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将近仍春龄——访陆春龄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孟绮 2016-11-04 14:35:00
陆老知道我要来采访他,早早就在家等着。见到这位刚刚过完95岁生日的老人家,从穿着到举止再到谈吐,都透着海派的精致。陆老的家里摆满了奖杯、墙上挂满了照片,只需“看”,你就大概能了解这位老人荣光的一生。
心中不装太多事
陆春龄1921年出生于上海,7岁开始吹笛子。他骄傲地告诉我:“我跟党同龄!”这对于一位老共产党员来说,是何等自豪。
陆老告诉我,如今,他每天的生活既规律又忙碌,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吹、唱、写、看。吹自然是吹笛子;唱则是唱他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中国梦》;写是写毛笔字;看是看新闻。陆老每天都坚持吹笛子两个小时,虽然现在上台机会不多,但对自己的要求并没有放松。10月12日,第18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海上生民乐》,陆老代领弟子大轴登台献奏《我的祖国》。即便曲目简单,陆老同样认真对待。
聊起自己创作的《中国梦》,陆老立刻兴奋起来。他告诉我,这部作品他唱了改、改了唱,经过两年时间最终定稿。说完,陆老就唱了起来。歌曲很长,对于一位95周岁的老人来说,能从头唱到尾,用实际行动说明了他的身体状况。我仔细听着其中的歌词,有讲自己的、有讲社会的、有歌颂国家和党的、也有告诫后辈的。歌词透着这位耄耋老人对社会的关爱和感激。在采访过程中,陆老反复提到“没有共产党、没有人民,就没有我陆春龄”。在他的谈艺录中,他也谈道人要懂得感恩。
陆老的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苍劲有力。这些年,徒孙辈开音乐会,都是由他题词。徒孙们的音乐会,他也经常到场支持。问他长寿的秘诀,他说“心中不要装太多事”。“一吹、一唱、一写,就什么都忘记了。”
愿为人民吐尽丝
陆老说他上台前必须要静心,要戒除一切杂念。他描述自己一上了舞台,就是忘我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只有音乐和艺术。“一个好的演奏家,要有扎实的功底,丰富的想象力,坚定的信心。演奏时,心境要纯净,无私才能无畏,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
陆春龄这辈子一共去过76个国家,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光毛主席就接见过他8次。回顾自己89年的笛子生涯,陆老用“沧海一粟”形容。这位受伯父影响走上吹笛道路的民乐人,第一次演出是在上海一家商业电台。后来,无论是在江南造船厂当车工还是进入上海祥生出租汽车公司还是在华东空军后勤卫生部开救护车,都丝毫没有影响陆春龄坚持吹笛子的决心和恒心。说起那段经历,陆老用一句“我车技很好的”结尾,透出这位老人的乐观。
陆春龄告诉记者:“我手里握着这根小小的竹笛,我却不断成长,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必须要为弘扬民族文化尽一己之力。我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我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我对自己、对生活很满意。”之后,陆老说了一句话,意味深长——生命不息、笛声长鸣,愿为人民吐尽丝。
陆春龄说他家里有长寿基因,奶奶活到了100岁。保姆告诉记者,陆老愿意出去玩,愿意去人多热闹的地方。对于手机、电脑等新事物,陆老都有好奇心。这也许就是陆老长寿的秘诀之一。
学生必须超越老师
陆春龄1954年开始在上海音乐学院兼课,几十年来学生无数,已有五代,学生遍布海内外。如今,徒弟、徒孙都经常来家里看他,家里经常很热闹,这让陆老很是欣慰。陆老告诉记者,他向小朋友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陆老告诉我:“学生必须超越老师,否则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学生如果没有超越老师,说明学生和老师都没完成任务。学生超越老师,老师应该高兴。”同时,陆老强调: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追求“德”至上,没有“德”,社会就会坍塌。
陆春龄不仅教学院派的学生,还教业余的学生。学生们说,陆春龄是一位把心交给学生的老师,他从来不嫌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每当陆春龄看到后生可畏都非常开心,在他看来,笛子要想发展,就必须继承、创新。他总说,只要自己走得动,就一定会为弘扬民族音乐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