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先锋派歌剧
来源: 编辑:乐音 2013-01-27 15:05:00
费三元
先锋派歌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歌剧世界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时崛起的序列音乐、偶然音乐、微音音乐、电子音乐、具体音乐、镶贴音乐等名目繁多的反传统的新潮流派,统称为先锋派,这类作品更包含了对社会所持的激进的态度。为歌剧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意大利先锋派歌剧大师
达拉皮科拉1904年2月3日生于皮西诺(今属南斯拉夫),1975年2月19日卒子佛罗伦萨。当时皮西诺是奥匈帝国领地,他父亲是当地中学校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怀疑是意大利民族主义分子,学校被查封,全家被迫迁到格拉茨。少年时期的遭遇使他产生了反对强暴,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思想,也为他后来创作《囚徒》和《囚徒之歌》埋下了种子。
达拉皮科拉从童年开始学习钢琴,在格拉茨受到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的影响,大战结束后对德彪西和蒙特威尔第等人的音乐感兴趣,决心要成为作曲家。1935年出席了国际现代音乐协会在布拉格举行的音乐节,勋伯格、贝格、和韦贝恩的作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达拉皮科拉是意大利第一个运用十二音技法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尤擅抒情性表现,并善于将十二音音乐与自然音阶、半音阶相融合。他的不少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倾向。
他写有4部歌剧,包括1940年的《夜航》,1941年蒙特威尔第的《尤里西斯回乡记》现代演出版,1948年的《囚徒》和1968年的《奥德赛》。
其中歌剧《囚徒》是他的重要代表作。1950年5月20日在佛罗伦萨首演,这部歌剧取材于维里埃.德.李尔.亚当的小说《痛苦的期待》和沙尔.科斯特的史诗《艾伦斯皮格尔与戈埃德查克的传奇》,叙述 16世纪佛兰德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斗争中,一名爱国志土在牢狱所经受的痛苦和折磨,于是私谋越狱。但逃跑终不成功,最后他被逼发疯,惨遭处决。作品动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8),借此表现作曲家对遭受法西斯迫害的政治犯的同情和对自由的向往。音乐是采用十二音技法写成的。
后来的二幕歌剧《奥德赛》又名《尤利西斯》,取材于荷马史诗。该剧规模宏大,但并不一味因袭19世纪大歌剧的风格,而是将大量笔墨用于人物心理描写。
贝里奥(1925- ) 著名的电子音乐作曲家。贝里奥是指挥家,是盖迪尼(1892-1965)和达拉皮科拉的学生,意大利先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在运用现代激进技巧的同时,仍能保持意大利音乐的抒情风格,并赋予色彩性、戏剧性的表现力。
他写有3部歌剧。其中三幕歌剧《歌剧》(1970)叙述1912年“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与冰山相撞沉没的故事。在以死亡、暴力、人性为主题的三段式剧情展开中,别出心裁地穿插医院临危病人和希腊神话人物奥菲欧的表演。另一部歌剧《为了凯西》(又名《音乐会一号》)于1972年在里斯本首演,由贝里奥白撰台本,其妻凯西.帕布里安担任剧中女高音角色。幕启后由女高音主角首先演唱蒙特威尔第的咏叹调,古钢琴伴奏之后接管弦乐队伴奏,接着是一段独白。再是小提琴伴奏的古典歌曲片断以及乐队演奏的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继而又转化为夜总会音乐。台上的钢琴独奏之后,歌唱家模仿演说家讲述宗教仪式,与歌剧演唱和表演动作的形式相联系。继而由五位喜剧演唱者以不同角色演唱着巴赫以来一些作曲家的声乐曲片断,最后由女主角主演古典抒情悲剧。剧中的演唱、道白与管弦乐队和钢琴演奏,各自保持独立的节拍,构成多层次的声部交错叠置。贝里奥在此剧中运用镶贴组合手法,借用了蒙特威尔第、巴赫、舒伯特、沃尔夫、马勒、拉威尔、米约、普朗克、斯特拉文斯基、比才等作曲家的抒情歌曲和歌剧咏叹调以及普罗科菲耶夫、勋伯格、和贝里奥本人的作品片断。
诺诺(1924-- ) 1924年1月29日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出身艺术世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意大利抵抗运动,加入意大利共产党,曾是该党中央委员。1941年进威尼斯音乐学院,是马利皮耶罗等的学生,之后曾获帕多瓦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46年又从马尔代纳和谢尔兴深造。他受过专业作曲训练,并刻苦钻研韦伯恩的序列音乐技法,成为勋伯格十二音体系的继承者,意大利序列音乐、电子音乐、具体音乐的主要作曲家之一。
他在创作上受韦贝恩后期作品的影响,其曲调、时值,力度、密度、速度等各方面均运用序列技法。
他写有3部歌剧,最著名的是1961年在威尼斯首演的二幕歌剧《褊狭的1960年》。描写一个移民矿工离开恋人,孤独返乡,卷入抗议游行的政治旋涡,被捕入狱,惨遭虐待折磨,他在强迫劳动营吃尽苦头。后来在犯人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友情。剧终,辽阔的大地变成一片汪洋。该剧揭露了法西斯主义、核武器、种族隔离等社会罪恶和黑暗势力。是揭露各种邪恶势力的典型现代派歌剧。在表现手法上既有演唱,又有音响录音,既有演员的动作与表演,又有电影配景,并且他还别具一格地以无调性的手段制造出特殊效果。他的作品都反映了意大利重要的社会问题,其中有根据毕加索的绘画创作的四部合唱《格尔尼卡的胜利》(1954)和反对核战争的声乐曲《广岛之桥》(1962)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