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歌剧院原创歌剧《北川兰辉》即将上演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刘 淼 2015-05-17 11:34:00
2013年5月23日,年仅48岁的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兰辉,在下乡检查道路交通和安全生产工作途中,因公殉职。同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同志学习。今年5月22日至23日,中央歌剧院将以歌剧《北川兰辉》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干部。
2013年10月,中央歌剧院音乐会版《复兴之路》全国巡演的脚步暂时停在了四川绵阳。那是两场成功的演出。但让院长俞峰和中央歌剧院全体演职人员感动的,不仅仅是绵阳观众的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向兰辉同志学习的号召,院里很快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了认真落实。在兰辉同志的家乡演出,更给了我们一次深入学习的机会。”演出间隙,俞峰带领演职员走访了兰辉的家人、好友、曾经的同事和得到过他帮助的人……一件件小事,一份份真情,感动了所有的聆听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批示中评价兰辉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这些评价,只有真正走访过、采风过、聆听过的人才能有深刻的认识。”俞峰说。
回到北京,俞峰马上组建班底,准备以兰辉的事迹创作一部歌剧。“创作当代题材的歌剧难度很大,但为这样一位信念坚定、心系群众、为民尽责、忘我工作、克己奉公的优秀共产党员写颂歌,是国家艺术院团的职责所在。”
经过俞峰与胡绍祥数易其稿,歌剧《北川兰辉》终于在今年初完成了剧本创作,但细节的调整一直没有间断。
歌剧《北川兰辉》共分四幕,第一幕讲述了“5.12”地震发生后,兰辉带领幸存的乡亲们用3天时间冲出大山的过程;第二幕发生在县城临时搭建的办公室内,兰辉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处理震后各种繁杂的事务,鼓励乡亲们重拾重建家园的信心;第三幕发生在震后多年的“5.12”纪念日,家里人都在等着兰辉为在地震中去世的母亲进行祭奠,兰辉却忙着慰问在“5.12”中失去亲人的家庭;第四幕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展现了兰辉的牺牲过程。
“不仅兰辉的事迹是我们深入采风得来的,连剧中的细节也都是。第一幕中,因为地震,村子里的人伤亡过半,兰辉带领大家走出大山之前,找到一位年轻人,让他去给县里送信。兰辉咬破手指,用自己的血在年轻人的衬衫上写下‘村里死伤过半,救!救!救!’小伙子就这样穿着血衣跑出了大山。这些都是地震中的真人真事。”俞峰说,这样真实的细节还有很多,他们的创作原则是:一切源于生活。
对于《北川兰辉》的音乐创作,俞峰用“雅俗共赏”来形容。“我们综合了多种音乐元素,有老百姓熟悉的劳动号子、羌族特色音乐,也有高雅的大咏叹调。因为剧中有很多表现地震时慌乱的场面,所以我们也用了现代音乐中无调性的创作手法和偶然音乐的写法,但总体的要求是,好听,还要让老百姓听得懂。”俞峰介绍,《北川兰辉》的作曲张大龙,曾在“5.12”大地震后写过《北川中学之歌》,创作这部歌剧,他不仅应用了纯熟的作曲技法,更用了真情和真心。
5月22日至23日,《北川兰辉》将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这两场演出也是中央歌剧院今年的公共免费开放日演出。
“自2011年起,中央歌剧院的公共免费开放日活动已经成为每年的惯例。从小剧场演出《霸王别姬》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白毛女》,再到工人体育馆演出《蝙蝠》,以及去年在天桥剧场演出的《红帮裁缝》,每次开放日,工作人员还没上班,观众就已经在剧院门口排起长队等待取票。今年,我们为公共免费开放日选择了《北川兰辉》这部新创歌剧,也是以实际行动纪念和学习这位人民的好干部。”俞峰说。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