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欧洲歌剧---瓦格纳
来源: 编辑:乐音 2013-01-27 14:38: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至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费三元
瓦格纳
浪漫歌剧对于瓦格纳来说绝不是简单歌剧和音乐剧,而是从名称上就能看出来的“大歌剧”风格,“它是一种行为表现、是神圣的戏剧,或者也可以什么都不是,”瓦格纳就这样描述自己的歌剧作品,因此也就有了背叛的理由,还没有人能够为音乐史带来如此彻底的革命,瓦格纳不仅仅是音乐作曲家,而且还是一个知识分子和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是合唱、歌唱家和乐队的指导和指挥,是艺术、习俗和人生的导师。他的歌剧作品应该是德意志民族、西方音乐,甚至整个人类文明期盼已久的成熟的硕果。他成功地指挥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曲,那是典型希腊式的悲剧。他对韦伯略感兴趣,在审视着贝里尼的同时又欣赏着格鲁克的作品。他认为传统歌剧的最佳作品,也只是美妙的音乐。然而,新的歌剧音乐绝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美丽动听的音乐,它应该摆脱自我孤立的音乐。
过去的歌剧音乐总是考虑多样化的形式和剧本的要求,而现在,瓦格纳则把哲学、宗教和道德编织在戏剧和音乐之中。瓦格纳的新歌剧,就是神话和宗教。因为他所表现的是古代典型的事件和人物,上帝和神灵,恶毒凶残的男人们和背信弃义的女人们,伟大感人的英雄豪杰和救世主般的伟大女性。在他的作品中给观众眼前展现了生与死、好与坏、拯救与摧毁这一系列人世间最高精神境界。它是超凡人生的真正检验,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
他在歌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早期创作的歌剧属浪漫派大歌剧样式,后来他渐渐对这种样式的歌剧感到不满,认为歌剧这一形式,应该是各种艺术的结合,并按自己的美学理想和理论,创立了“乐剧”的形式。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和歌剧改革家,而且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著名的思想家。他在政治思想、音乐戏剧美学上的著述,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起过重要的影响。在这方面,他是空前绝后的,是任何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无法比拟的。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后来他省去了“威廉”)1813年5月22日出生于莱比锡的一个警官家庭。出生于莱比锡。他的母亲原来叫约翰娜.帕茨,是面包师的女儿,她当时的丈夫是一个警官,名叫弗里德里希.瓦格纳,他在瓦格纳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不久后,母亲再嫁给剧作家、演员盖伊,举家迁往德累斯顿。童年的查德以盖伊为姓,直到十来岁时才又改回到瓦格纳这个姓氏。继父对幼年瓦格纳的艺术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影响下,瓦格纳从小就对古希腊神话、莎土比亚戏剧和德国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继父的关系,瓦格纳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出入剧院,这对他未来的乐剧创作大有裨益。瓦格纳和继父的感情甚笃,当他得知继父在临终时希望他成为音乐人才后,便发誓从此要怀有在世界上获得成就的抱负。1827年14岁的瓦格纳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写一部长长的、错综复杂的歌剧剧本,他把这部叫做《洛巴尔德》的剧本看成是莎士比亚式的悲剧作品。从而显示了这位少年的戏剧创作才华。在这部歌剧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样,剧中的主人翁也见到了被暗杀的父亲的鬼魂。与哈姆雷特不同的是,洛巴尔德采取了更直接的复仇行动:他几乎杀死了所有有的人,最终成了疯子。在第四幕结尾时,死去的人太多,瓦格纳不得不在第五幕中让一些人作为鬼魂回来,以使剧情发展下去。
