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以礼赞改革开放40年为主题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刘 淼 2018-04-22 15:35:00
4月6日,由指挥家汤沐海执棒中国交响乐团,石倚洁、刘嵩虎、沈洋3位歌唱家倾情献艺的《时代交响——中国交响乐团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为第六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正式揭幕。
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以“改革开放40年礼赞——世界语言-中国故事”为主题,邀请中国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四川爱乐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9支国内极具特色的乐团奉献9场音乐会,集中展示22位中国当代作曲家的35部交响乐作品,聚焦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交响乐创作的发展与成就。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介绍:“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立足把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响乐事业发展的进程,充分挖掘在改革开放春风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一批优秀作曲家与奏响时代之音的优秀交响乐作品,在充分展现文化自信的同时,亦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交响乐搭建最好的诠释平台。”
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选取的22位当代作曲家中,既包括了朱践耳、王西麟、王酩等谱写了中国交响经典的老一辈作曲家,也涵盖了赵季平、鲍元恺、叶小钢、郭文景、张千一、关峡等在改革开放春风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交响乐中坚力量,更有常平等充满创作活力的新生代作曲家。老一辈先驱凭借着对音乐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为中国交响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走进新时代的作曲家们更是充分地将西方音乐语言与中国声音相融合,迎来了中国交响乐创作的春天。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正值芳华岁月的中国当代作曲家们怀揣着理想与热情投身到创作中,那些对于观众来说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满含赤子之心的创作故事。
“1963年,我第一次去陕北采风,从西安走了两天才到延安。后来,跟陈凯歌、张艺谋为了电影《黄土地》再到陕北。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我们一行人只能挤在一个土炕上。”上世纪80年代,正是赵季平音乐创作的蓬勃时期。1983年,为电影《黄土地》的配乐工作让他重回陕北采风,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对时代充满感怀的赵季平用动人的旋律描绘着美好生活的图景,正如他所说:“对于新时代的歌颂应当有所创新,并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第二琵琶协奏曲》《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正是这样充满光明和希望的作品。
“是改革开放的新政策,让我们这些人有资格考大学,从而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1978年,叶小钢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从此走上了音乐的道路。在他看来,40年,中国交响乐的创作从百废待兴到繁荣多样,是音乐家不懈努力的成果,更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正是张千一进行音乐创作的40年。“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也为中国艺术家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时机和创作环境。我们这些从事音乐创作的艺术家应该要有责任有担当,创作出更多更好反映时代、讴歌时代、积极向上的艺术作品。”秉承着这样的创作理念,张千一写出了《北方森林》《云南随想》等名篇。
文学名篇、民族器乐等中国传统文化为新时代中迅速成长的作曲家们提供了更多用交响乐这一音乐形式讲述中国故事的题材。上世纪80年代,当时还是学生的关峡就曾深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文艺创作和交响乐创作已经进入到中国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时期。交响乐行业蒸蒸日上,作曲家们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组织创作搭建平台,我们需要助推中国优秀交响乐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与西方主流音乐文化进行交流交融、相互激荡,这是中国交响乐的发展目标。”关峡说。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