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周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曾颖雪 烟台报道
2021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11个“世界肝炎日”。说起肝炎大家都不陌生,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听到“甲肝”“乙肝”等等,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在我国,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明显减少,但是公众眼中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
专家介绍,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引起的一种在全球肆虐的疾病。乙肝病毒主要侵害肝脏,引起炎症反应,破坏肝细胞,并通常导致肝功能受损。乙肝病毒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多为围生期或婴幼儿时期感染。
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了严格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乙肝病毒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是因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 与乙肝病毒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增高。
疾控专家提醒,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合、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卫生间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办法。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婴儿在出生后尽快接种乙肝疫苗(最好是在24小时内),我国的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是在0、1、6月龄各接种一剂。按时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95%的婴儿可以产生保护性抗体,保护期持续至少20年。接种前可以不进行血清学指标筛查,无论是感染过还是未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接种乙肝疫苗都是安全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周军
2021年7月28日是第11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烟台市疾控中心提醒,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它们在疾病危害[详细]
随着夏天的到来,各大烧烤摊、烧烤店也随之火爆起来。然而,吃烧烤引发的健康问题也值得关注,烟台市疾控中心免疫科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吃了没有烤熟的海鲜或者肉类,很容易感染戊肝,吃烧烤时切忌一味追求美味,一定要注意卫生问题,小心戊肝病毒趁虚而入。[详细]
入学季新生在办理入学、入托时,学校会查验孩子预防接种情况,家长需提供“儿童预防接种查验证明”。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家长们,在准备各类报名资料的同时,别忘记孩子的预防接种完成证明,提前准备很重要。[详细]
辐射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通讯塔、微波炉、吹风机、电脑产生的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医院的DR、CT检查产生的辐射属于电离辐射,一定量的电离辐射会引起基因或分子结构变异,破坏器官组织,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烟台市疾控中心提醒要重点[详细]
炎热的暑期已经开始了,游泳、戏水成为不少儿童青少年娱乐和消暑的主要方式。然而,近期全国各地溺水事故频发,对学生安全防溺水工作敲响了警钟。[详细]
猝死是指平素看来健康或疾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大多数猝死为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急性发病后即刻至一小时内,最长不超过6小时者,主要由于原发性心室颤动,心室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收缩功能者。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