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长城谣》唱振人心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李明忠   2015-11-08 16:57:00   作者:李明忠

    1937年10月《战歌周刊》第二期发表了《长城谣》

    流亡三曲诉民愤,

    长城谣唱振人心。

    出发前线去抗敌,

    中华儿女保家乡。

    ——摘自李岚清《素描刘雪庵》

  《长城谣》诞生在这样的环境:

  流弹的火光在窗外乱窜,爆炸的声浪在屋顶滚动,升腾的烈焰在远处的建筑物上燃烧。

  上海康瑙脱路(今康定路)金司徒庙旁,刘雪庵寓所,谱架上摆放着潘孑农新写的歌词《长城谣》。这歌词悲愤、苍凉,初一吟哦,心就一阵阵颤栗,作曲家的激情被点燃了,忘记了燃烧的战火,敲击琴键,响起了与歌词契合的音符,信手往下弹,激情从心中喷涌而出,一浪接一浪奔腾向前,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对前方将士的担忧,对民族自由、胜利的渴望一起汇聚指尖,变为传统五声音阶的旋律和节奏,穿过战火硝烟,吹响抗日的号角。

  这是1937年10月上旬,第二次淞沪战争血雨腥风。

  琴声消歇了,刘雪庵奋笔疾书,记下曲谱,一哼,热泪盈眶,再弹,泪流满面。琴声徐缓平稳,减弱渐强,战胜强敌的艰难,回归故里的渴望,呼号奋发,一气呵成。这是一支金曲,将会超过以前任何歌曲的影响。他合上琴盖,抚摸着钢琴,心里怀着深深的感激。这是架德国钢琴,是用创作《中央航空学校校歌》的奖金买的。音色的纯洁、音准的精确、低音到高音的过渡,都惊人地完美,好伙伴啊,他赞叹,不由想起词作者潘孑农来。一年前,刘雪庵在上海艺华影片公司任特约作曲,潘孑农的电影《弹性女儿》开机拍摄,请刘雪庵谱写主题歌,两人从此订交,惺惺相惜。不久,潘孑农的新电影《花开花落》,又请刘雪庵谱写主题歌和插曲。文学与音乐,融洽默契,心灵相通。1937年春,潘孑农写出了电影剧本《关山万里》,内容记叙东北京剧老艺人,在“九.一八”事变后,带着女儿流亡关内,自编小曲,教育幼女不忘国恨家仇。途中,幼女失散,被一位音乐家收养。音乐家谱成《长城谣》,由养女在电台歌唱,老艺人偶然闻知,骨肉喜得重逢。潘孑农把剧本和《长城谣》歌词交给刘雪庵。刘雪庵读后异常激动,决心精心度曲。不料,《关山万里》刚开机试拍就夭折——“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了,上海文艺界人士开始撤退,潘孑农受聘中央电影摄影场,踏上了西去重庆的征途。刘雪庵则留在上海,坚持音乐救亡活动。他把《长城谣》发表在1937年10月24日的《战歌周刊》第二期上。《战歌周刊》由刘雪庵自费创办,是当时专发抗日歌曲的唯一刊物。

  那是忙碌的季节,也是最充实的日子。刘雪庵编辑稿件,跑印刷、邮发,上街头、进里弄教唱,推广《长城谣》,可是,演唱者的水平实在糟糕,几乎就是吼叫,刘雪庵非常着急,时间一晃就到了11月16日,《战歌周刊》出了四期,上海的战事进一步恶化,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武汉行营电影股聘请刘雪庵为特约作曲,催促他紧急撤离。他乘海轮去香港,转道广州,在绥阳轮上,和文艺界抗敌救国会会长江陵重逢。聊起抗日歌曲,刘雪庵讲起平津流亡学生投来《松花江上》,一直没有发表,因为,东北沦陷、北平沦陷,上海危在旦夕,我们整个国家都在动荡,哪能还一味凄切哀告,要奋起抵抗。江陵一听,决定为《松花江上》写出《离家》《上前线》的续篇,合成《流亡三部曲》,休止逃亡音符,把哭诉变为刚强。就在海轮上,江陵写出了《离家》,刘雪庵坐在甲板上,以膝盖当桌子,写出曲谱。两人哼唱此歌,惊动了船上的郭沫若和歌星郁风。船到广州,郭沫若去电台演讲,接下来的节目,就播送郁风歌唱的《离家》。