瓦格纳断断续续地听过一个叫米勒的人的音乐课,但瓦格纳主要是自学的。瓦格纳极其推崇贝多芬的音乐,他对少年瓦格纳产生决定性影响。瓦格纳曾抄录了这位大师的几乎所有的作品。特别是他在1829年观看了《菲德里奥》的演出后,对音乐和歌唱家的演唱感触极深,并称是这次演出决定了他作为职业作曲家的命运。即使在睡梦中,瓦格纳也曾为贝多芬和莎士比亚激动地泪流满面。正是这两位伟大人物,奠定了瓦格纳以后从事乐剧创作的坚实基础。
1831年,瓦格纳进入莱比锡大学读书。此间,他用短短6个月的时间,向作曲家魏利格学习作曲理论和技法。
瓦格纳早期的歌剧作品
1833年,瓦格纳在马格德堡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个小歌剧团做合唱指挥。尽管他担当此职的资格差一些,但他们还是雇用了他。1933年晚些时候,他创作了第一部完整的歌剧《仙女》,这部作品的脚本和音乐都由他本人完成。根据古老的奥尔菲斯传说改编,但他生前从未看到这部剧上演。他曾试图说服莱比锡歌剧院的导演们排演此剧,但他们未予理睬。(但这第一部作品的首演却是在瓦格纳逝世后的1888年。)瓦格纳开始了以音乐创作为职业的正式的作曲家生涯。
1834年,瓦格纳担任了马格德堡歌剧院的指挥。此间,他又创作了一部根据莎士比亚喜剧《请君入瓮》改编的歌剧《爱情的禁令》,但只上演了很少几场,就因为由主要演员情变引起的矛盾而不得不停演。1836年,瓦格纳接受柯尼斯堡的邀请,出任管弦乐队指挥。同年11月,他与女歌剧演唱家克里斯蒂安娜.威廉明尼.普拉娜结婚。
克里斯蒂安娜.威廉明尼.普拉娜,人们都叫她明娜。她比瓦格纳大4岁,而且已经有了一个名叫娜塔丽的9岁的女儿。瓦格纳和明娜的婚姻持续了25年,头几年俩人在一起过得还是挺愉快的。开始时,明娜漂亮多情,瓦格纳也热情,还有招人爱的孩子气。但后来这场婚姻逐渐破裂,除了瓦格纳的喜怒无常和明娜的闷闷不乐外,他们之间相处得毫无乐趣。
1839年至1849年,瓦格纳在巴黎和德累斯顿。这一时期,是瓦格纳歌剧创作中的重要时期。
1839年9月,瓦格纳抵达巴黎,便结识了海涅、李斯特、梅耶贝尔等文学艺术界的大家,并从海涅那里搜集了《漂泊的荷兰人》与《汤豪塞》的部分素材。
瓦格纳于1840年完成了《黎恩济》的全部音乐创作,并把它寄给了德累斯顿歌剧院。1841年,他又完成了《漂泊的荷兰人》的词曲创作。1842年4月,为筹备《黎恩济》的首演,瓦格纳返回德累斯顿。这部歌剧在同年10月的首演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演员和观众们为此激动地彻夜未眠。瓦格纳也一举成名,成为德国人议论的中心人物,并因此被聘为德累斯顿皇家管弦乐队继韦伯以后的又一任指挥。
瓦格纳改革的首次尝试
瓦格纳认定最好的艺术应该从基督教时代以前的神话中吸取灵感,他开始创造一个音乐、戏剧、诗歌和视觉艺术的史诗般的传奇,将一切都融会在他称之为“Cesamtkuntswerk,的东西中,这是个德文词,意思是“完整的蜡球” (是指瓦格纳在歌剧中倡导的将音乐、剧情和舞台美术集于一体的艺术作品)。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提出“主导动机”这一概念,主导动机相当于一种音乐介绍所,一部歌剧中的所有主要人物和许多重要物品都有自己短小的标志性音调,体现为主导动机。
本来《漂泊的荷兰人》完成后,瓦格纳就希望能尽快在德国的歌剧院上演,但莱比锡方面表示剧情太阴森而拒绝,慕尼黑则认为此剧无法投合听众的兴趣,退回他的总谱。等他停留柏林时,由于麦雅贝尔的协助,好不容易获得柏林剧院的承认,事实上演出的事还是很渺茫。后来看到《黎恩齐》在德累斯顿上演成功,终于在1843年1月2日首演这部《漂泊的荷兰人》。
