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让我来》:大声唱响新时代的“英雄赞歌”

2019-07-21 11:12:00 来源: 中国艺术报 作者: 胡一峰

  欣赏MV 《让我来》(作词陈道斌,作曲、演唱姚林辉),令人心潮澎湃,不由得想起郁达夫的一段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MV《让我来》和同名歌曲,以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大队战士杜富国的英雄事迹为题材,以激昂豪迈的歌词和旋律,谱写了新时代的又一曲英雄赞歌。

  时代楷模杜富国不畏艰苦、不惧生死考验,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除爆炸物2400余枚,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2018年10月11日,他在中越边境的麻栗坡县坝子雷场执行扫雷作战任务时遇到一枚67式加重手榴弹,杜富国当机立断命令身边战友艾岩“你退后,让我来”,结果这枚手榴弹在他面前爆炸。为了保护战友,杜富国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飞来的弹片和冲击波,自己却被炸成了一个血人。就这样,90后青年战士杜富国失去双眼和双手,他用生命践行新时代军人的使命,牺牲自我换来祖国百姓的安宁。

  歌曲《让我来》,捕捉到了英雄精神最核心的内容,以“让我来”这句朴实而有力的话作为题目,鲜明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大喊一声让我来/冲进雷场排除障碍/面对危险让我来/为了人民为了祖国/早把生死置之度外”,整部作品紧扣“让我来”三个字,直击人心地渲染了英雄的家国情怀,令新时代人民子弟兵的气概跃然眼前。同名MV则把英雄杜富国回置于扫雷的现场,通过排雷兵日常扫雷、战士穿过雷区、军队演习与实战,以及杜富国本人形象等多个画面,强化了歌曲本有的叙事能力,不但以视听艺术深挖了“让我来”精神,而且把英雄个体形象扩展为英雄群像,引导欣赏者从对个体英雄的敬仰上升为对人民军队的崇敬。

  更重要的是,歌曲《让我来》接续了我们民族歌颂英雄的艺术和美学传统。英雄向来是民族精神的制高点。以文艺的形式,讲述英雄故事、刻画英雄形象、讴歌英雄精神,让英雄的事迹代代流传,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正是文艺的力量,让花木兰、杨家将、岳飞等英雄故事脍炙人口、激励人心。英雄题材的文艺作品,构成了我国文艺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每当人们仰望星空,总会感受到英雄的力量,感人肺腑,激励前行。

  众所周知,人民军队是现当代中国英雄人物之渊薮,军旅文艺则是讴歌英雄的重要力量。“让我来”,让人想起了电影经典作品《英雄儿女》中那一声气壮山河的“向我开炮”,更让人想起“为了新中国,前进”!随着岁月的流逝,斗转星移,人事变迁,英雄的精神却穿越时空,血脉不断,亘古永传。艺术不灭,英灵永存。浸润着这种伟大精神的歌曲也总在我们心头回荡,《英雄赞歌》里“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令多少人热血沸腾;《血染的风采》里“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让多少人心潮起伏;《十五的月亮》里“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又让多少人肃然起敬。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愿意哼起这些歌,因为它们赋予我们前行的坚毅;当我们面对挑战时,我们愿意哼起这些歌,因为它们提振我们奋斗的信心;当我们取得成绩时,我们更愿意哼起这些歌,因为它们给予我们与英雄精神会师的欢欣与鼓舞。

  今天,在中华民族歌颂英雄的文艺谱系中,又多了《让我来》这位新成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冲锋陷阵就是咱的气概/踏平刀山与火海/勇者无惧激情在澎湃/赴汤蹈火勇往直前/就算倒下也要化作山脉”,以我国独具特色的军旅美学语言抒写了军人风采;“大喊一声让我来/时刻都是战斗的状态”又是对“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这一重要论断的艺术表达。在这里,思想性和艺术性实现了统一。行文至此,想起前几年有媒体报道,在一次“戚继光是谁”的调查中,有些人竟回答是“堵枪眼的”,这引起有识之士对“架空历史、淡忘英雄”现象的警觉和批评。近代思想家龚自珍有“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深刻论断,英雄是历史的坐标,淡忘英雄,不但可能令历史看起来漆黑一团,而且会让未来变得模糊不清。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声唱响、广为传唱《让我来》这样歌颂英雄的作品,其价值不仅在于充实当下的文化,更在于赢得未来之光明。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副主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