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蛟龙”号开始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潜

来源:新华网   编辑:   2013-06-18 07:50:00

6月17日,航次队员在给“蛟龙”号安装压载铁并做好下潜前的最后准备。当日,“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将进行首潜,这个潜次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长基线定位系统试验。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新华网“向阳红09”船6月17日电(记者张旭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7日9时54分被成功布放至南海冷泉作业区并开始下潜,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首次下潜任务。

  17日6时左右,航次队员就开始为潜水器安装压载铁,并对水面支持系统和潜水器本体的灯光、机械手等进行入水前最后检查。9时20分左右,中船重工集团702研究所“蛟龙”号主任设计师叶聪、中科院声学研究所杨波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开周进入潜水器。

  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潜水器随轨道车缓缓驶向船艉方向,到A型架下时,航次队员给潜水器挂上挂钩。A型架将潜水器吊起并伸出船艉,潜水器缓缓下降进入海水中。4名蛙人此前已乘小艇在水中等候,待潜水器完全入水后,蛙人将挂钩解开。9时54分左右,潜水器注水完毕开始下潜。

  据“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胡震介绍,这个潜次大约需要7小时,下潜和上浮各1小时,水下作业4小时,布放和回收约1小时,下潜深度将超过1000米。

  这个潜次由叶聪担任主驾驶,杨波和刘开周将在下潜过程中验证潜水器声学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和基于长基线定位系统的自主导航软件。

  据了解,这个潜次是“蛟龙”号第53次下潜,其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验证潜水器的状态,二是进行潜水器长基线定位系统试验,三是让潜航员熟悉海山地形,锻炼在海山地形的驾驶技能。”胡震说。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于6月10日起航,共分为3个航段,预计需要113天。第一航段在南海开展定位系统试验,同时兼顾“南海深部科学计划”开展科学研究,包括对海底生态系统、生物和地形等进行调查。

点击浏览下一张

  揭秘蛟龙号7000米深潜:返航时母船舵机弹簧折断

  一进机舱,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挂在墙上的温度计所显示的主机舱温度已达到了温度计的最大值——50℃。机舱内机器运转的声音震耳欲聋。因为噪音太大,根本听不见他人说话声,刘军只能时不时地用手拍拍头来提醒记者小心碰头。  

  “蛟龙”号今日进行首潜 试验长基线定位系统

  这个潜次将由“蛟龙”号主任设计师叶聪担任主驾驶,中科院声学研究所杨波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开周下潜验证潜水器声学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和基于长基线定位系统的自主导航软件。

张其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