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前天晚上,19时刚过,一阵《团结就是力量》的嘹亮歌声驱散了夏日黄昏的闷热。军事科学院的礼堂内,身穿戎装的观众已经提前入席,等待着音乐会的开始——著名打击乐家、指挥家李飚与北京交响乐团演奏家一起,把“首都市民音乐厅”搬到了这里。
“这是我今年和北交合作的第16场演唱会。”舞台一侧的休息室里,李飚正在为登台做最后的准备。尽管演出的行程几乎已经排满,李飚仍然仔细地设计了本场音乐会的曲目。“这里是军校,所以我们准备了爱国主义的作品。”上半场,一首《红旗颂》率先奏响。随后,李飚用简短的导赏,带领观众从江南风情的《梁祝》一路“游览”至云南的《猜调》、西北的《兰花花》、四川的《太阳出来喜洋洋》。乐团还为观众加演了交响乐版《我和我的祖国》,气氛热烈,大受欢迎。
当年轻的战士喊着“一二三四”的口号、整齐地列队离开礼堂时,时针已经指向了夜里10点。等候的四辆大巴车亮起车灯,下午4点左右就从市区各个集合点陆续出发的北京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对他们来说,这算得上是忙碌的一天,但并不是特殊的一天。
“整个7月份,乐团有28天都在排练演出。”北京交响乐团团长孟海东告诉记者,这些当中既包括普通的音乐会,也有不少场次的普及性“首都市民音乐厅”的演出。2016年7月,由北京市文旅局主办,朝阳区文化委员会、首都图书馆、北京交响乐团共同发起的“首都市民音乐厅”正式启动,三年来,乐团已经随它走遍了全市16个区,演出200余场。今年,“首都市民音乐厅”计划全年安排50至60场,从2月开始,21场演出已经先后上演。
孟海东能明显感觉到,观众对交响乐的热情越来越高。去年每个月的第二周周三,乐团都会去平谷演出,孟海东的手机里存着这样一张照片:音乐会的取票处,观众排起了一字长龙,“用‘一票难求’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通州的观众“点名”北交的铜管五重奏,希望他们能常来演出;怀柔科学城里年轻的科学家常常问起,能不能请乐手去做几场讲座……观众们能体会到“首都市民音乐厅”的用心。音乐会虽然是公益性,但设计从不含糊,谭利华、邵恩、李飚、张冰冰等众多指挥名家都曾参加演出,在乐曲开始前,他们常常会为观众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欣赏要点。曲目的选择同样花了许多心思,以前晚的音乐会为例,上半场用家喻户晓的中国旋律先拉近了观众和交响乐的距离,下半场,推出海顿的交响曲则让观众进入大师的音乐世界,感受艺术之美。
“首都市民音乐厅”同时盘活了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各区的剧场、文化馆、大大小小的礼堂和影剧院甚至是露天的广场公园,只要能利用起来的,几乎都变成了市民家门口的“音乐厅”,比如不久前,“首都市民音乐厅”就来到了怀柔滨河公园,音乐为这些场所带来了活力和新的可能。接下来,“首都市民音乐厅”将继续把交响乐带往城市的各个角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