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之一,每三年举办一次的中国艺术节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文艺创作的成果。其中,群星奖是对群众文艺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第十八届群星奖比赛虽已收官,但人们对繁荣群众文艺创作的思考与实践却永不停歇。
相比专业院团的一台台大戏,群星奖的参评作品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同样以新鲜独特的切入点与真挚的情感打动了不少观众。来自全国不同省市的作品,又因为凝聚着浓烈的地方特色而展现出不同风姿的个性特征。就如观看群星奖作品演出的观众所言,艺术节让他们体会到了海纳百川、美美与共的精神内涵。
然而,在观众获得美与感动之余,我们更应该从群星奖作品体现出的特点来深思群众文艺创作该如何进一步深耕厚植。树高千尺必须根植大地。好故事来自现实生活,好创意来自对现实生活的多次锤炼。生活如同大百科,只有深扎在生活的土壤里,才能洞悉百姓情感、大众关心的话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艺的源头活水,正是热火朝天、脚踩大地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强调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第十八届群星奖入围决赛作品来看,正是创作者深扎生活,才创作出接地气、充满烟火气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聚焦空巢老人、乡村致富、农民工生活、亲子关系等百姓关注的话题,又入情入戏入景,让观众跟着哭、跟着笑,感受到了群文作品的温度。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亲子关系中,陪伴依然是最重要的亲情语言。为了体现人们对亲情陪伴的呼唤与渴望,群星奖获奖作品《父与子》的导演、编剧多次深入基层,捕捉生活中人们对亲情陪伴的感悟与感受。《一条“表扬信”》中展现孩子为了博取妈妈的赞扬,用老师的手机发了一条表扬信的故事,正是来源于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长期观察和积累,方才准确拨响了当下亲子关系中触动人心的那根弦……亲子关系只是群星奖作品关注生活的一个缩影,但从中可以看出,群众文艺创作离不开植根厚土,离不开生活的给养,只有深扎下去才能获得百姓心声,获得来自大地的呼唤。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基础上,群众文艺创作还需磨炼技法。虽然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开设培训班、建立人才基地等一系列举措,都在为群众文艺创作增加对创作技法的锤炼。但是,如何才能使培训不流于形式、使创作者真正有所感悟,还需进一步考量。以群星奖为例,自从其增设专家点评会的环节后,立即受到各参赛人员的欢迎和点赞。原因何在?因为专家点评会上,专家除了对各个作品进行点评外,还会就作品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对创作者来说非常受用。有时专家老师的简单点拨就可以使创作者茅塞顿开。
因此,群星奖的收官并不代表着落幕,对于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来说,这台戏依旧会常演常新。文艺的繁荣源自人民,文艺的发展依靠人民,“知之深,爱之切。”只有切实深入一线,走近群众、深入生活,才能找到让灵魂触动的创作题材,寻到让精神洗礼的创作源泉,悟到让思想升华的创作灵感。同时,也不能缺失对创作技法的锤炼,技法虽可用心习得,却难灵活运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