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一吹就是半个世纪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卢旸   2015-03-26 16:31:00   作者:卢旸

    智能手表、新款手机,“加微信”、“发邮件”……“中国大管第一人”刘奇怎么看都不像上世纪30年代生人,底气十足、笑声爽朗,回忆孩童时的淘气,还会手舞足蹈。聊起与老友作曲家金湘在国立音乐学院幼年班时常玩的游戏“斗鸡”,八十岁的刘奇顿时起身,右手一捞,别起左腿,单脚蹦了起来,一边蹦一边说,“现在不能玩这个了,太危险。”

    新中国的第一批琴童

    1947年,中国第一部《音乐词典》的编撰者刘诚甫领着11岁的儿子刘奇,来到常州一座废弃的庙宇,报考国立音乐学院幼年班。教务处主任黄源澧找出一本拜厄练习曲,随意翻开,用钢琴弹了几首,让刘奇跟唱。刘奇音乐天赋极高,打小京戏听一遍就会,几段钢琴演奏的旋律难不倒他,很轻松地跟唱下来,音高、时值、节拍都拿捏准确。黄源澧认为刘奇是学音乐的料,当下决定收了。与刘奇同时入学的还有金湘等一百来个男孩子。幼年班招生有两个规矩:只招收男生,而且不收富家子弟。

    进入幼年班的琴童都要学习钢琴与提琴。刘奇跟着盛雪(盛中国父亲)学习小提琴。盛雪非常严格,他把削尖了的竹签架在学生持琴的左手肘处,以锻炼出正确的拉琴姿势;上课时哪个学生没有把音按准,便拿出根筷子打手。调皮的刘奇对付老师的招也不少,有一次,老师留下练习作业要求两周后上课检查,两周的时间一晃即过,贪玩的刘奇净顾着跟同学模仿美国电影《泰山》的游戏,全然忘了练习。上课前他紧张了,“急中生智”把自己的手指割破,报告老师没法拉琴,“逃过一劫”。其实,当时幼年班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学习也很严苛,只是在刘奇心中留下的只有欢乐的插曲。插曲虽多,但是老一辈音乐家对艺术的追求,对教学的高度责任心,还是给中国第一批琴童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国外399天长大

    1950年,幼年班的40多名师生抵达天津,改名为“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刘奇在少年班改学大管。

  1951年,文化部从全国各个文艺单位选拔出222位成员,成立中国青年文工团,由周巍峙带队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15岁的刘奇幸运入选。

  在德国参加完联欢节的中国青年文工团,开始了世界巡演,先后出访了苏联、德国、匈牙利等9个国家的152个城市,演出437场,历时399天。期间,刘奇的老师刘光亚因另有任务回国,自此刘奇担任起乐团首席大管的重任。

  每到一个地方,刘奇都想方设法地找当地的大管演奏家学习。在国外这一年多的时间,在国内只见过一本《威森堡练习曲》的刘奇如饥似渴,全部的钱都买了乐谱。他抓紧时间练习,遇到不会的地方,就利用一切机会找专家询问。在国外遇到的交响乐团的首席和乐手、音乐学院的教授和学生都被刘奇看作老师。他与他们中间有的人只能见缝插针短暂交流,就一些技术问题,刘奇会上门拜访。国外一年多的时间里,刘奇的演奏水平实现了飞跃。随演奏水平一起“突飞猛进”的还有他的身高。那个年代,由于营养极度匮乏,团里很多人的身高都停留在了一米五几。1951年,刘奇正值青春期,国外伙食好,出国的时候1米56,回来时已经是1米76的大小伙子,出国时发的衣服全小了。

  周总理说:“你就是专家!”

    1956年,以中国青年文工团的乐队为基础,中央乐团成立。刘奇在中央乐团里年龄小,却从不掉以轻心,1956年更因一次排练一鸣惊人。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剧院在中国演出《天鹅湖》之后,苏联指挥家艾德里曼,指导中央乐团,排练了一部交响乐。他没有选择中央乐团经常排练的小品,而是选择了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乐。不过,由于中央乐团水平有限,只排练第二乐章。第二乐章中有一段大管独奏。从来都淹没在乐团中的刘奇,一口气将一分多钟的大管独奏吹完,全场震撼了。指挥艾德里曼挑起大拇哥,“吹大管的太天才了,把柴科夫斯基的意思完全表现了出来。”排练结束后,所有的人都激动得上来跟刘奇拥抱。

    当年,文化部请来德国专家团指导中央乐团。专家团里有德国指挥家戈斯林、小号专家柯拉契克、圆号专家霍夫曼、双簧管专家维赤西、黑管专家克列斯多曼,唯独没有大管专家。10月,为了庆祝德国国庆节,德国驻华大使馆邀请德国专家们举办一台音乐会。缺少大管的专家团请来刘奇补缺。周总理观看了演出,并亲切地会见了每一位演奏人员,当然也包括台上惟一的中国人刘奇。刘奇见到总理,既激动又着急地说,“总理也请个大管专家吧!”总理听后开怀的笑道,“我听你吹得很好嘛,你就是专家何必再请专家。”

    “大管之父”也搞发明

  刘奇善于动脑筋,在自己的演奏中拓宽了大管的音域,还发明了多项新颖的演奏技术。他向民间艺人唢呐演奏家赵春亭学习了双吐技巧,通过刻苦训练掌握了三吐技巧、循环换气法,打破了西方管乐理论的极限,丰富大管的表现力。

  1974年,为了改进大管音准问题,刘奇把自己的大管拆开,与北京乐器厂师傅郝云一起研究,重新设计孔位的大小、角度及位置,研制出中国第一支改良大管,刘奇用这支大管吹出了和声。改良大管投产后,北京百货大楼乐器部销售的每一支大管上都有刘奇的签名,证明质量合格。1978年,因为此项发明,刘奇获得了“中国科学大会奖”和“文化部科技发明奖”。

  刘奇不仅精通演奏、作曲、指挥,还是大管教育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十几岁的刘奇与中央乐团打击乐演奏家方国庆、圆号演奏家谢厚鸣一同接受国家交给的教学任务,指导全国各地方院团派来北京学习的演奏人员。十几年间,他先后在中央、天津、沈阳、西安、武汉等音乐学院任教,培育了数以百计的大管演奏人才。经刘奇培养的大管演奏家人才辈出,可以从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以至数到第四代,他们遍布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绝大多数都是大管界的精英。今年2月10日,这些大管演奏家从世界各地赶来北京,欢聚一堂,为他们的恩师刘奇庆祝了八十岁生日。

  好友金湘曾说:“人称刘奇‘中国大管之父’,我看这不是一种客套的吹捧,而是货真价实的客观事实。”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