(在德累斯顿)瓦格纳在《漂泊的荷兰人》的序曲里,运用了主导动机。代表航海者的主导动机表现了哀愁与祈望,代表桑塔的主导动机优美而柔和,尤其是代表海洋的主导动机强暴可怖,极其真切,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些主导动机概括地层现了全剧的内容,并在以后的剧情中,反复出现,根据剧情的发展而变化。剧中航海者的《我在激浪深处寻找死神》、桑塔叙述航海者的故事歌等,全都有主导动机的旋律。
《漂泊的荷兰人》是体现瓦格纳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杰作。然而却没有《黎恩济》那样走运,观众们似乎还不能一下子接受这部作品的感伤风格。
后来到了1845年,《汤豪塞》的演出,更令瓦格纳伤心,观众们表现出了更大得不理解。虽然瓦格纳在此前已完成了《罗恩格林》的创作,但德累斯顿歌剧院已不敢再贸然上演他的作品。
瓦格纳在瑞士
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如火如荼。瓦格纳在演出受挫后,把精力移向了政治斗争。1849年,他以德累斯顿宫廷乐手的身份参加了暴动。起义失败后,他遭到当局的通缉,被迫逃亡瑞士。
大约在这期间,瓦格纳遇到了钢琴家和作曲家弗朗兹.李斯特,以及李斯特的女儿科西玛,她很快开始以一种较直接的方式向他表示爱慕之情。1850年8月,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由李斯特执棒在魏玛公演,这部歌剧实际上是瓦格纳歌剧改革的开端。1859年完成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是他的第一部乐剧。在流亡期间,瓦格纳为维持生计,把大多数时间用于指挥音乐会。这就提高了瓦格纳的声誉,也使他结识了更多的朋友,其中包括后来成为他密友的玛蒂尔德.韦森东克夫人,并争取到了不少赞助。特别是1853年,在他40岁生日时举办了瓦格纳音乐节,他的《漂泊的荷兰人》《汤豪塞》《罗恩格林》再次上演,获得成功。
瓦格纳的乐剧
1860年7月,瓦格纳得到萨克森当局的赦免,不久他返回德国。1863年,他着手创造《纽伦堡的名歌手》。1865年6月10日瓦格纳的堆积歌剧《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在慕尼黑国家剧院首次公演。它是瓦格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是在瓦格纳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创作的,是他成熟风格的典范之作。由于《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充分体现了瓦格纳改革的基本原则,因此被认为是他的第一部乐剧。这是一个中世纪的悲剧故事:骑士特里斯坦护送爱尔兰公主伊索尔德与马可国王结婚。但此前,他已与伊索尔德相爱。当伊索尔德发现特里斯坦正是杀死她未婚夫的敌人后,试图毒死他。但两人却饮下了伊索尔德助侍女布兰甘妮偷换的爱情灵药,更加深深地陷入了情网。他们的爱情被心怀叵测的梅洛特发觉,并向国王告发。正当这对恋人在夜晚相约时,国王带领人包围了他们。特里斯坦被梅洛特刺伤。垂死的特里斯坦在伤痛时仍十分怀念伊索尔德,当伊索尔德赶来救治他时,特里斯坦死在她的怀里。国王宽恕了这对情人,而伊索尔德却带着喜悦和无悔的微笑,与特里斯坦同归于尽。
《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没有太多的舞台动作,而是通过极富感染力的音乐语汇,深刻地揭示了死亡与痛苦的爱情悲剧的主题,用声乐交响诗的形式,把剧中人物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瓦格纳的手写乐谱中,有几处例外的特色是多用八分音符的技巧。这种不断地对调性音乐的做法,产生了一种焦急、迷惑和痛苦,以及长时间逃避急盼结局的感觉。从这种多用八分音符技巧中,产生了维也纳学派无调性音乐,可以说,这是瓦格纳歌剧引发的神话性和宗教性震动的另一伟大功绩。
1864年至1883年,瓦格纳在德国和瑞士。这一时期是瓦格纳事业、生活都十分顺利的时期。他完成了《尼柏龙根的指环》《纽伦堡的名歌手》等重要作品,并建成了有历史意义和重要影响的拜罗伊特剧院。
1864年5月,瓦格纳受到了他的崇拜者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接见,并在此后一直得到这位君主强有力的支持和赞助,这使他的事业和名声达到了高峰。
