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音乐剧的“狂人日记”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乐音   2014-06-22 14:59:00   作者:乐音

    4月2日,北京东方剧院“音乐剧演出季”启幕新闻发布会,在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一群年轻演员充满动感的歌舞演出之后,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留着齐肩长发、优雅小胡子,一副“艺术家”范儿十足的男性走上发言台。认识他的人不禁惊呼:“音乐剧狂人”回来了!他,就是国内著名音乐剧制作人、现任北京东方剧院院长李盾。

  从“中国夜总会始作俑者”到“音乐剧疯子”

  受身为舞蹈演员的母亲影响,李盾从小开始接触舞蹈与音乐,母亲在台上演出,小小年纪的他在台下帮母亲看衣服,启蒙就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李盾6岁开始学习舞蹈,18岁时作为中国青年艺术团的一员在1983年加拿大埃德蒙顿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进行舞蹈表演,被当地舞蹈团一眼“相中”,随即留在加拿大。国外期间,他接到了东方歌舞团的邀请函,父亲对这样“铁饭碗”的工作机会非常满意,而李盾却放弃了这次机会,“我把邀请函撕掉了,”他平静地说,“因为在我心里,一个真正的好舞者要随心所欲,生命和智慧全部燃烧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他选择去了深圳,这个当时与他有着很多相同点的城市:年轻、自由、充满活力。

  在深圳,李盾创下了几个“第一”: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夜总会、第一个卡拉OK厅、第一间酒吧。“那时歌舞厅和夜总会是很正规的,没有现在那么多‘色彩’。”谈起现在被“扭曲”的娱乐场所,作为国内首批娱乐事业的开拓者、被人称为“娱乐教父”的李盾脸上露出了无奈又惋惜的神情。“当时深圳的娱乐业受港台影响,有着一套严谨的流程,我很多制作人方面的经验,都来自那时候经营娱乐业的经验。当时刘德华、张学友等香港歌手到内地的大型演出与演唱会,都有我的参与。”1988年,李盾第一次在伦敦西区接触到音乐剧之后,开始为这种时尚活力,结合歌曲、舞蹈、戏剧等多种元素的艺术样式深深着迷,之后每年自己跑到国外欣赏、学习音乐剧,并暗暗在国内筹备自己的“音乐剧之路。”直到1996年,中航集团在深圳与李盾合作,经营一个较大的娱乐场所,里面有一个小场地适合做成小剧场,李盾暗喜,心里对自己说:机会来了!他在这里做了一个介于剧院与夜总会之间的第三种娱乐形式——演艺中心。在这个名为21世纪演艺中心的地方,中国第一部音乐剧《白蛇传》诞生了。在当时音乐剧还是新鲜事物的年代,放着千万资产的事业不“好好经营”,成天琢磨“不知所谓”的音乐剧,所有认识李盾的人都觉得他脑子有了毛病,作家海岩甚至给他取了“音乐剧疯子”的绰号,“他认为我不干‘正事儿’,和疯子差不多,”李盾哈哈大笑地说,“我挺喜欢这个绰号的,一个人能为一件事情疯狂,才能够完全投入,真正能把事情做好!”

  “可流泪,宁争执,不妥协”

  1997年,李盾的第一部音乐剧《白蛇传》开始筹备,他四处寻找音乐人合作写音乐,最初找了一位知名作曲家,对音乐剧也非常感兴趣,断断续续写了半年之后,李盾特意飞到北京,兴致勃勃期待音乐的诞生能让《白蛇传》“活”起来了。在北京舞蹈学院的排练室里,演员和工作人员坐了一地,静静期待着李盾“拍板”。音乐响起,十分钟之后,他一言不发地离去。“我一听就觉得不是我要的音乐。”李盾的决定把自己逼进了“墙角”,谈起当时的感受,他还是刻骨铭心,“那是一种很可怕的感觉,我的场地已经快要装完,马上就要上演,音乐却还没有,整个人就像被掏空了一样。”回到深圳,爬上自己19层的家,邻居家里正在放《百年恩来》“你是这样的人”这首曲子,李盾一下子泪流满面,他觉得自己是太痛苦了,所以会触“乐”伤情,第二天、第三天,他连续听到这首曲子,还是每次都感动得流泪,他对自己说要找到写这个音乐的人。就这样,他认识了三宝,与三宝结下了不解的音乐剧之缘。他让三宝20天之内写出《白蛇传》的音乐,尽管觉得这个人“有病”,三宝还是赶在15天拿出了作品。再次齐聚北京舞蹈学院的排练厅,大家殷切的目光有些怯生生,生怕李盾再次“一走了之”,音乐完了之后鸦雀无声,李盾激动地说“我终于找到中国音乐剧的音乐了。”在场所有人都哭了。