  一个礼拜后,在奔赴武汉的列车上,江陵写出了《上前线》,刘雪庵一气呵成,《流亡三部曲》震撼问世,很快成为抗日的前方后方最流行的歌曲。

  刘雪庵到汉口,急着找一个人。这人是他的学妹周小燕。想请学妹演唱《长城谣》。学妹年轻貌美,嗓子亮,雪庵看好她。他找去黎黄陂路5号的周苍柏公馆。周苍柏是银行家,爱国人士,周小燕的父亲。1935年,周小燕考入上海音专,第二次淞沪战争爆发后,父亲写信给她,不要做日本人的顺民,把她召回了全国抗日中心武汉。

  到了周公馆,刘雪庵才知道学妹学歌学僵了,低音到高音的过度一直上不去,一上高音嗓音就破,连俄罗斯声乐教授也没办法,但是,周小燕太喜欢这支歌了。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刚强不屈精神的表现。歌曲以长城内外的富庶和日寇侵略的灾难作对比,号召大家打回老家,建造新的长城。这支歌唱好了,将是演唱生涯的一次突变和飞跃,而只要唱出真情,奇迹就会发生。当时,周小燕是武汉合唱团的演员,武汉合唱团还没唱出名声,全国各地云集武汉的抗日歌咏队伍阵容雄壮,都有各自的拿手好戏。武汉合唱团团长夏之秋一眼看出《长城谣》的分量,安排在周公馆排练,并鼓励小燕要敢于登台,大胆去唱,用这支歌唱出武汉合唱团的名声来。夏之秋是刘雪庵在上海音专的学弟,擅长吹小号。刘雪庵的名曲《何日君再来》,由周璇在上海百乐门演唱,夏之秋的小号为其增色不少。

  汉口街头搭起简易的舞台,武汉各界抗日歌咏团队为前线将士募捐义演,《长城谣》向公众首唱的机会终于来了。

  钢琴伴奏是美国主教鲁兹德施(中国名吴德施)的女儿弗南西施-鲁兹小姐。在悠扬的琴声中,周小燕心怀忐忑,不知能不能成功突破高音的障碍,可是,不成功哪能激发民众救亡的热情呢?我们的国家正一步步走向灾难的深渊,每天都听到这里被敌人占了,那里又丢了,她的心都快碎了。武汉街头源源不断的难民,伤兵痛苦得变了形的脸,在眼前浮现,她的心一热,挺直胸膛,亮开歌喉,一路唱去。当唱到“自从大难平地起”的时候,观众掩面而泣,哭声一片。场上气氛感染着歌者,充沛的感情变为强大的气流冲向嗓子眼,清澈、明亮的歌声、琴声和百转千回的感情交汇在一起,汹涌澎湃,奔腾不羁,中音到高音承转自如,完美无痕。观众被这歌声震撼了,掌声澎湃如雷,捐款箱前排起长龙,性急的取下手镯、项链就往台上扔。

  周小燕再无高音障碍,《长城谣》是她歌唱生涯的里程碑。此后,她在国际上获得17次大奖。给人讲唱歌的秘诀,她总是说:有真情实感,才能唱出最美的歌。

  潘孑农西去重庆,由南京转芜湖,一路周折,终于到了武汉,在去武昌的轮渡中,遇见青年抗日宣传队正在演唱抗日歌曲,歌词很是熟悉,一问,惊喜不已,电影《关山万里》没有拍成, 《长城谣》却流传开了!这支曲子苍凉悲壮、淳朴自然,亲切优美,口语化,又有民族特色,真是一首好歌!他很想见老朋友一面,但是,行程匆匆,只得继续西行。这时,《长城谣》传遍了抗日的前方后方,成为家喻户晓的爱国歌曲,据孙鲁在《战歌》二卷一期《歌咏在抗大》一文记载,在延安,最流行的歌曲是贺绿汀的《游击队歌》、刘雪庵的《长城谣》、郑律成的《延安颂》和吕骥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日寇进攻武汉,非战斗人员紧急撤离。周小燕远赴巴黎深造,鲁兹主教也告老还乡,将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汉口。他在汉口的居所,周恩来、朱德住过,国际友人白求恩、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艾格尼丝-史沫特莱都曾客居于此,周恩来特意举行饯别茶话会,饯别鲁兹父女。会上,小鲁兹感到任何语言都是多余,唯有再次演奏《长城谣》,才能表达难舍第二故乡的深情。