1866年年1月,一直与他处于“战争状态”的妻子明娜去世。1870年8月,瓦格纳同相爱多年的李斯特的女儿、已离异的柯西玛正式结婚。
瓦格纳的巨作《尼贝龙根的指环》
1872年5月,瓦格纳为能上演自己的鸿篇巨制《尼柏龙根的指环》,在路德维希二世的同意下,在拜罗伊特小镇兴建自己的剧院。1874年,《纽伦堡的名歌手》上演,这是瓦格纳作品中最具人民性和喜剧性的歌剧。1785年,拜罗伊特剧院竣工。此时,瓦格纳已完成《众神的黄昏》,从而全部结束了《尼柏龙根的指环》的创作。1876年8月13-17日,这部巨作在新剧院首演,德国皇帝、巴西皇帝、巴伐利亚国王及李斯特、圣-桑、柴科夫斯基等出席了首演式。这部由当时最杰出的歌唱家参演、分4个晚上演出了长达18小时小时的作品,引起了巨大轰动。
《尼伯龙根的指环》这部歌剧从1848年着手写作,直到1874年才完成,可以说是音乐史上创作时间最长的作品。作品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的英雄叙事诗,叙述为了追求不可一世的权利,而导致诸神的世界被烈焰吞没的故事。它包括《莱茵河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四部歌剧。瓦格纳在戏剧语言与音乐方面,确实花费了巨大的心血,采用了错综复杂的语言、音乐和动作,按照作者本人的幸运模式,讲述着好似创世纪的故事。剧情一开始,莱茵仙子在莱茵河底深处看守着黄金,但是,她们无意中泄露了秘密,尼贝童雾魔阿尔伯里希,一个令人厌恶的侏儒,为了贪图财富和权力而偷走了莱茵黄金,并且宣布宁愿永远摈弃最神圣的爱情。黄金被做成了指环,在接受了咒语的驱使后,先后落人众神之王沃旦、巨人法夫纳、纯洁的齐格弗里德和女武神布尔希尔德的手中。但是,所有得到了指环的人都一个个地堕落和破落了,众神失去了权势,相爱的人失去了信任,巨人和尼贝童以及基比孔人都充满着恶意。在踏上为火葬堆起的柴堆之前,布尔希尔德把指环抛向莱茵河,一切都恢复原样。在整个宇宙中,只留下了人类苍白的未来。在四部曲的创作间歇中,瓦格纳赋予《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名歌手》以生命的活力。在哀婉的前奏曲和伊索尔德去世之时,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之间的爱情在走向死亡中缓慢崩溃。剧中第二幕的前半部分是强烈地引起爱情共鸣的、闻名遐迩的二重唱;后半部分则是失望痛苦的国王悲痛的哀诉;只是在最后几分钟才发生了特里斯坦和梅洛特之间的决斗。
《尼柏龙根的指环》实际上是一部道德剧,它隐喻了瓦格纳的信仰和理念:财富是获得和确保统治的工具,谁拥有了大地的宝藏,谁就能增强威力;但无限的权力又是潜在的恶魔,谁把它作为追求的最终目的,谁就会因道德堕落而走向毁灭。歌剧《尼柏龙根的指环》阐明了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1882年,瓦格纳最后一部乐剧《帕西法尔》上演。它叙述了帕西法尔夺回被邪恶的魔法师克林沙抢走的圣戟的故事。则为伟大的宗教节日戏剧,是强调宗教的哲学思想的创作,为瓦格纳非凡天才的纪念碑,凌驾所有19世纪音乐作品之上。在其成熟的杰作中,瓦格纳善用“前示主题”,且发展至完善的境地。
此后不久,他的心脏病严重复发,1883年2月13日在威尼斯逝世。他的遗体被运回他的歌剧王国--拜罗伊特。他的死讯震惊了欧洲,各国都派使臣参加葬礼。瓦格纳的灵柩旁,堆满了各国送来的花圈和鲜花。规模之大,犹如帝王的葬礼。
瓦格纳是一位有才华的作曲家。他对欧洲歌剧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他反对统治欧洲歌剧界的意大利歌剧中音乐脱离剧情的倾向。他主张音乐、诗歌、舞蹈三者综合成有机的整体。他的歌剧音乐,广泛地使用了贯穿全剧的“主导动机”加强了戏剧性。他的歌剧音乐,和声新颖,注重配器效果,特别突出管弦乐队的作用,丰富了歌剧的艺术表现力,扩大了交响音乐的表现领域。瓦格纳不仅是作曲家,也是文学家,他自幼有戏剧才能,他的歌剧,总是由自己写作脚本,自己创作谱曲。这在歌剧史中是比较罕见的。所以人们称他为“歌剧大王。”
法国浪漫主义时期
