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小知识

19世纪法国歌剧

来源:   编辑:乐音   2013-01-27 14:11: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梅耶贝尔与法国大歌剧
    大歌剧不仅是当年音乐生活的焦点,而且是巴黎社交活动的中心。法国作曲家奥柏(1782-1871)是大歌剧的催生者之一,作品有《波尔蒂契的哑女》等。当时的报纸以相当大的篇幅隆重报道刚推出的大歌剧及其制作过程,使社会大众产生了强烈的期待感。从19世纪30年代起,法国大歌剧就具备四大要素:富丽堂皇的布景、别致细腻的编舞、引人人胜的情节和历史题材。所以,史诗般的结构与超长的长度也是大歌剧的特点。写这种类型作品的高手当推迈耶贝尔,法国脚本作家斯克里布(1791-1861)写了很多具有大场面的大歌剧脚本,大部分都被梅耶贝尔采用,如《恶魔罗勃》、《法国新教徒》和《先知》。这些作品融合了音乐、舞蹈、盛大的合唱场面,取材于17世纪欧洲宗教战争等历史事件。深受各地歌剧院的欢迎。
    贾科莫.梅耶贝尔(1791-1864年),德国作曲家。梅耶贝尔虽然出生于德国的柏林,但却是19世纪法国式大歌剧的创建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梅耶贝尔从小学习钢琴,后师从克雷门蒂学习作曲。1813年前后,梅耶贝尔开始涉足歌剧领域。他早期写作的是德国式歌剧,作品有《耶弗他的誓言》(1813年)、《阿利梅莱克》(1813年)。由于未受到欢迎和认可,梅耶贝尔曾想放弃歌剧创作,改为钢琴演奏。但在友人的鼓励下,他于1815年到意大利威尼斯,研究学习歌剧创作。此间,他以罗西尼为楷模,创作了一批意大利式的歌剧,主要有《罗米尔达和柯斯坦扎》 (1817年)、《名人塞米拉米德》(1819年)、《安茹的玛格丽特》 (1820年)、《十字军在埃及》(1824年)等。这些歌剧上演后,迅速流传到各国,为梅耶贝尔奠定了发展的基础。虽然这些作品亦受到欢迎,但他听从韦伯的劝告放弃了这一样式。1826年来到巴黎生活后,梅耶贝尔才明白新生的资产阶级社会对歌剧的要求是什么。经过苦心钻研,他把意大利的优美、德国的精巧、法国的机灵熔于一炉,创造了以宏大场面为特征的法国大歌剧形式。
    1831年他的第一部以法语剧本作的歌剧《恶魔罗勃》在巴黎获得盛赞,1836年作《法国新教徒》,直至1842年写了《先知》,声名达到了顶点。他的《恶魔罗勃》和《法国新教徒》(又名《胡格诺派教徒教徒》(1836)掀起了听众的狂热。
    《恶魔罗勃》它于1831年11月22日在巴黎大歌剧院首演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是一个传奇性的故事:罗勃是魔鬼贝特朗和一位人间妇女生的孩子,他在魔鬼父亲的驱使下,做了许多坏事。当他被驱逐到西西里时,爱上了公主伊莎贝拉。但他始终在贝特朗的控制之下,游吟诗人兰博的未婚妻艾丽斯提醒他要防范贝特朗,但罗贝尔置若罔闻。在一次比武中,罗贝尔在贝特朗的引诱下违反了规定,被取消了武士资格。贝特朗举行了一次群魔聚会,并指使罗贝尔摘取了一枝有魔法的绿柏枝。罗贝尔拿着绿柏枝进人了伊莎贝拉的房间,在伊莎贝拉的劝说下,他折断了绿柏枝,解除了魔法,贝特朗消失了。一对情侣终成眷属。其中的著名唱段有伊莎贝拉的咏叹调《罗勃,我爱的是你》、罗勃和贝特朗的二重唱《我们约会的地方》和终场时伊莎贝拉、罗勃和贝特朗的三重唱。
    《法国新教徒》取材于历史上天主教徒屠杀新教徒的宗教事件:新教贵族拉乌尔曾救助过天主教贵族圣.布里斯伯爵的女儿瓦伦婷,并彼此相爱。玛格丽特王后为弥合两大教派的敌对局面,竭力促使两人成亲。但此前,瓦伦婷已与天主教贵族纳韦尔伯爵有了婚约,拉乌尔认为这是对他的不忠,而拒绝与瓦伦婷结婚。天主教派以拉乌尔忤逆为由,暗害他,但被瓦伦婷发觉告知了新教派。虽然一场阴谋被粉碎,但瓦伦婷却不得不与纳韦尔成了亲。拉乌尔得知了瓦伦婷的初衷,十分悲痛,便冒险前往纳韦尔家中与瓦伦婷相见。在那里,他们得到了天主教将屠杀新教的情报。在危急关头,拉乌尔不顾生命危险,赶回新教的指挥中心,将这一情报告诉了新教派领袖。大屠杀开始了,拉乌尔和瓦伦婷在相许终身后,同归于尽。
    《法国新教徒》这部歌剧的音乐体现了梅耶贝尔的一个创作特点,即用与宗教事件紧密相关的音乐,强化宗教氛围。在歌剧中,梅耶贝尔多次直接采用《坚固的垒堡》等新教歌曲,让路德赞美诗在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表现新教派的情感和场景,使歌剧中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丰满。这些歌剧确立了当时法国式大歌剧的典范,使他成为这一领域最著名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后来梅耶贝尔创作了《预言者》(又名《先知》,1849年)、《北方之星》 (1854年)、《狄诺拉》(1859年)等歌剧,也都受到广泛热烈地欢迎。
    1865年,梅耶贝尔创作了最后一部歌剧《非洲女郎》,这是他用25年时间创作的。正当他监督这部作品排练时,因积劳成疾于5月2日在巴黎逝世。
    梅耶贝尔一生作有17部歌剧。他的大歌剧通常取材于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和宗教冲突,充分展示了进步与严肃的思想主题。他对剧场的各种效果非常熟悉,也知道如何满足听众需要。他把德、法、意的歌剧传统和自己的构想柔为一体,创作出新的形式。他的歌剧故事发展紧凑,情节动人,人物情感鲜明,在戏剧结构上,他注重幕与幕之间的对比。他重视声乐的感染力,精心挑选演员。在乐队写作方面,他强调戏剧效果,配器色彩,因而名噪一时。
    由于他在不同时期创作过不同风格的歌剧,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各国的歌剧风格融会其中,既有意大利式的优美旋律,也有德国式的丰满和声,还有法国式的机智乐汇和多变节奏。更重要的是,梅耶贝尔把这些有机地组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对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的歌剧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梅耶贝尔的歌剧在内容上往往拘泥于写实和激烈的外在效果,这种虚饰浮夸的作风在盛行二三十年之后终于销声匿迹,如今世界各国很少上演他的作品。
    与此同时,阿莱维(1799-1862)的《犹太女》(1835)也深受欢迎。当时还有一位写过45部歌剧的奥柏(1782-1871)以其《波尔蒂契的哑女》(1828)、《魔鬼兄弟》(1830)等作品而备受赞赏。为法国歌剧掀开了光辉的一章。

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