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走向大众的流行音乐盛事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夏 枫 郭 彦   2015-05-20 15:48:00   作者:夏 枫 郭 彦

  ——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的启示

  音乐作为最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几乎贯穿了人类的文明史。音乐不仅深受大众热爱,它对性情的陶冶历来也被古今中外的精英们所重视。不独孔子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见诸典籍的论述,爱因斯坦更留下小提琴不离身的佳话。然而,商业社会的兴起让音乐从尊贵的殿堂落于凡尘。在这场转变中,一方面音乐真正回归到大众;另一方面,音乐又往往沦为商业的奴仆和玩物。前者固然是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后者则难说是音乐之幸。在这场本不应有的拉锯战中,音乐必须找到一条新时代的生存发展之路。而现代传媒的兴起,则为音乐更好地传播和壮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是中国流行音乐界唯一的国家级奖项。自其诞生以来,一直像一道“防波堤”一样把守着流行音乐的艺术底线。前些年的几届比赛中,固然也选出了一批优秀的歌手,然而却面临着选手获奖后依旧籍籍无名的尴尬。金钟奖与生俱来的专业性,因为没有走上大众传媒的平台,虽然顶着国家级大奖的名头,也只能在“深闺”中等待着自己的春天。两年前,一批音乐有心人,拆去金钟奖的藩篱,携手深圳广电集团,开门办赛,把金钟奖第一次搬上了电视荧屏,金钟奖开始面向大众。经过两年的探索,金钟奖在音乐、传播、受众三个层面找到了四个维度的操作理念,一条国家级大奖与大众传媒融合的道路初现雏形。

  平衡

  音乐的专业与流行本应是一对孪生兄弟,但在现实中却常常分了家。许多红遍网络的歌曲因艺术性的缺席被称为“低俗的口水歌”,而很多能轻松应付高难度歌剧的选手却不受大众待见。没有专业的音乐艺术感染力,风靡一时的歌曲和歌手难免瞬如流星,这并非流行音乐之福;另一方面,没有大众追捧,再专业的音乐也会因失去生存的土壤而凋零。在金钟奖的比赛中,专家评审团对选手演唱的音色、音准、节奏、舞台表现及综合素质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在专业基础上,金钟奖以选拔全方位音乐人才为基准,融入当代流行音乐的判断指标,重点包含选手对曲目的诠释方式以及现场的舞台表现等考核要素。同时,评审团对选手的声音辨识度尤其重视。在歌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国内流行乐坛,如果没有独特的、标志性的音色,歌手很难脱颖而出,哪怕唱得再无可挑剔,也难以超越那些略有瑕疵但却拥有独特声线的选手。

  在专业的评审团队之外,音乐界权威人士、唱片公司代表、专业院团代表、著名音乐制作人以及各路明星嘉宾也受邀加盟助阵,金钟奖的嘉宾席被打造成一个流行音乐的论坛。各种声音百家争鸣,选手的唱功、唱法乃至舞台形象都全方位得到讨论,什么样的流行音乐才会有市场,什么样的流行音乐歌手才能代表未来,这些问题都能在金钟奖的嘉宾席听到更多的声音。专业和流行的兼容并蓄,在金钟奖评奖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交融

  时尚的风潮,多是转眼而逝。然而,经过时间积淀而长存人心的时尚则可以称之为经典。今年的金钟奖,引进风靡欧洲的《伟大的歌》节目模板,通过电视、电台、网络发起歌曲票选。全面梳理华语流行音乐的百年脉络,让尘封的历史经典,焕发出时代的光芒。金钟奖优秀的流行音乐新秀,对经典歌曲进行富含现代感的全新演绎,寻找流行音乐的真谛,探索流行音乐的未来。刘籽辰版的《在希望的田野上》、PTS乐队与德德玛合作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王怡雪版《一江水》,都成为了本届金钟奖舞台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幕。在唱响“伟大的歌”的同时,摇滚、嘻哈、阿卡贝拉、爵士、蓝调、民谣、劲歌热舞等多种音乐表达形式都得到了全面的展现。

  另一方面,优秀的原创作品也受到评委的指点和鼓励。在男子12强赛中,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的音乐鬼才崔楠将自己一首原创作品《懦弱》选为PK曲目,得到了评委席一致的肯定。

  “惟时尚论”的审美观,或能风靡一时,终难经受时间的考验。因而,金钟奖力主经典与流行的碰撞,让这个舞台实现了历史与时尚的水乳交融。金钟奖在展开一幅中华百年流行音乐长卷的同时,为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引发了电视观众的共鸣。

  双赢

  音乐主要是一种听觉艺术,对于电视这种媒体形式而言,单纯的音乐表现已经很难满足受众的要求。况且,受制于电视的音响技术,再美妙的音乐通过电视的播放也难免打上折扣。坚持音乐理念的电视音乐比赛,就像带着镣铐的舞蹈。因此,坚守音乐理念的比赛向电视媒体嫁接是一项风险巨大的工程,然而,电视的视觉表现形式以及表达手法的多元性和延展性则可以弥补声音传播之不足。金钟奖的制作团队,通过先进的电视技术和操作手法,为这场国家级赛事带来了更丰富、更饱满的艺术元素,也将金钟奖的比赛真正做到了与其奖项级别匹配的电视艺术呈现。

  金钟奖不仅仅是一场独立的音乐比赛,更是整个中国文艺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比赛中,通过评委、嘉宾和选手之间的交流和真实个案的剖析,对在商业浪潮冲击下价值观破碎的文艺圈发出了有价值的声音。无论是对“灵魂歌者”龚泽艺的鼓励和尊敬,还是对“贝多芬女孩”张可凝的点评中首先关注她的健康,人文关怀,真挚而动人;从点评嘉宾对选手向谁鞠躬的细节追究,到“艺德修为与艺术人生”的探讨,对歌手人格塑造的关注。

  沟通

  本届金钟奖精英云集。在已经完成的18场比赛中,亮相金钟奖评委席和嘉宾席的顶级音乐人就将近100人次。金钟奖用音乐跨越了各种障碍,引发了整个主流华语音乐圈的共振,实现了内地和港澳台音乐界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

  本届金钟奖收到将近20万选手报名参赛申请。艺术的创作是小众的,然而艺术传播又是面向大众的。在大众与精英之间, 认知的方式虽有不同,但人类的审美却有深层次的互通。在这场中国流行音乐的顶级赛事中,金钟奖用音乐在国家级大奖与大众之间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达成高端审美与大众精神需求的一致。金钟奖不仅得到中国流行音乐界专家的首肯;在微博上、网络论坛上,也得到了网友们对金钟奖音乐品质的肯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