1789年攻占巴土底狱的隆隆炮声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但是这场摧枯拉朽的急风暴雨并没有给格鲁克以后的巴黎带来歌剧的繁荣春天。一直到19世纪中期,巴黎才成为歌剧艺术的中心。
浪漫歌剧对于瓦格纳来说绝不是简单歌剧和音乐剧,而是从名称上就能看出来的“大歌剧”风格,“它是一种行为表现、是神圣的戏剧,或者也可以什么都不是,”瓦格纳就这样描述自己的歌剧作品,因此也就有了背叛的理由,还没有人能够为音乐史带来如此彻底的革命,瓦格纳不仅仅是音乐作曲家,而且还是一个知识分子和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是合唱、歌唱家和乐队的指导和指挥,是艺术、习俗和人生的导师。他的歌剧作品应该是德意志民族、西方音乐,甚至整个人类文明期盼已久的成熟的硕果。他成功地指挥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曲,那是典型希腊式的悲剧。他对韦伯略感兴趣,在审视着贝里尼的同时又欣赏着格鲁克的作品。他认为传统歌剧的最佳作品,也只是美妙的音乐。然而,新的歌剧音乐绝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美丽动听的音乐,它应该摆脱自我孤立的音乐。
过去的歌剧音乐总是考虑多样化的形式和剧本的要求,而现在,瓦格纳则把哲学、宗教和道德编织在戏剧和音乐之中。瓦格纳的新歌剧,就是神话和宗教。因为他所表现的是古代典型的事件和人物,上帝和神灵,恶毒凶残的男人们和背信弃义的女人们,伟大感人的英雄豪杰和救世主般的伟大女性。在他的作品中给观众眼前展现了生与死、好与坏、拯救与摧毁这一系列人世间最高精神境界。它是超凡人生的真正检验,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
他在歌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早期创作的歌剧属浪漫派大歌剧样式,后来他渐渐对这种样式的歌剧感到不满,认为歌剧这一形式,应该是各种艺术的结合,并按自己的美学理想和理论,创立了“乐剧”的形式。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和歌剧改革家,而且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著名的思想家。他在政治思想、音乐戏剧美学上的著述,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起过重要的影响。在这方面,他是空前绝后的,是任何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无法比拟的。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后来他省去了“威廉”)1813年5月22日出生于莱比锡的一个警官家庭。出生于莱比锡。他的母亲原来叫约翰娜.帕茨,是面包师的女儿,她当时的丈夫是一个警官,名叫弗里德里希.瓦格纳,他在瓦格纳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不久后,母亲再嫁给剧作家、演员盖伊,举家迁往德累斯顿。童年的查德以盖伊为姓,直到十来岁时才又改回到瓦格纳这个姓氏。继父对幼年瓦格纳的艺术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影响下,瓦格纳从小就对古希腊神话、莎土比亚戏剧和德国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继父的关系,瓦格纳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出入剧院,这对他未来的乐剧创作大有裨益。瓦格纳和继父的感情甚笃,当他得知继父在临终时希望他成为音乐人才后,便发誓从此要怀有在世界上获得成就的抱负。1827年14岁的瓦格纳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写一部长长的、错综复杂的歌剧剧本,他把这部叫做《洛巴尔德》的剧本看成是莎士比亚式的悲剧作品。从而显示了这位少年的戏剧创作才华。在这部歌剧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样,剧中的主人翁也见到了被暗杀的父亲的鬼魂。与哈姆雷特不同的是,洛巴尔德采取了更直接的复仇行动:他几乎杀死了所有有的人,最终成了疯子。在第四幕结尾时,死去的人太多,瓦格纳不得不在第五幕中让一些人作为鬼魂回来,以使剧情发展下去。