  武汉合唱团因演唱《长城谣》走红了,团长夏之秋率团赴南洋宣传抗日救亡。在巡演途中,《长城谣》总是牵动着海外华人的衷肠。华侨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有的甚至唱着《长城谣》,满载着物资,回国投身抗日洪流。

  周小燕赴欧洲求学,俄国著名的钢琴家车而普宁(中国名齐尔品)听她演唱《长城谣》,非常高兴,称赞她“嗓音纯净,像水晶般坚实,像钻石般光彩”。车而普宁为她寻找机会,让全世界听众享受《长城谣》。在一场举世瞩目的音乐会上,周小燕以完美的演唱技法和夜莺般的歌声赢得满场赞誉,欧洲舆论界称她为“中国之莺”。

  上世纪50年代,刘雪庵无端卷入政治漩涡,成为中国音乐界头号右派,由享受司局级待遇的教授贬为图书馆资料员。“文革”中遭到更大的打击,他的家被抄十多次,造反派强占他的住房,把他从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楼赶去后海旁的大翔凤胡同低矮的平房里,后来,下放天津军粮城农场,劳动改造,妻子在这期间含恨死去。《长城谣》和刘雪庵的所有歌曲全都尘埋土掩,渐渐被人遗忘。

  1979年,邓丽君的歌传进大陆,刘雪庵的另一支名曲《何日君再来》风靡神州。在第四次文代会上,刘雪庵为此又遭到点名批评,他因此伤心难受,双目失明。潘孑农为朋友鸣不平,投稿《解放日报》。《解放日报》文艺部十分重视,将原稿寄给《北京晚报》,委托他们就近向刘雪庵和当事人核实。那时,刘雪庵已经中风偏瘫,大小便失禁。接受记者的采访,他百感交集,泪如雨下。《北京晚报》抓住这一线索采访知情人,推出系列文章,进行拨乱反正的媒体记录。历经半个世纪的雨雪风霜,《长城谣》再度被国人提起。

  《长城谣》穿越时空,具有持久不衰的艺术魅力。1982年秋,香港著名音乐家林声翁、张汝钧等主办“中国近代音乐史声乐作品展”,《长城谣》名列其中;1984年,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香港歌手张明敏深情演唱《长城谣》,唤起人们沉睡的记忆,激起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刘雪庵僵卧病榻,听得老泪纵横。不久,上海歌手沈小岑录制此曲的磁带,大量发行海内外。1992年,《长城谣》被收入“二十一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2006年6月25日,在国家大剧院,中国26位近现代著名音乐家作品演唱,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素描刘雪庵,篆刻《长城谣》,并用刘雪庵的音乐作品巧妙连句,赞美刘雪庵对中国抗战的特殊贡献。

  2013年,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冬奥会宣传片靓丽登场,伴随着《长城谣》优美的旋律,在雪花图案映衬下,长城烽火台的雄姿、故宫角楼的丽影,依次闪现……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人民网文化频道特别推出“寻找最美抗战歌曲”大型策划。杨澜接受采访时说:“如果要选一首最美的抗战歌曲,我认为是《长城谣》。选择这首歌是因旋律动人心弦,一提起抗战歌曲,‘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就萦绕在耳畔。”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高为杰回忆在美国的访问经历,深情地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刘先生的音乐。华盛顿有很多华人合唱团,《长城谣》和刘雪庵为李白配曲的《春夜洛城闻笛》一直是保留曲目。刘雪庵的歌曲已经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因,寄托着海外华人的故国情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