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1959年10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首次进京演出,我国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欣赏过该剧后给予高度评价。多年来,该剧荡气回肠的歌曲、优美动听的旋律激起观众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
今年10月5日、6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剧《洪湖赤卫队》再次赴京,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激荡起首都观众长达数十年的红色情怀。“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经典的旋律再次响起,现场观众产生共鸣,情不自禁地与演员一同合唱。
在新时代舞台上焕发新魅力
10月5日晚在京演绎的《洪湖赤卫队》,在现场乐队伴奏下,将西方交响乐与中国戏曲相互交融,以壮阔而充满浪漫主义的情怀描绘出“千里洪湖、荷田深处”的画面。该剧精良的制作配上唯美的舞台效果,将现代审美理念呈现在经典歌剧中,带来了新颖独特的音乐体验,同时该剧也保留了经典唱段中的情怀和感动。此次演出,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派出豪华阵容——由优秀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马娅琴、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副院长秦德松、湖北省歌剧舞剧院院长卢向荣等领衔主演,他们都曾在舞台上多次演出该剧。
大幕拉开,一幅洪湖赤卫队英勇保卫家园、驱逐湖霸的恢弘画卷徐徐展开。全剧分战略转移、奇袭彭府、风云突变、红心向党、坚贞不屈、欢庆胜利6场戏,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与广大百姓亲如一家的鱼水情。特别是剧中《洪湖水,浪打浪》《看天下劳苦人民得解放》等脍炙人口的唱段,有的激昂坚定、有的婉转悠扬、有的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动人心弦。
60年来,歌剧《洪湖赤卫队》不断创新表现形式,分别于1978年、1989年、1999年进行3次复排,且在数千场演出中不断打磨出新。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一代代“洪湖人”传承发扬奋斗精神,使其在舞台上更加璀璨夺目,一段段经典旋律人们也是耳熟能详。随着时代进步,《洪湖赤卫队》以崭新的视听形象,在新时代舞台上焕发崭新魅力,其演出足迹遍布全国,更登上了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墨尔本演奏厅和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出大厅等演出。
唤起观众集体记忆
在北京的演出结束时全场观众起立报以长时间热烈掌声。
秦女士是湖北洪湖人,在北京工作10余年,此次她带着妈妈一同前来观演。“演出太难得了!”她说,自己从小就听着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长大,听说该剧进京演出的消息后毫不犹豫买了票,“特别是妈妈,来北京陪伴我多年,一直思念家乡,能再次听到乡音,她十分激动。”年过七旬的观众张先生回忆,当年《洪湖赤卫队》来北京演出时,轰动一时,后来也来演过几次,总是一票难求。之后又有了电视剧版,观众喜欢看,可谓经典中的经典。这次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北京一饱眼福,“十分有意义”。
《洪湖赤卫队》1989年复排上演时,卢向荣扮演“刘闯”,是“刘闯”的第二代扮演者;1999年第三次复排上演时,他开始扮演“彭霸天”,是“彭霸天”的第三代扮演者。与《洪湖赤卫队》结缘三十载的他,已数不清究竟在舞台上演出该剧多少次。由于年纪渐大,卢向荣已经将“彭霸天”一角传承给了年轻演员。他说:“60年前,我们的前辈首次带着《洪湖赤卫队》来到北京,60年后,我们这一代洪湖人到北京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让我们既自豪又忐忑,因为这不仅是传承,更是传递湖北父老乡亲对新中国的深情祝福。”
攀“高峰”炼成看家戏
在10月6日举行的歌剧《洪湖赤卫队》首演60周年专家座谈会上,《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赵忱表示:“无论舞剧还是歌剧,看家戏就是精神坐标,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我们在往前奔的时候也要往后看曾经的作品中是不是有‘高峰’,这些作品是怎么炼成的。”
“今天的演员怎样像1959年的艺术家一样一上台就感染观众?永葆创作生命力是一个课题。”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廖向红认为,现在的演员经过严格训练,在唱功方面有进步,但怎样呈现当时人物的精神气质需要再思考、提炼。剧作家游暐之表示:“老艺术家给我们的触动是,他们创作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真,后人在看《洪湖赤卫队》《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作品时,非常投入。革命年代能被历史铭记正得益于这样的好故事、好作品。”
评论家居其宏认为:“《洪湖赤卫队》是支撑我念念不忘民族歌剧初心,时刻牢记民族歌剧艺术使命、本体规律、基本经验的一个强大支点和重要论据。如今,歌剧同行在60年之后再看《洪湖赤卫队》、再说《洪湖赤卫队》,再次思考包括《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在内的优秀民族歌剧的创演道路和经验,对正在大力推进的‘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对新一代民族歌剧创演理论和实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仍具有巨大的启蒙、培育价值和指导性意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