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中国原创歌剧的新起点

来源:中国音乐评论网   编辑:乐音   2014-01-11 14:24:00

    ——观新创歌剧《杜十娘》有感

    中央歌剧院新创歌剧《杜十娘》近期与首都观众的见面,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原创歌剧发展现状的广泛议论,我作为这部新歌剧的参演者和观赏者,对其整体艺术概况有着直接的了解和感受,若用一句简单的话表达看法的话,我认为《杜十娘》在歌剧创作技术与经验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达到了中国原创歌剧水平的一个新起点。

    中央歌剧院院长刘锡津说:“《杜十娘》应该是一部有品位的、全新风格的、较为严格意义上的中国正歌剧”。正如刘院长所言,我认为《杜十娘》创作上的第一点突破即为此,以往的中国原创歌剧,大多还停留在“说唱类”、“民歌类”或“综合类”的形式上,即使是金湘先生那部经典的《原野》,也还属于侧重心理、情感描写的特性歌剧,并非真正意义的大型正歌剧。而《杜十娘》则不然,它从原始的胚胎开始,就树立了一个以音乐的戏剧化来表现戏剧的音乐化的目标,继而在歌剧结构上成功地达到了整体交响性的目的。作曲家刘湲对我说过,他的歌剧交响化构思是建立在严密的哲学思想框架之上的,因此,《杜十娘》就有了类似四个乐章交响曲似的独特形式。展示戏剧性音乐内容而贯穿整体交响性哲学构思,是这部歌剧创作思维上的又一个突破。

    作为一部歌剧,尤其是大型正歌剧,音乐基本风格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涉及到源自西方歌剧表现形式的咏叹调、宣叙调、合唱、重唱及乐队演奏等诸多内容。《杜十娘》的音乐创作采用的是西洋传统与中国戏曲、民歌乃至语言素材相结合的手法,而在技术上则将传统调性体系与近现代多调性甚至无调性体系加以融汇与中和,在交响性的立体渲染上达到戏剧音乐的情感升华。尽管如此,刘湲、奚其明两位作曲家在这部歌剧中仍很重视旋律写作,以江南民歌《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音调构成的杜十娘主题,以古曲《关山月》音调构成的李甲主题,以江苏民歌《咯噔呔》音调构成的孙富主题,都给人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而人物音乐主题的彼此互换,则是中外歌剧音乐中无先例的全新尝试。《杜十娘》是一部合唱份量颇重的歌剧,这些合唱都有着较强的个性和特色,如第一幕开场的混声合唱华丽辉煌,其中女声部分吸取了昆曲音乐的戏曲味道,中间的男声“痞子合唱”巧妙地运用了《咯噔呔》的变形旋律且以多调性手法进行发展,三幕的“采莲女”合唱富有江南水乡韵味,抒情性强,四幕的开场合唱紧张急促,6/8拍子的曲调加之复杂的变化节奏,可称得上是一首极难的大型合唱,而四幕最后的合唱则委婉凄凉,深沉的悲剧感十分浓厚,以上所列均可视为音乐上的几种突破。

    《杜十娘》的剧本创作尽管还有许多粗糙之处乃至不足,但有一点是成功的,即剧本整体上富有音乐性,剧情的发展亦符合音乐的进行逻辑,作为歌剧脚本,它为作品的成功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杜十娘》的舞台感很有新意,主要演员表演的到位、大型群众场面调度的新颖、舞台上的“动”“静”对比、“点”“线”穿插等方面都处理得合理有序。这一切均显示出著名导演曹其敬的高超手法与深厚功力,应该说,没有曹导的参与,歌剧首演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歌剧作为综合艺术,越是在现代舞台上,舞美效果越是重要。《杜十娘》的舞美设计是全剧亮丽的一笔,高广建的思路的确不凡,大写意与超写实的对比,赋予了舞台场景鲜活的跳跃感和立体效果,且给人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特殊转台的运用使角色与景物的转换流畅自然,其中尤以三幕开场时船行太湖中的场面最为动人,而第四幕十娘投江时江水反射光板的运用及多媒体营造出的滚滚巨浪效果,为全剧的悲剧高潮增添了难以言表的气氛。

    中央歌剧院此次上演《杜十娘》,上自院长,下至群众演员,每个人都尽了全力,女高音歌唱家幺红,唱演均极为投入,大段咏叹调的精彩演唱显示出她高超的声乐功力,而入情的表演则令每一位现场观众潸然泪下。男高音杨阳的声音令人振奋,高难度的咏叹调完成得十分完美,听他的演唱让人很放心。孙富的饰演者孙砾有着难得的浑厚声音,表演上也做得很到位。饰演老鸨的女中音歌唱家隋晓方,饰演老艄公的男高音歌唱家王海民、苏建忠,饰演老族长的男低音歌唱家钟鸣达,都以很好的发挥带给了人们良好的印象。中央歌剧院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俞峰的指挥可以说是几场演出成功的关键,实践证明,作为一位“双料”指挥家,他掌握歌剧作品的能力非常出色。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是国内富有经验的老牌歌剧乐团,这次他们以令人信服的演奏再现了自己特殊的能力和优势,演奏中不压唱、不突兀,声部平衡与层次递进都很清晰,以往偏弱的铜管声部通过人员的调整而得到了有效地加强。中央歌剧院合唱团的表现亦可圈可点,他们的声音浓烈而富有穿透力,在舞台上既能表演又能歌唱,体现出典型的歌剧合唱团特征与优势。

    歌剧《杜十娘》是一个刚出世的新生儿。是新作品,就不可能完美,我和许多同行一样,对其所存在的缺点有着明确的看法。一.歌剧创作在整体思路上有矛盾的迹象,作曲家希望达到的哲学构思体现得并不突出,实际上整剧还是落在了较为传统的抒情悲剧模式上。二.音乐风格有不太统一的尴尬之处,两位作曲家在此处如何协调融合,还是一个有待探讨改进的问题。三.宣叙调写作有不够顺畅自然之处,如何与人物心理、性格形成统一,亦需要反复推敲。四.李甲的某些咏叹调缺乏合理性,高音运用太多,且之前多在换声点附近游离,给人以“吊”的感觉,影响了高音的实际效果。五.配器上显得粗糙而不够细腻,缺乏画龙点睛似的精妙之笔,且有些配器带有一般的伴奏痕迹,没能体现出乐队演奏歌剧的有机效果。六.唱词太直白随意,应再斟酌,使其尽量文雅化。七.全剧太长,应考虑尽量“瘦身”。

    前面提到,《杜十娘》达到了中国原创歌剧的新起点,既是起点,就说明它仅仅是开始,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完善成为中国经典歌剧,它还要经历相当艰苦的过程,首先需要创作者深入思考,下大力气改进,再者需要上级领导、社会群体、演出单位乃至热心观众的大力支持,为它出生后的发育提供良好的大环境。关心中国原创歌剧,呵护中国原创歌剧,对于《杜十娘》,大家应尽量扶它一把,使它尽快地成长、成熟起来。 (景作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