瓦格纳断断续续地听过一个叫米勒的人的音乐课,但瓦格纳主要是自学的。瓦格纳极其推崇贝多芬的音乐,他对少年瓦格纳产生决定性影响。瓦格纳曾抄录了这位大师的几乎所有的作品。特别是他在1829年观看了《菲德里奥》的演出后,对音乐和歌唱家的演唱感触极深,并称是这次演出决定了他作为职业作曲家的命运。即使在睡梦中,瓦格纳也曾为贝多芬和莎士比亚激动地泪流满面。正是这两位伟大人物,奠定了瓦格纳以后从事乐剧创作的坚实基础。
1831年,瓦格纳进入莱比锡大学读书。此间,他用短短6个月的时间,向作曲家魏利格学习作曲理论和技法。
瓦格纳早期的歌剧作品
1833年,瓦格纳在马格德堡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个小歌剧团做合唱指挥。尽管他担当此职的资格差一些,但他们还是雇用了他。1933年晚些时候,他创作了第一部完整的歌剧《仙女》,这部作品的脚本和音乐都由他本人完成。根据古老的奥尔菲斯传说改编,但他生前从未看到这部剧上演。他曾试图说服莱比锡歌剧院的导演们排演此剧,但他们未予理睬。(但这第一部作品的首演却是在瓦格纳逝世后的1888年。)瓦格纳开始了以音乐创作为职业的正式的作曲家生涯。
1834年,瓦格纳担任了马格德堡歌剧院的指挥。此间,他又创作了一部根据莎士比亚喜剧《请君入瓮》改编的歌剧《爱情的禁令》,但只上演了很少几场,就因为由主要演员情变引起的矛盾而不得不停演。1836年,瓦格纳接受柯尼斯堡的邀请,出任管弦乐队指挥。同年11月,他与女歌剧演唱家克里斯蒂安娜.威廉明尼.普拉娜结婚。
克里斯蒂安娜.威廉明尼.普拉娜,人们都叫她明娜。她比瓦格纳大4岁,而且已经有了一个名叫娜塔丽的9岁的女儿。瓦格纳和明娜的婚姻持续了25年,头几年俩人在一起过得还是挺愉快的。开始时,明娜漂亮多情,瓦格纳也热情,还有招人爱的孩子气。但后来这场婚姻逐渐破裂,除了瓦格纳的喜怒无常和明娜的闷闷不乐外,他们之间相处得毫无乐趣。
1839年至1849年,瓦格纳在巴黎和德累斯顿。这一时期,是瓦格纳歌剧创作中的重要时期。
1839年9月,瓦格纳抵达巴黎,便结识了海涅、李斯特、梅耶贝尔等文学艺术界的大家,并从海涅那里搜集了《漂泊的荷兰人》与《汤豪塞》的部分素材。
瓦格纳于1840年完成了《黎恩济》的全部音乐创作,并把它寄给了德累斯顿歌剧院。1841年,他又完成了《漂泊的荷兰人》的词曲创作。1842年4月,为筹备《黎恩济》的首演,瓦格纳返回德累斯顿。这部歌剧在同年10月的首演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演员和观众们为此激动地彻夜未眠。瓦格纳也一举成名,成为德国人议论的中心人物,并因此被聘为德累斯顿皇家管弦乐队继韦伯以后的又一任指挥。
瓦格纳改革的首次尝试
瓦格纳认定最好的艺术应该从基督教时代以前的神话中吸取灵感,他开始创造一个音乐、戏剧、诗歌和视觉艺术的史诗般的传奇,将一切都融会在他称之为“Cesamtkuntswerk,的东西中,这是个德文词,意思是“完整的蜡球” (是指瓦格纳在歌剧中倡导的将音乐、剧情和舞台美术集于一体的艺术作品)。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提出“主导动机”这一概念,主导动机相当于一种音乐介绍所,一部歌剧中的所有主要人物和许多重要物品都有自己短小的标志性音调,体现为主导动机。
本来《漂泊的荷兰人》完成后,瓦格纳就希望能尽快在德国的歌剧院上演,但莱比锡方面表示剧情太阴森而拒绝,慕尼黑则认为此剧无法投合听众的兴趣,退回他的总谱。等他停留柏林时,由于麦雅贝尔的协助,好不容易获得柏林剧院的承认,事实上演出的事还是很渺茫。后来看到《黎恩齐》在德累斯顿上演成功,终于在1843年1月2日首演这部《漂泊的荷兰人》。
(在德累斯顿)瓦格纳在《漂泊的荷兰人》的序曲里,运用了主导动机。代表航海者的主导动机表现了哀愁与祈望,代表桑塔的主导动机优美而柔和,尤其是代表海洋的主导动机强暴可怖,极其真切,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些主导动机概括地层现了全剧的内容,并在以后的剧情中,反复出现,根据剧情的发展而变化。剧中航海者的《我在激浪深处寻找死神》、桑塔叙述航海者的故事歌等,全都有主导动机的旋律。
