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硬汉也有柔情面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孟绮   2015-11-28 16:36:00   作者:孟绮

  提及唢呐,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高亢嘹亮、粗狂火爆。或大喜,热情高涨、气冲云霄;或大悲,裂帛振天、苍茫悲悯。这种粗放豪迈的音乐个性形成了唢呐独特的风格,但也正因为这一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至于令人忽略了唢呐其实也有抒情、细腻的一面。

    要让观众听下去

    近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海民族乐团青年唢呐演奏家胡晨韵举办了一场名为“安安静静听唢呐”的音乐会。单从标题上看,就颠覆了大众对唢呐的印象。胡晨韵告诉记者:“以前,唢呐多作为戏曲伴奏出现,演出场地也大多为露天,如今,唢呐成为民族乐队的一个声部,在音乐厅进行演出,我们考虑的是观众、场地的变化与需求。”在胡晨韵看来——“要让观众听下去”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上海音乐学院孙文妍教授在听完这场音乐会后感慨:“这场音乐会完全颠覆我认为唢呐这种民间乐器只适合红白喜事演奏的偏见,对唢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胡晨韵的中音唢呐声中,我们仿佛听到了类似双簧管和管子的声音,具有非常地甜美、空灵、旷达的意境,与我们过去接触过的非常直白率性的唢呐声大不一样。唢呐是一件响亮的乐器,但是当你静下心仔细听,它的音乐也可以是安静的。”

  作为胡晨韵的老师,著名唢呐演奏家、上音附中校长刘英说:“安安静静听唢呐是每个唢呐人的心愿,我们希望大家抛弃偏见,正视唢呐,但这条路走起来不容易。”

  聆听乐队的感觉

    近年来,随着民族音乐的整体发展,唢呐不再单一成为独奏乐器或大乐队的一份子,而是走到台前更多与大乐队进行合作。《百鸟朝凤》、朱践耳的《天乐》、秦文琛的《焕凤》、黄安伦的《中国畅想》等一批唢呐协奏曲让唢呐不仅与民族乐队合作,更与交响乐队发生碰撞。刘英告诉记者:“民族器乐处于兴旺发展时期,因此唢呐的专业建设也在蓬勃发展。唢呐是一件有个性的乐器,论独奏,那是它的强项,但与大乐队合作或者作为乐队中的一个声部,唢呐与乐队的融合度是我们一直在探究的。”在刘英看来,唢呐作为民族乐队中的一个声部,虽然经过乐器改革,已经按照高中低音细分了乐器,但唢呐的统一感还是有所欠缺。“唢呐应该更好地为乐队服务,向大家靠得更近一点。这也是近年来,我们在培养学生时特别注重的。

  胡晨韵告诉记者,演奏唢呐协奏曲,不论是与民族管弦乐团合作还是与交响乐团合作,最重要的是要聆听乐队的感觉,从音色、音乐感觉上体会作品、感受乐队。不论是刘英还是胡晨韵,都有着与国外知名交响乐团合作的经验,在技术与音色方面,他们表示唢呐并不输其它民族乐器。

    乐器也需与时俱进

    加入上海民族乐团以来,胡晨韵致力于不断探索唢呐演奏方式的改变,寻求着“民族管乐现代化、城市化”的艺术思路,力求使唢呐这件古老的中国乐器,在新的时代,为更多的观众所接受、喜爱。他常说“乐器也需要与时俱进”。

  胡晨韵说,唢呐的原创作品不多,作曲家不了解这门乐器,普遍认为唢呐作品比较难写。刘英更尖锐指出:“近年来,唢呐的作品从数量上说并不少,但大多为现代派作品,求新求怪,完全是在‘帮倒忙’。我们需要现代创作手法下饱含浓郁民族风的作品,我们需要入心的作品。”刘英希望借助普及让更多作曲家能够找寻到创作唢呐作品的灵感。

  刘英还指出,唢呐急需加强乐器改革,需要有权威机构介入、统一标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才能更好推动这门乐器的发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