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我的信仰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乐音 2014-06-27 09:05:00
和中提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苏贞的交往,最大的感受是她的耿直与率真以及对音乐的执着。印象最深是她说的一句话:“许多事情比如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我都可以随意,唯独音乐,是我的信仰,我对它的一丝不苟到了偏执狂的程度”这份近似于“执拗”的坚持,有人会觉得她过于“较真儿”。而正是这份坚持,伴随她在音乐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走来。
音乐的“拼命三郎”
苏贞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从小在河北省歌舞剧院的大院里长大。五六岁的时候,她忽然发现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儿们慢慢都不见人影了,和妈妈一打听,原来大家都学小提琴去了,好奇的她当时觉得小提琴的声音挺好听,也跟着学起来。当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父母给苏贞买的第一把小提琴是塑料的,面板都不振动,根本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小提琴。提起这把更像“玩具”而不是“乐器”的小提琴,她笑言当时拉出来的声音都是“铁丝味儿”的。苏贞说自己最幸运是遇上了小提琴奇才李传韵的父亲、当时担任河北省歌舞剧院首席的李厚义先生担任她学琴的启蒙老师,六年的时间里,这位技艺精湛的小提琴演奏家为她打下了良好的小提琴功底。几年之后,当手中的“塑料琴”换成了真正的小提琴,热爱音乐且勤于苦练的苏贞渐渐超越了当时一起学琴的孩子们,随后还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进入附中后,相对同龄人个子更高的苏贞引起了老师的注意,问她愿不愿意转拉中提琴,她问老师两者有什么区别,老师说中提琴更大一些,都是夹着演奏的。苏贞想了想,说:“好呀!”就这样,对中提琴还不是特别了解的她开始学习中提琴。一学发现自己爱上了中提琴,觉得中提琴比小提琴更适合自己。在附中的六年时间里,苏贞是全校有名的练琴“拼命三郎”。全校师生都去看电影的时候,只有她一个人待在琴房里拉琴。她说,那时她并不是想特立独行,而是从心底感觉时间太宝贵了,想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练琴。至今她仍对每天晚上在琴房练琴的日子记忆犹新:为了多一些时间练琴,晚上她会藏在琴房里,提前把琴房的灯关掉,让老师检查琴房时以为里面没有人,等老师离开后偷偷在里面练琴。
由于从小家庭要求非常严格,养成了苏贞严谨认真的性格,不仅是音乐专业的学习,在其他科目上也是如此。附中毕业之后,苏贞凭借六年十门功课全优的成绩保送升入了中央音乐学院。即使在大学里,她仍保持着早晨五六点在被窝里打手电看书学习的习惯,起床后还经常听着收音机学习英语。当时学校里的师生都对她勤奋拼命的劲头儿记忆深刻。不仅专业知识出色,苏贞的演奏水平在刻苦的练习下也是名列前茅,大学期间还和几位同学一起组成女子四重奏,在第一届中国室内乐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和优秀中国作品奖。
独闯英伦
音乐学院毕业后,苏贞考到中国交响乐团,23岁的她成为团里最年轻的中提琴副首席。工作半年之后,她感觉专业上的储备还远远不够,萌发了出国深造的念头。胆大且有主见的她“说走就走”,只身飞往英国。结果正好错过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招生考试的时间,想到再等一年要花费的时间与金钱,苏贞的执拗劲儿上来了,鼓起勇气给学院院长写了一封自荐信。她笑称自己当时连院长名字都不知道,抬头只是写上了“亲爱的院长先生”。信寄出之后,朋友劝她别抱幻想,因为英国皇家学院不仅学费高昂,而且死板的英国人不可能在招生程序上破例。也许是她的执着与真诚感动了上天,一周后收到了院长的亲笔回信,上面写着“你来吧,我们听听你的演奏。”假期里学院的大门都是紧锁的,校工将苏贞带到一间小屋子里,院长和弦乐系主任就坐在一张桌子后面,她闭起眼睛深吸一口气,举起了手中的中提琴,拉响了巴托克的《中提琴协奏曲》。