《漂泊的荷兰人》是体现瓦格纳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杰作。然而却没有《黎恩济》那样走运,观众们似乎还不能一下子接受这部作品的感伤风格。
后来到了1845年,《汤豪塞》的演出,更令瓦格纳伤心,观众们表现出了更大得不理解。虽然瓦格纳在此前已完成了《罗恩格林》的创作,但德累斯顿歌剧院已不敢再贸然上演他的作品。
瓦格纳在瑞士
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如火如荼。瓦格纳在演出受挫后,把精力移向了政治斗争。1849年,他以德累斯顿宫廷乐手的身份参加了暴动。起义失败后,他遭到当局的通缉,被迫逃亡瑞士。
大约在这期间,瓦格纳遇到了钢琴家和作曲家弗朗兹.李斯特,以及李斯特的女儿科西玛,她很快开始以一种较直接的方式向他表示爱慕之情。1850年8月,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由李斯特执棒在魏玛公演,这部歌剧实际上是瓦格纳歌剧改革的开端。1859年完成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是他的第一部乐剧。在流亡期间,瓦格纳为维持生计,把大多数时间用于指挥音乐会。这就提高了瓦格纳的声誉,也使他结识了更多的朋友,其中包括后来成为他密友的玛蒂尔德.韦森东克夫人,并争取到了不少赞助。特别是1853年,在他40岁生日时举办了瓦格纳音乐节,他的《漂泊的荷兰人》《汤豪塞》《罗恩格林》再次上演,获得成功。
瓦格纳的乐剧
1860年7月,瓦格纳得到萨克森当局的赦免,不久他返回德国。1863年,他着手创造《纽伦堡的名歌手》。1865年6月10日瓦格纳的堆积歌剧《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在慕尼黑国家剧院首次公演。它是瓦格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是在瓦格纳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创作的,是他成熟风格的典范之作。由于《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充分体现了瓦格纳改革的基本原则,因此被认为是他的第一部乐剧。这是一个中世纪的悲剧故事:骑士特里斯坦护送爱尔兰公主伊索尔德与马可国王结婚。但此前,他已与伊索尔德相爱。当伊索尔德发现特里斯坦正是杀死她未婚夫的敌人后,试图毒死他。但两人却饮下了伊索尔德助侍女布兰甘妮偷换的爱情灵药,更加深深地陷入了情网。他们的爱情被心怀叵测的梅洛特发觉,并向国王告发。正当这对恋人在夜晚相约时,国王带领人包围了他们。特里斯坦被梅洛特刺伤。垂死的特里斯坦在伤痛时仍十分怀念伊索尔德,当伊索尔德赶来救治他时,特里斯坦死在她的怀里。国王宽恕了这对情人,而伊索尔德却带着喜悦和无悔的微笑,与特里斯坦同归于尽。
《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没有太多的舞台动作,而是通过极富感染力的音乐语汇,深刻地揭示了死亡与痛苦的爱情悲剧的主题,用声乐交响诗的形式,把剧中人物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瓦格纳的手写乐谱中,有几处例外的特色是多用八分音符的技巧。这种不断地对调性音乐的做法,产生了一种焦急、迷惑和痛苦,以及长时间逃避急盼结局的感觉。从这种多用八分音符技巧中,产生了维也纳学派无调性音乐,可以说,这是瓦格纳歌剧引发的神话性和宗教性震动的另一伟大功绩。
1864年至1883年,瓦格纳在德国和瑞士。这一时期是瓦格纳事业、生活都十分顺利的时期。他完成了《尼柏龙根的指环》《纽伦堡的名歌手》等重要作品,并建成了有历史意义和重要影响的拜罗伊特剧院。
1864年5月,瓦格纳受到了他的崇拜者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接见,并在此后一直得到这位君主强有力的支持和赞助,这使他的事业和名声达到了高峰。
1866年年1月,一直与他处于“战争状态”的妻子明娜去世。1870年8月,瓦格纳同相爱多年的李斯特的女儿、已离异的柯西玛正式结婚。
瓦格纳的巨作《尼贝龙根的指环》
