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因《声入人心》而人气大增的青年演员胡超政,四年之后重返音乐剧《春之觉醒》舞台,该剧于1月10日至19日在上剧场连演12场。四年前,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首次试水整剧自制,这部“中国大学生排演最多的音乐剧”见证了一批青年人才的成长。
2020年开年,《春之觉醒》的回归更见证了一个行业的蜕变——越来越多有温度、有质感的中文音乐剧,不以百老汇式的华丽布景或庞大歌舞阵容取胜,而是以“小而美”的样式找寻与中国观众的审美共鸣,并依托新鲜活跃的专业人才将音乐剧的魅力从上海向更多二三线城市辐射开来。
它在中国的发声,引起了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关注
“《春之觉醒》在中国的发声,在坚持品质与美感的同时,打开了创作与制作端的多元视野,更赢得美国百老汇、伦敦西区和海内外媒体的积极关注。”《春之觉醒》联合制作人丁垦表示。这部汇聚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的资源,引入顶尖音乐剧团队,经过多轮本土化后的最新作品,成为新年里上海音乐剧市场中亮眼的一抹春色。
中国民族舞、现代舞跳起来,掌上LED、滑板等未来元素动起来……这一版本的改编融入更多中国文化意象。“在上海,一切新与旧、工业与自然文明都如此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希望在制作中也能诠释这种独特的融合观感。”导演兼编舞斯宾塞-里夫表示,这些区别于百老汇版本的设计,是深入研究海派文化后的灵光闪现。
除了本土化的诠释,《春之觉醒》所开启的剧场、院校、海外资源联合制作模式,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暖意。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曾在四年前大胆预言,这部戏剧作为“青年演员的试金石”,将“呈现一种美感,带出一支队伍”。四年后,曾参与《春之觉醒》演出的音乐剧演员翟李朔天、胡超政登上了《声入人心》舞台,为音乐剧带来了更多大众关注和市场热度。演技和唱功出众的青年演员在行业中不断涌现,并被吸引到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戏码头”。本次制作团队在纽约上海两地进行演员招募,收到了逾200份简历,其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中国演员,也不乏会说中文的洋面孔,年轻演员都对该剧选角和中国演出抱有极高热情。
“这是我第四度参与中国的音乐剧制作。中国音乐剧市场发展日新月异,音乐剧教育和演员培训也在全速前进,演员水平的进步有目共睹,从业者热情只增不减,令我感动。”本次制作的音乐总监、音乐剧大师韦伯“御用编曲”菲兹-沙普尔评价。与此同时,本土的人才培育和孵化机制也在逐渐完善,2019上海国际音乐剧节“音乐剧歌唱大赛”中获奖的张玮伦、何郝熙等新星,已迅速加入了新版《春之觉醒》的演出阵容。
追寻与观众的审美共鸣,市场迎来百花齐放
两次跨国联合制作发掘了舞台上“未来闪闪发光的钻石”,本土设计的灯光、舞美、道具、音响磨合中,制作团队历经成长。曾以“冰封感”舞美设计惊艳《春之觉醒》观众的徐肖寰,近年又参与了《我的遗愿清单》《我AI你》等中文音乐剧。在幕后团队的保障下,文化广场自制音乐剧《我的遗愿清单》和《拉赫玛尼诺夫》去年开启了全国26个城市的巡演。《我的遗愿清单》刚在上海结束第100场演出,《春之觉醒》又连夜装台,自制音乐剧的红火,让团队连轴转。“追梦的路上不能停。”费元洪说。
立足这些本土音乐剧项目开发、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的成功经验,上海正在努力打造行业发展高地。去年,中国音乐剧产业基地、音乐剧文化研究中心和演艺大世界-上海音乐剧艺术中心相继成立,将继续对标国际,补上产业链中的短板。
《春之觉醒》的回归也预告了新的一年里,观众将迎接音乐剧市场“万紫千红”的春天。除了《追梦女郎》《巴黎圣母院》《来自远方》等原版音乐剧接连登陆上海,中文音乐剧也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变身怪医》中文版、《面试》中文版、《第一次约会》中文版等改编作品风格各异;在华语原创音乐剧展演季中,取材于中国古代爱情经典《西厢记》的音乐剧《西厢》、取材于中国敦煌壁画神话故事《鹿王本生》的音乐剧《九色鹿》、改编自1983年同名经典华语电影的音乐剧《搭错车》、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创作的红色主题音乐剧《春上海1949》等,也将展现原创华语音乐剧丰富的创作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