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宝宝”唱出美妙歌声

2019-06-23 11:21:00 来源: 解放日报 作者: 彭薇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当20名五六岁的孩子登上舞台,齐声合唱的一瞬间,台下的家长和老师不停地抹泪。

  这是一群天生有着严重听力障碍的孩子,就算植入人工耳蜗,他们听到的世界依然和我们不同。近日,在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举行的六一文艺汇演中,他们登上马兰花剧场的舞台,用4个多月比平常孩子更多的努力付出,学会了《虫儿飞》《小星星》《春天在哪里》等歌曲合唱,发出了最美妙的声音。

  为听障儿童建一支合唱团,这件事听上去不可思议,它却实现了。这一天,听障孩子们的合唱团有了正式的名字——蜗牛宝宝合唱团,这也意味着本市第一支全部由听障儿童组成的合唱团组建完毕。音乐的力量,打开了这群孩子内心世界的另一扇“窗”。

  首堂课,所有孩子只能发出一个调

  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为康复中心)聋儿康复科教师陈璟说,这些孩子生下来就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缺陷,严重的孩子哪怕120分贝飞机起飞的声音也听不见。有人做过实验,通过人工耳蜗仿真音效听到的比现实的声音更加嘈杂,所以即使孩子们植入人工耳蜗,他们听到的音乐旋律仍会受很多杂音干扰。

  “很多人连说话都不利索,可以想象这100多天孩子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陈璟记得,刚见他们时,许多孩子讲一句话都要中断几次,“说话的呼吸会断,没有绵长的声音。”而合唱可以训练敏锐的视听力,协调同步的反应能力,锻炼呼吸功能,增加肺活量,“发声和咬字训练,也能让孩子们的口齿变得更清楚、更伶俐。”

  去年底,康复中心发出听障儿童合唱团招募通知,携手上海音乐学院社会教育学院一起做这件事,家长和孩子们热情高涨。今年初,合唱团排练正式开始。

  “第一次排练,说实话有点崩溃。”上海音乐学院社会教育学院教师陈慧还记得,光教“啊”的发音就教了一堂课。“所有孩子只能发出一个调,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升调和降调。”老师一句句反复播放音乐,配合升起、降下的手势进行发音指导。

  学唱歌对听障儿童来说本身是件困难的事,再加上年龄小,一两小时的课程中途要休息多次。但陈慧从孩子们的眼神中看得出来他们对唱歌的渴望,“下课了,他们会冲过来和我拥抱,甜甜地说,‘老师,你辛苦了’。”老师问他们喜不喜欢唱歌,总能得到一致回应:“喜欢”。

  家长受启发,带听障孩子听音乐剧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不是一两次就能解决的,关键是坚持。”陈璟经常陪着孩子们排练,她欣喜地发现,第三次排练时,孩子们开始有调了。和家长们聊天后,她知道,这些都和他们回家后的付出有关,“在家里,家长反复播放歌曲,帮助孩子‘磨耳朵’、练发音,培养乐感。”

  听障孩子们的乐观也感动了排练教师。上海音乐学院社会教育学院教师温凯蓝没想到,排练时就算没唱好,他们不着急,也从来没有不耐烦的神情。“看见他们天真的笑容,感觉很治愈,任何困难都能克服。”老师一个调一个调和他们“抠”,当孩子们自己听到连贯的歌曲时,他们兴奋地拍起小手。

  当天汇演时,坐在台下的小谢妈妈激动又欣慰。“我特意在口袋里塞了一包餐巾纸,看完眼泪汪汪的。”她说,小谢每周最喜欢周三这一天,因为要去合唱团排练,又可以见到小伙伴们和老师,“到那天,他自己准备鞋和衣服,日子记得牢牢的。”在家训练时,小谢妈妈不管孩子唱得怎么样,都一直夸奖他,孩子的劲头更足了。合唱团训练也为小谢妈妈打开了新的想法,“我们开始带孩子看音乐木偶剧,听听音乐会,他很喜欢,这些以前从来没想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