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缅怀张文纲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这一几代人传唱的动人旋律,日前再次唱响——由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艺术史料研究中心和中国合唱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共同策划组织的“我们的田野”著名作曲家张文纲百年诞辰纪念访谈音乐会在天津音乐厅举行。
纪念音乐会由天津市文联委员、艺术史学者刘恒岳主持。他在开场白中说:“张文纲先生1919年12月生于广东北海合浦(现为广西北海合浦),1949年张文纲与新婚的妻子王克芬一起来到天津,共同参与创建中央音乐学院,张文纲还担任了学习部副主任兼作曲系主任。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当年中央音乐学院在天津耀华中学礼堂举办的‘成立典礼音乐会’节目单上看到,开场节目《献诗》的作曲、朗诵是张文纲,压轴的民间舞蹈《花鼓》编舞恰是王克芬。‘追求真善美、关切天地人’,通过组织活动提醒人们尊敬和缅怀那些为艺术、为教育作出贡献的人,让闪光的历史活在今人心中,这就是活生生的艺术史学、艺术文化学。”
纪念音乐会现场音频回放了张文纲早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作品:《爱好自由的人们》《星海悼歌》《壮士骑马打仗去了》和《风雨进行曲》等。音乐史学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蒲方结合这些作品,从立意、旋律、时代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现场分析和演讲,给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音乐史学普及课。
张文纲和管桦1951年奔赴朝鲜前线深入生活,根据真人真事创作了具有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和强烈感染力的大型合唱作品《飞虎山故事大合唱》,以“人民是伟大的、不可战胜的”为主题于1951年9月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人民友谊”主题歌曲国际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著名指挥家严良堃的二女儿张援回忆了父亲与张文纲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的密切合作。1945年,张文纲从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毕业,其毕业作品演奏会就是同为同学的严良堃指挥的。1951年,《飞虎山大合唱》在天津首演,也是严良堃指挥的。1989年,张文纲作曲50周年合唱作品音乐会还是时任中央乐团团长的严良堃力主举办并指挥的。中国音协原主席李焕之、人民音乐出版社原副总编辑李群的儿子李大康回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父母和张文纲一家共同居住在石板房胡同24号大院时热情创作的往事。那时候,院里住的几乎都是中央歌舞团创作组的作曲家和词作家,张文纲担任创作组组长。大家专心为新中国的未来——孩子们写歌,使得这一领域成果颇丰。《我们的田野》(张文纲曲,管桦词)、《我们多么幸福》(郑律成曲,金帆词)、《快乐的节日》(李群曲,管桦词)、《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瞿希贤曲,管桦词)等少儿歌曲都出自那个黄金时期并传唱至今。北京市文联原主席、著名作家管桦的儿子鲍洪扬回忆了父亲和张文纲的深厚情谊和亲密合作,讲述了他们在朝鲜前线的惊险经历和《我们的田野》的创作过程。管桦作词的作品在张文纲的作品中占有很大比例,除了《飞虎山大合唱》,还有组歌《爱尼人的歌》,以及几十首少年儿童歌曲。音乐理论家伍雍谊的女儿伍嘉穗说起父亲和张文纲同为广西北海老乡,同为廉州中学的同学,从中学时期开始就一起投身抗日救亡群众运动的往事,十分动情。
老一辈音乐家、北京市少年宫原钢琴教师邵紫绶,《儿童音乐》杂志原主编王效龚共同回忆了当年与张文纲一起在儿童音乐创作中经历的难忘往事。张文纲热爱少年儿童,关心孩子们的成长,满腔热情地为孩子们写歌,成为他创作生涯的重要部分。他为孩子们谱写了近200首各种类型的歌曲,其中,不少作品广为流传,受到几代人的喜爱。
在音乐创作的园地里,张文纲辛勤耕耘了半个多世纪。他的作品,在国内外的多次比赛中受到褒奖。伍雍谊曾评价张文纲道:“虽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但寄寓在他的作品中的为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而斗争,为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而终身奋斗的壮志豪情,为祖国花朵热诚服务的一片童心,将和他为我国音乐文化所增添的光彩一起长存不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