  2003年,李盾带着《白蛇传》来到北京,排练好之后却遇上“非典”,剧院里一个观众也没有,此时他花掉了在深圳积累的大部分积蓄,连排练的小剧场都交不起租金。灰心丧气的他辗转认识了“房东”——松雷集团的董事长曾庆荣,请求减免房租。没想到曾庆荣正好想开拓文化市场,听到李盾的音乐剧梦想,非常感兴趣,不仅免去了房租,还与他合作成立了“松雷音乐剧学院”,李盾在这里尝试招收演员先培训后排演音乐剧的模式,很多今天音乐剧领域的知名制作人、演员都是当初“松雷音乐剧学院”的学员。李盾严肃地说::“把松雷音乐剧学院比作‘音乐剧的黄埔军校’一点儿都不过分!”

    对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深深着迷的李盾,一直想在中国做一部这样充满人性、直入人心的作品,他选择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蓝本,这就是《蝶》的创意之源。从1997年开始最初的创意,李盾手中的剧本改了不下几十遍,投资商谈了一个又一个,直到遇到曾庆荣,6000万的投资和宽广的创意空间让他可以大展拳脚。他不惜从法国请来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原班主创,从制作人、导演到舞美设计,与三宝等国内艺术家组成一支优秀的创作团队。中西文化的差异,三宝和国外艺术家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大家互不相让,争吵不断。即使是同甘共苦的盟友,李盾与三宝也有不少争执,“那一段时间简直是在吵架中度过的,不是听别人吵,就是我自己吵,”李盾感慨地说,“但我不让制作团队之外的人动《蝶》的一个细节,我可以和音乐人碰撞,却不允许任何艺术之外的更改。音乐剧是‘制作人’制,必须制作人一个人说了算。”2007年,历经十年的《蝶》终于“化茧成蝶”,展翅飞翔。《蝶》在北京上演最后一场的时候,三宝高烧不退,汗从脖子流到鞋子,送到医院之后,心脏大面积梗死,最后必须换掉瓣膜。看到老友背负的巨大压力,李盾有深深的歉意,直到如今说起来,声音还是哽噎的,“但在艺术上我不能妥协,因为我是制作人,我妥协就完了!”“我觉得中国的中庸之道很可怕,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输了就认,不妥协,不给自己第三条路!”。

  “每一部作品都是我的孩子”

  《蝶》的巨大成功引发了更多人对音乐剧的关注,李盾说在自己的音乐剧生涯里,《蝶》如同一个标杆,到目前为止,他后来的作品都没有超过《蝶》的艺术水准,不过他也坦言,现在作品,比如《爱上邓丽君》、《妈妈再爱我一次》,更“接地气”了,“这对于音乐剧而言也很重要。”“每一部我制作的音乐剧作品,都是我的孩子。”正如当年离开深圳留下《白蛇传》驻场演出,他每隔三个月都会回去给演员排练一次,保持该剧的艺术水准。

  如今,担任北京东方剧院院长的李盾采用驻场演出的模式,让音乐剧“有了一个自己的家”。“之前很多观众被蒙蔽了,不知道到底什么是音乐剧。音乐剧不是话剧,也不能和戏曲融合,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艺术形式!”李盾始终坚持音乐剧不能与戏曲融合借鉴的观点。为了把音乐剧推向最普通的观众,他对东方剧院进行“开门开窗”的改革,降低票价,同时对市民开放排练和装台的过程,让大家了解音乐剧是怎么“合成”的。“好的剧院就要让观众感觉,好像在别人家客厅听了一首歌一样。”

  “没有家庭,没有父母,没有孩子,只有这个国家”——这段韩国总统的演说辞,在李盾这里改成了“我只有音乐剧”。父母逝世后,外人眼中李盾成了孑然一身的“孤家寡人”,谈到这个“敏感”话题,李盾没有过于避讳,他坦诚地说,自己并不孤单,因为他的工作与生活里满满的都是音乐剧,连娱乐都没有,每天日程都是“公司—健身房——家”,每年还有几个月在国外跑,看作品、谈合作。每一部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出生、成长,剧团里的男孩女孩都管他叫“老爸”,他每天都可以感受到音乐剧带给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他敏锐地将前几年的新闻中报道的“弑母”事件编排在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因为事件发生后有人谴责孩子,有人谴责母亲,却很少人会体会其中爱的深沉。李盾说,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每天能感动一些人,能够让大家去爱,这就是他最大的满足。 (陈茴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