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特的弦中哲思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王纪宴 2016-11-04 14:19:00
10月13日,安妮-索菲-穆特登台国家大剧院。目睹她与合作28载的钢琴家兰伯特-奥尔基斯携手登台,仿佛岁月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演奏的曲目,则体现了这两位演奏家典型的进取风格。
演出曲目是上下半场各两首作品,上半场为美国当代作曲家塞巴斯蒂安-居里尔的《齿轮》和莫扎特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526号),下半场为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的《b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和圣-桑的《引子与随想回旋曲》。将大多数听众都不熟悉的当代作曲家的作品作为音乐会开场曲,在听众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演奏,显示了穆特对当代音乐的高度重视。由于其精致细密的复合节奏,加之像绝大多数当代音乐作品一样难觅悦耳旋律的“非可听性”,使得听这样的作品与传统审美感受有着天壤之别。这样的音乐并非为人们提供听觉和精神的娱乐,而是履行艺术的另一项崇高责任——警醒、激发、震撼人的灵魂。穆特和奥尔基斯的演奏不以任何方式淡化作品中的尖锐冲撞内涵。
之后,穆特琴弓下流淌出的莫扎特旋律如阳光般沁人心脾。在她演奏了无数遍的莫扎特音乐中,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对音乐内涵的表现上,仍保持着极高水准和几乎无懈可击的状态。奥尔基斯依然具有他的那种融合度极佳的响亮、饱满音色和高潮时的恢弘气势,只是偶尔在长的快速走句中流露出几乎难以察觉的一丝匆忙感,略微影响乐句的轮廓和力度。这首奏鸣曲的慢乐章,被莫扎特的传记作者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描述为:“它包含了一种艺术和灵魂的平衡,就像上帝将世间万物的运动瞬间终止,以便人能够感受存在的苦痛的甜美。”穆特的演奏所传递的正是这样的静谧感,其中贯穿着一种独特的、超凡入圣的精神力量。穆特在乐章的前后部分几乎像古乐演奏家们那样不使用揉弦,极有助于表现这种神奇之境,这也印证了穆特演奏艺术中技术服务于音乐精神的理念。
雷斯庇基以“罗马三部曲”闻名,但他的《b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在音乐会上演出的机会相对较少。穆特的演奏挥洒自如,赋予音乐以强烈感染力。在圣-桑的《引子与随想回旋曲》(乔治-比才改编钢琴伴奏版)这样脍炙人口的名曲中,穆特的分句和节奏独到而新颖,很多时候甚至有违于此曲的演奏传统,但其魅力是让熟悉的经典在演奏中焕发生命。能返场加演四首乐曲,成为很多人始料未及的惊喜。柴科夫斯基的《旋律》(雅沙-海菲茨改编)、阿瑟-本杰明的《牙买加伦巴》(威廉-普里姆罗斯改编)、约翰-威廉斯的《辛德勒的名单》和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一首(约瑟夫-约阿希姆改编,利奥波德-奥尔修订),无不新意迭出。尤其是《辛德勒的名单》,迥异于去年11月帕尔曼在同一舞台上同样作为返场曲的演奏。穆特的琴弓仿佛与琴弦若即若离,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