1872年5月,瓦格纳为能上演自己的鸿篇巨制《尼柏龙根的指环》,在路德维希二世的同意下,在拜罗伊特小镇兴建自己的剧院。1874年,《纽伦堡的名歌手》上演,这是瓦格纳作品中最具人民性和喜剧性的歌剧。1785年,拜罗伊特剧院竣工。此时,瓦格纳已完成《众神的黄昏》,从而全部结束了《尼柏龙根的指环》的创作。1876年8月13-17日,这部巨作在新剧院首演,德国皇帝、巴西皇帝、巴伐利亚国王及李斯特、圣-桑、柴科夫斯基等出席了首演式。这部由当时最杰出的歌唱家参演、分4个晚上演出了长达18小时小时的作品,引起了巨大轰动。
《尼伯龙根的指环》这部歌剧从1848年着手写作,直到1874年才完成,可以说是音乐史上创作时间最长的作品。作品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的英雄叙事诗,叙述为了追求不可一世的权利,而导致诸神的世界被烈焰吞没的故事。它包括《莱茵河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四部歌剧。瓦格纳在戏剧语言与音乐方面,确实花费了巨大的心血,采用了错综复杂的语言、音乐和动作,按照作者本人的幸运模式,讲述着好似创世纪的故事。剧情一开始,莱茵仙子在莱茵河底深处看守着黄金,但是,她们无意中泄露了秘密,尼贝童雾魔阿尔伯里希,一个令人厌恶的侏儒,为了贪图财富和权力而偷走了莱茵黄金,并且宣布宁愿永远摈弃最神圣的爱情。黄金被做成了指环,在接受了咒语的驱使后,先后落人众神之王沃旦、巨人法夫纳、纯洁的齐格弗里德和女武神布尔希尔德的手中。但是,所有得到了指环的人都一个个地堕落和破落了,众神失去了权势,相爱的人失去了信任,巨人和尼贝童以及基比孔人都充满着恶意。在踏上为火葬堆起的柴堆之前,布尔希尔德把指环抛向莱茵河,一切都恢复原样。在整个宇宙中,只留下了人类苍白的未来。在四部曲的创作间歇中,瓦格纳赋予《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名歌手》以生命的活力。在哀婉的前奏曲和伊索尔德去世之时,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之间的爱情在走向死亡中缓慢崩溃。剧中第二幕的前半部分是强烈地引起爱情共鸣的、闻名遐迩的二重唱;后半部分则是失望痛苦的国王悲痛的哀诉;只是在最后几分钟才发生了特里斯坦和梅洛特之间的决斗。
《尼柏龙根的指环》实际上是一部道德剧,它隐喻了瓦格纳的信仰和理念:财富是获得和确保统治的工具,谁拥有了大地的宝藏,谁就能增强威力;但无限的权力又是潜在的恶魔,谁把它作为追求的最终目的,谁就会因道德堕落而走向毁灭。歌剧《尼柏龙根的指环》阐明了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1882年,瓦格纳最后一部乐剧《帕西法尔》上演。它叙述了帕西法尔夺回被邪恶的魔法师克林沙抢走的圣戟的故事。则为伟大的宗教节日戏剧,是强调宗教的哲学思想的创作,为瓦格纳非凡天才的纪念碑,凌驾所有19世纪音乐作品之上。在其成熟的杰作中,瓦格纳善用“前示主题”,且发展至完善的境地。
此后不久,他的心脏病严重复发,1883年2月13日在威尼斯逝世。他的遗体被运回他的歌剧王国--拜罗伊特。他的死讯震惊了欧洲,各国都派使臣参加葬礼。瓦格纳的灵柩旁,堆满了各国送来的花圈和鲜花。规模之大,犹如帝王的葬礼。
瓦格纳是一位有才华的作曲家。他对欧洲歌剧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他反对统治欧洲歌剧界的意大利歌剧中音乐脱离剧情的倾向。他主张音乐、诗歌、舞蹈三者综合成有机的整体。他的歌剧音乐,广泛地使用了贯穿全剧的“主导动机”加强了戏剧性。他的歌剧音乐,和声新颖,注重配器效果,特别突出管弦乐队的作用,丰富了歌剧的艺术表现力,扩大了交响音乐的表现领域。瓦格纳不仅是作曲家,也是文学家,他自幼有戏剧才能,他的歌剧,总是由自己写作脚本,自己创作谱曲。这在歌剧史中是比较罕见的。所以人们称他为“歌剧大王。”
法国浪漫主义时期
1789年攻占巴土底狱的隆隆炮声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但是这场摧枯拉朽的急风暴雨并没有给格鲁克以后的巴黎带来歌剧的繁荣春天。一直到19世纪中期,巴黎才成为歌剧艺术的中心。
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