪。“有一次我上大夜班,胃非常痛,自己给自己打了一针有所缓解,但还是疼,凌晨2点,妈妈急急忙忙骑着电动车赶来急诊科开止痛药,给我送过来。看到妈妈后,心情特别复杂,只想哭。”张腾清说。

  白衣执甲,无畏前行。工作至今,6年时间过去了。从最初的懵懂不知所措,到如今的独当一面,张腾清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也收获了同事们的好评。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发生后,让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她,也让她在梦想的道路上更近一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辰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