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让二胡的旋律响彻歌剧舞台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王宏伟   2018-06-03 09:23:00   作者:王宏伟

  ——民族歌剧《二泉》创作谈

  刚接到歌剧《二泉》的演出邀请时我倍感压力。舞台上的短短两个小时,要完成阿炳这个人物从18岁到58岁年龄跨度的表演,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年龄的差距、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充满挑战的唱段都让我产生过畏难情绪。但是随着逐渐接近阿炳这个人物,我深深地被这位历经苦难的民间艺人所震动。

  阿炳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是命运、性格和社会悲剧的结合体。由于身世的原因,他童年时期就遭受了无尽的伤害,后来又双目失明,经历了心理和生理的多重打击,是一个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民间流浪艺人。新中国刚成立,他就离开了人世。可以说,“苦”是他生命的主线。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纵使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他依然坚强地活着,创造的《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音乐作品,经久不衰,是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宝。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坚持,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对于这样一位历史老人,我们虽然感受不到他的呼吸,但是可以通过书本图片,通过走访他当年走过的大街小巷,来慢慢地与他亲近。《二泉》的排练历时近四个月,只要没有排练任务,我就经常来到阿炳故居,尽最大可能地靠近他、体会他。我还曾多次到阿炳的墓前,静静地坐着,试图跟他展开心灵的对话。我尽量搜集了市面上关于阿炳的资料,知道他有“三绝”。一是二胡演奏。他能诚挚、虚心地拜师学艺,别人演奏的曲子,他听了就能记下来,等自己来演奏时,就有了他个人的风格,所以他的二胡演奏集纳了众家之长,有继承更有创新。二是琵琶演奏。常说敦煌壁画里的反弹琵琶,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但资料上说,阿炳早年卖艺时,经常站在凳子上,双手把琵琶举过头顶,左手弹、右手弹、反手弹都可以,可见演奏技巧之高超。三是说唱艺术。阿炳是背着各种乐器沿街卖艺的,除了演奏各类乐曲,还把茶馆里听到的消息,用简短而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同活动的新闻播报站,深受百姓喜爱,代表作有《汉奸没有好下场》《蔡松坡云南起义》《邓世昌打日本海军》等。

  阿炳是一个民间艺人,更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家。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他留下的宝贵音乐财富,是属于全人类的。所以通过艺术的再现,让阿炳和他的音乐走进当代人的心里,让阿炳的精神得到传承,这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我有机会能在歌剧舞台上塑造这么一个人物,感到很荣幸。这次无锡市政府特别是无锡市歌舞剧院排除万难,在全国范围邀请一流的编剧、导演、舞美团队和制作团队,来打造这样一部民族歌剧,目的不仅是让人们关注无锡、记住阿炳,更重要的是把阿炳不屈的“魂”传承下去。

  歌剧这个舶来品,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发芽,不断壮大。1945年5月在延安首演的《白毛女》,标志着民族歌剧的诞生。7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歌剧人,奉献了《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小二黑结婚》《刘三姐》《红珊瑚》等经典曲目,创造了中国民族歌剧独特的风格。如今,我们的民族歌剧在创作技法上越来越国际化,而在音乐特征上也更加民族化。

  《二泉》就融合了大量的民族音乐元素,如昆曲、越剧、小调都有很好的体现和运用。特别是中国的民族歌剧具有独特的叙述方式,这与西方歌剧的讲述方式有所不同。《二泉》就运用倒叙的手法,把歌剧高潮阿炳离世在开篇中呈现出来,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一开始就给观众以很强的代入感。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反复出现是推动全剧音乐发展的主线,由无锡二胡演奏家黄辉先生现场演奏。黄定山导演运用定格插入的手法,在剧情上进行“跳进跳出”的处理,目的是突出艺术家音乐作品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歌剧的表现力,增强了层次,更是主创团队向阿炳这位人民艺术家的致敬,让二胡的优美旋律响彻歌剧的舞台。作曲家杜鸣先生大量运用了无锡音乐和南方戏曲的特色元素,如其中舞蹈音乐部分《无锡景》的再现,以及唱段中戏曲风格的体现,使歌剧的民族性得到最为直接的呈现。可以说,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艺术,是民族歌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二泉》的编剧任卫新先生文学功底深厚,文字优美,兼具诗意与张力。我国古代诗词都是用以吟诵的,是音乐化了的语言,《二泉》唱段的词曲结合也是如此。而在舞台表演的最终呈现上,黄定山导演一改以往西方歌剧在咏叹调时“剧情停止,唱段为主”的规律,而是用话剧演员的标准来要求,这使我受益匪浅。

  歌剧艺术是一种综合体。通过这部《二泉》,我们不仅可以在舞台上表现出阿炳音乐的伟大,同时也可以通过艺术的手段,再现江南的历史风貌和江南的音乐风格,特别是阿炳强大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今年3月,歌剧《二泉》作为文化部(现为文化和旅游部)选出的9部民族歌剧进京展演,充分说明了这部民族歌剧的艺术魅力。在京展演期间,观众反响强烈,这是对阿炳艺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新尝试的肯定。拉二胡的流浪艺人阿炳,以这样的方式庄重地走上歌剧的舞台,不仅表明艺术形式之间具有相通性,而是也表明民族艺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让这样一位民族音乐家重回舞台,也是让历史重返舞台,让人们更好地回味历史、铭记历史,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开创新时代的新篇章。

  (作者:王宏伟,系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歌唱演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