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涵养城市文明 焕发时代光彩

2020-12-25 13:51:18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小朋友们正体验活字印刷,亲手制作《论语》。杨国庆摄/光明图片

研学游正成为曲阜文化旅游发展新业态。杨国庆摄/光明图片

在曲阜市小雪街道南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正进行青少年书法培训。杨国庆摄/光明图片

  冬日的齐鲁大地寒气袭人,但这里处处涌动的传统文化热流却温暖人心:遍地开花的乡村儒学讲堂,涵养心性的干部政德教育,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古韵今风在这里交融碰撞,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被重新阐发、转化,焕发出勃勃生机,绽放出时代光芒。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日前,在济宁市汶上县康驿镇东樊章村儒学讲堂内,不时响起阵阵掌声,专职讲师曾君利正在给群众上中华传统文化课。
  2020年,像这样的讲座在东樊章村已进行了多场,场场座无虚席。“远亲不如近邻,帮人一把,情长一寸;容人一回,德宽一尺。”说起邻里相处之道,东樊章村58岁的村民张协义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村里人闲下来就知道打牌、打麻将,现在打牌闹事的少了,这都是乡村儒学的功劳。
  近年来,山东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大力实施“乡村儒学”“社区儒学”推进计划,用儒家思想滋润乡村。儒学讲堂上,讲师们不讲道理讲故事,不讲天边讲身边,从孝道、《弟子规》入手,结合群众生活琐事,沉睡多年的儒学文化正慢慢苏醒。目前全省已建成乡村(社区)儒学讲堂2.3万余个,开展活动12万余场次,参与群众数百万人次。如今,乡村儒学已经走向河南、江苏、黑龙江等地,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山东迈出了关键一步。在地处鲁西的聊城市冠县,每到一年级新生入学时,一场别样的“入泮礼”都会如期举行。仪式现场,家长牵着孩子的小手缓缓走过红地毯,穿过棂星门,正衣冠、拜师长、点朱砂、击鼓鸣志、描红开笔等环节有序进行。“‘入泮礼’是古代学童入学启蒙的仪式,是隆重庄严的入学大礼。”冠县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杜艳平说,举行入泮仪式能让孩子们在庄严的仪式感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山东在全国率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并在中小学全面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2017年秋季开学,山东省组织编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正式启用,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三个学段全面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
  为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山东创新传承载体。从2013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图书馆+书院”的模式,在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目前,全省已建成尼山书院150个,举办各类活动2.2万余场次,参与人数195万余人次。
  山东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丰富多彩的知识讲座,生动活泼的文艺演出,形式多样的美德评选,文明实践中心已成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服务平台,为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补充。传统美德融入现代生活,齐鲁大地日益呈现“郁郁乎文哉”的美好气象。

汲取传统文化涵养为政之德

  “图中的大禹头戴斗笠、身着布衣,手里拿着劳动工具耜……”
  在嘉祥县武氏祠汉画像前,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现场教学教员赵国栋指着“大禹和夏桀”图讲解道: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被舜帝选为继承人。
  2015年以来,山东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应用于干部教育培训中,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干部为政之德”为主题,在全国率先建立干部政德学院,设立了独具特色的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把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道德品行教育等有机融合于政德教育中,帮助干部熏修党性、固本培元、涵养政德。
  和武氏祠一样,曲阜的“三孔”、邹城的“两孟”、嘉祥的曾庙……这些著名的人文景观,被开辟成了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这些历史古迹均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目前,济宁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和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等现代文化设施,共打造了30多处现场教学点。
  围绕满足教学实际需要,济宁不断提升干部政德教育的内涵质量:连续三年在省社科规划中设立“干部政德教育”专项,开展79项课题研究;专门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分别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建“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成立干部政德教育丛书编委会,译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经过5年多的探索实践,目前基地已承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等国家级培训机构及30个省区市的各类班次1400余期,培训学员8万余人。
  济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姜永伟说:“开展干部政德教育,对领导干部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政德修养、示范引领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东还依托临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打造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了18处现场教学点,编写了30多部特色教材,成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平台和宣传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载体。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起来

  身着华服、手擎龠翟的学子,随乐音迈开佾舞特有的步子,儒家文化中的“礼”贯穿于举手投足间,引得台下掌声不绝。
  这是2019年9月在澳门大学举办的“儒家文化高端论坛”,由孔子研究院指导的佾舞表演。澳大学子向至圣先师表达崇敬的同时,也对这一祭祀舞蹈所传达的“敬、爱、和”有了更深的理解。
  2013年以来,孔子研究院在强化专业性学术交流基础上,不断创新成果转化形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细胞。
  近年来,山东坚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越来越多中华经典从这里走向世界,越来越多嘉朋懿友走进孔子故里。
  9月27日—28日,202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举行,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方式出席大会,深入挖掘古老文明智慧。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作为人类文明对话的高端国际平台,自201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六届,目前,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实现机制化,与国际孔子文化节一体举办。
  为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起来,山东加大“请进来”力度,精心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高端国际峰会,使之成为永不落幕的“大舞台”;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山东文化年”“孔子文化周”“齐鲁文化丝路行”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以孔子诞生地尼山命名的尼山书屋,以书为媒传播传统文化,自2013年7月首家海外尼山书屋成立以来,目前已遍布世界五大洲。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标志着全球儒学研究传播交流实体平台正式诞生。
  通过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起来,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也日益频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鑫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