曲终后院长和系主任耳语几句,微笑地让她回去等通知。难熬的一周后,苏贞收到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还有全额奖学金,于是苏贞成为顶级音乐学院当时惟一的中国人。还是那个“拼命三郎”,苏贞练琴几乎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异国生活的艰辛,包括因无法承担房租上涨而时常搬家的烦恼,一到琴房都被她抛在了脑后,身心完全融进了音乐的海洋。在学院学习期间,她几乎囊括了所有中提琴奖项,1999年她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长奖,成为该院自1822年建院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中提琴演奏家。随后又成为该院建院以来首位骋请的中国中提琴教授。
研究生毕业后,苏贞开始投考英国BBC爱乐乐团中提琴副首席的职位。由于英国当时未加入欧盟,乐团的第一轮考试只对英国人开放,第二轮对欧盟区开放,直到第三轮针对全世界开放的考试苏贞才有机会参加。相对于其他乐团实行的时薪制,英国BBC爱乐乐团是英国惟一实行工资制和终身制的乐团,这个优越的条件吸引着全世界优秀乐手都来报考。在经过不断冲刺后,苏贞成功获得了该位置一年的试用期。通过与不同指挥的出色合作与对声部的有效管理,一年后她正式获得这个职位,成为当时乐团里惟一的亚洲人和年龄最小的乐手。在这个一流乐团里,苏贞凭借精湛的演奏获得了大家的尊敬。团里有个习惯,对团里独奏的出色演奏,大家以轻跺地板的方式予以“掌声”,苏贞当时是团里获得较多这种“掌声”的演奏家之一。英国BBC爱乐乐团因为经常参与录音,曲目量很少重复,要求乐手在短时间内识谱,这锻炼了苏贞飞快的识谱能力,也让她积累了丰富的曲目量。
为人师:“严”字当先
2003年苏贞应母校中央音乐学院的邀请回校任教,31岁的她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教授。她不仅带回了国外先进的演奏理念,还有大量珍贵的中提琴曲目。在中央音乐学院,苏贞的教学以示范多、功底深、教学自然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她的教学更以严格著称。曾经有一位学生在上完苏贞的课后,在楼下大堂休息了半个小时,保安看他出神的样子,问他怎么还不走,他满头大汗地说:“苏老师上课说话快,节奏紧,强度太大,我得喘口气再走。”
为了传递给学生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技巧,回国后的苏贞依然保持着与国外中提琴界的密切接触,并通过大师班、音乐会等形式,将崭新的东西传播到更多更广的人群。她还担任着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驻中国地区的总联络官,不仅推荐更多学生前往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邀请学院的教授老师前来交流讲学,还积极筹建起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在中国的考级体系。在记者联络她采访的期间,时常充当“空中飞人”的她刚刚飞往英国参加音乐教育会议。
生活中的“小女子”
音乐中的苏贞严肃认真,不容一丝偷懒,俨然一位“大女人”,在生活中她却是有着细腻感情的“小女子”。性格爱憎分明的她,会因为简单快乐的事情发出爽朗的笑声,也会对不喜欢的事物直言不讳。对于不太熟悉的人,还会犯点儿记不住人名的“小迷糊”。她的手机上贴着可爱的卡通贴纸,节日里会送朋友龙猫造型的手机防尘塞和带蝴蝶结的头绳,惦念着给朋友的孩子捎去一份酥软的点心……
为自己钟爱的事业一直忙碌着的苏贞,一直坚信工作中没有不可能的事情,重要的是自己要去争取,唯独亲情和家人,如果不珍惜失去的时候就会后悔。她心中最放不下年迈的父母,凡是与父母有关的事情,她可以随时停下手中任何正在忙碌的事情。她不止一次说过,事业也许有重来的机会,而亲情是最珍贵的,有些事有些人一旦失去就不复返了,所以她特别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感情与时光。苏贞就是这样一位音乐人,事业上纯粹、虔诚,又不失生活中浓浓的亲情、真情。 (陈茴茴)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