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特殊儿童“开窍”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韩泰阳 2016-11-11 11:09:00
每个人对音乐都有着天生的敏感。这种对音乐的天生的敏感性可以成为人类发展和成长的钥匙,因为它与我们的认知、表达、接受和交流能力紧密相关。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疾病的影响,许多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性是被封闭和遮盖的。他们演奏的音乐往往可以反映出他们罹患的疾病的特征。比如,很多自闭症儿童演奏的音乐表现出重复、刻板、缺乏交流性的特点,这和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的障碍是相符的。通过音乐,音乐治疗师试图通过抓住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把掩盖在问题下面的健康部分剥离出来。这就是经常用于特殊儿童治疗的鲁道夫-罗宾斯(Nordoff-Robbins)音乐治疗。
“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又名创造性音乐治疗(Creative Music Therapy),是一个有着严密理论体系和相应操作方法的成熟的音乐治疗流派。由于其独特的治疗效果、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治疗理念以及在治疗中给予来访者的审美体验,这一流派被世界各地的治疗师、教育者和艺术家所钦慕和广泛应用。鲁道夫和罗宾斯把孩子对音乐的这种健康的音乐敏感性命名为“音乐儿童”。孩子们的“音乐儿童”得到了激活,他们与“音乐儿童”相关的其他健康部分也会相应地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滋养。
流派的起源
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是由保罗-鲁道夫(Paul Nordoff)博士与克莱夫-罗宾斯(Clive Robbins)博士在1958年创立的。鲁道夫毕业于费城音乐学院与茱莉亚音乐学院,1949年到1958年期间在纽约郊区的巴德学院(Bard College)担任作曲系教授;其深厚的作曲与即兴演奏功底为他今后在治疗中对音乐性的重视埋下了伏笔。鲁道夫在纽约任教期间受到了人智学理论的影响,并开始思考音乐和人类天性的关系。1958年,鲁道夫遇到了罗宾斯。当时的罗宾斯是一位特殊教育老师,正在积极地寻找挖掘特殊儿童潜力的新方法。他们在讨论后决定用即兴音乐的方法来接近这些孩子。
尽管在当时音乐治疗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在发现了音乐互动对于孩子们的神奇功效后,鲁道夫和罗宾斯毅然决定要用余生为之奋斗。于是,鲁道夫放弃了大学教授和作曲家的工作,罗宾斯也离开了他在英格兰的工作和家人,开始和鲁道夫一起在西方各国探索和推广他们的方法。
“音乐儿童”以音乐为中心
在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在音乐中的积极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音乐儿童”才能最大程度地被激活。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和来访者一起演奏音乐,而不是治疗师单方面地为他们提供音乐。在治疗的初期,治疗师通常会演奏能描绘来访者整体情绪状态的音乐,并尝试让音乐结合来访者的缺乏交流性的演奏、演唱,甚至是他们的肢体动作,使来访者感觉到治疗师音乐中的交流意图。在来访者可以更加流畅地用音乐进行互动之后,治疗师会依照每个来访者不同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音乐干预。
每个来访者都是独特的,甚至同一个来访者在不同的时刻也会展现出非常不同的特点。所以,要达到与来访者产生交流性的音乐互动、并调动他们“音乐儿童”的目的,治疗师需要大量地利用自己对来访者以及对音乐的敏感进行即兴演奏,以得到最适合治疗情境的音乐。此外,为了给予来访者丰富的音乐体验,鲁道夫-罗宾斯治疗师的即兴音乐不仅仅局限于自然大小调音阶以及诸如I-IV-V的和弦进行,还会根据需要演奏世界各地的、能带来不同体验的各种调式,并会有意识地利用包括节奏变化、和弦的解决、音色以及旋律走向等各种音乐元素。由此不难发现,治疗师带有丰富色彩的即兴音乐以及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高度的互动性是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最显而易见的特点之一。
对现有音乐的“二次创作”
我们在治疗案例中常常有这样的体验:一个主题在同一次治疗、甚至在一个阶段的治疗过程中被反复重复,但每次都会根据来访者的状态进行微调。其实除了即兴音乐以外,运用之前治疗中即兴出的音乐主题也是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中常见的方法。这种对主题的重复可以帮助建立治疗结构,并且能对来访者的某些特点进行反复地锻炼。另外,治疗师还会使用一些预先写好的乐曲对某种能力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例如,治疗师会设计一些专门锻炼来访者语言能力的歌曲;一些需要来访者击鼓参与的乐曲则是为了让他们明白击鼓“一下”的概念,以便能更好地参与即兴音乐活动。
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师们谱写了大量的音乐治疗歌曲,并出版成册。在鲁道夫-罗宾斯团体音乐治疗里,会更多地使用这些预先谱写好的歌曲,这是因为团体音乐治疗比个体音乐治疗的结构性更强。当然,治疗师也要针对团体中发生的不同状况进行即兴。因此,为了保证每一位团体成员都能被关注到,鲁道夫-罗宾斯团体音乐治疗的成员数量一般不能超过6人。
如前文所述,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方法最初是为特殊儿童所设计的。但是随着更多治疗师的研究和参与,现在的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已经把受众拓展到了包括精神、老年、成人心理、康复等人群,尝试用音乐的力量帮助各种有需要的人士。另外,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一般是两位治疗师与一位来访者工作。一位治疗师(主治疗师)负责与来访者产生音乐上的互动,另一位(副治疗师)负责帮助来访者与主治疗师互动。但由于人群(比如成人心理)或者客观条件(没有足够的人力)等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很多时候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中只有一名治疗师参与工作。
流派的发展
鲁道夫和罗宾斯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在多个特殊学校、医院和大学进行了临床工作,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了研究与推广,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之同时,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的理论也在工作期间不断完善,他们还建立了位于伦敦的鲁道夫-罗宾斯中心。1977年,鲁道夫在德国过世,罗宾斯随即开始与他的学生、也是他的妻子卡罗尔-罗宾斯(Carol Robbins)一起工作。在此期间,他们除了在世界各地进行临床工作和教学以外,还在悉尼和纽约建立了鲁道夫-罗宾斯分部。2011年罗宾斯过世,但继承了他们衣钵的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师已遍布世界各地。
在亚洲,日本和韩国因音乐治疗行业发展较早,已经成立了鲁道夫-罗宾斯中心。在我国香港及台湾地区也有多名拥有资格认证的鲁道夫-罗宾斯治疗师。克莱夫-罗宾斯博士生前曾两次来到中国大陆进行讲学。但由于种种原因,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在大陆的发展较为缓慢。笔者于2016年暑期获得了鲁道夫-罗宾斯治疗师的资格认证,是中国大陆第一位鲁道夫-罗宾斯治疗师。
以上就是笔者对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方法的简单介绍。当然,一篇短短的文章无法展示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的全貌,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流派的理论和方法,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学习。作为一个在全世界有着广泛应用的音乐治疗流派,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在中国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