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琴佳艺代代传——记“汪派”琵琶传人郝贻凡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景作人 2015-06-14 11:14:00
前不久,中国交响乐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出了一场《龙声华韵——王酩纪念音乐会》。音乐会上,有一个节目颇具分量,即琵琶与管弦乐队协奏曲《霸王卸甲》,演奏者是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教授、“汪派”琵琶第三代传人郝贻凡。
郝贻凡的演奏娴熟流畅,音乐层次细腻,气势惊心动魄,颇有大家气派。《霸王卸甲》作为琵琶协奏曲有着高难、丰富的演奏技巧,还有着多变、复杂的音乐效果。当年郝贻凡的老师李光祖首演了这部作品,如今,年届六十的郝贻凡已是“汪派”琵琶的掌门人。当晚,她顺利地接替了她的老师李光祖,以极佳的状态完成了这首协奏曲,得到了现场听众长时间的掌声和喝彩声。
“汪派”琵琶是中国琵琶流派中最庞大的一支,也是对现代琵琶演奏艺术影响最大的流派,它由汪昱庭创立,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个流派继承、融合了“浦东派”“平湖派”等古老派别的优势和特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研究琵琶演奏艺术,最终汇集成近代琵琶史上崭新而又先进的流派。
汪昱庭艺术造诣非凡,演奏功力深厚。他一生除研究各派乐谱的演奏方法、创立自己的艺术风格外,还广泛收徒,传播琴艺。由于他不以师尊自居,门第观念淡薄,因而弟子众多,其中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的李廷松最被汪老看重,可谓汪老第一大弟子,亦是“汪派”琵琶的第一代传人。当年,有一段“汪老让琵琶”的动人故事,记述的是一段真实的往事。
汪老有一把名贵的琵琶,乃其生前所用。此物为紫檀身,牛角雕头,象牙盘龙四轸,背有象牙镶嵌双凤及花卉纹饰,且写有“张伯年”字样。它原为上海名流叶寿臣赐予汪昱庭的稀世之物,其价值非常物所及。1951年,汪昱庭病逝前留下遗嘱,将此琵琶赠与其学生李廷松,并在琵琶的天牌上刻有“廷松仁棣惠存,汪昱庭赠,辛卯正月”的文字,此文后被汪夫人亲手绣在琴套上,合琴赠与李廷松。李廷松含泪收下老师所赠名琴,并发誓将“汪派”琵琶一代代传承下去。他教授具有非凡才能的幼子,使其最终成为一代琵琶名家,此人即“汪派”琵琶第二代传人李光祖。
李光祖深得“汪派”真传,成名后即为中央乐团琵琶独奏家,与刘德海一起分别担任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独奏。当年的李光祖琴艺精湛且年轻有为,才气和名声如日中天。上世纪90年代他移居美国,“汪氏”名琴也随之漂洋过海,到了异国他乡。
2001年,正值汪昱庭逝世50周年,李光祖从美国回来,参加纪念音乐会。他不仅操名琵琶登台演奏,还公开表示要像汪昱庭和父亲一样,将其传给自己的得意弟子郝贻凡,使“汪派”琵琶得以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郝贻凡于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她先后师从李光祖、王范地、林石城学习,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很受各位名师的喜爱。1982年,郝贻凡毕业留校任教,时至今日,她仍然是中央音乐学院的琵琶教授以及硕士研究生导师。
“汪派”琵琶演奏上大气磅礴,声音刚劲有力,且具有戏剧性效果。郝贻凡是李光祖的大弟子,她从恩师那里学到了“汪派”琵琶的精髓,对其技术风格和音乐表演风格有着透彻的掌握。当晚《霸王卸甲》协奏曲中,她的轮指清脆有力、扫弦轰鸣壮观,给人以“千军万马奔腾不息”之感;而在中间抒情段落中,她则以细腻的“挑弦”、连贯的歌唱性“组织”乐句,使音乐的线条感和对比性得到了尽情展示。
观郝贻凡的演奏,既有翻江倒海的效果,又有蜻蜓点水的巧妙,还有古色的雅致和淡淡的清澈,音乐表现上十分全面。其实,郝贻凡在受教于李光祖的“汪派”琵琶真传外,还潜心学习了“浦东派”的演奏风格,她在一段时间里是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教授林石城的学生,而林石城则是著名的“浦东派”代表人物。在向林教授学习时,郝贻凡仔细研究和品味了“浦东派”琵琶的精巧细腻,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演奏中。她大胆地将“浦东派”风格与“汪派”风格的各自优势融为一体,形成了带有扩展性的演奏特色,这是郝贻凡不同于别人的明显之处,亦是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汪派”琵琶的贡献所在。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舞台上的郝贻凡精力充沛、技术娴熟,充满着“英雄”本色。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汪派”琵琶的正宗传人已经在教学战线上奋战了数十年,她的学生早已遍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按照代代相传、永不停息的原则,终会有一天出现第四代“汪派”传人,到那时,汪昱庭老先生遗留下的名琵琶定会有新的传接者,“汪派”琵琶的传统,亦将会由后人们继承发扬、不断光大。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