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歌赛”仍需不断改进
来源:文艺报 编辑:乐音 2013-07-24 17:23:00
第十三届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落幕后,点评嘉宾徐沛东首次接受记者采访。他在谈到本届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流行音乐远离生活难流行需反思创作;民族、美声组歌手的表现反映出歌手创造力的衰退。希望下届设立首唱加分;美声有一轮必须全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
近来,不少老百姓见面常问的一句话就是:“看青歌赛了吗?”青歌赛已成为电视文化大餐中的一道主菜而被人们津津乐道。
在为期40余天的比赛里,许多观众如期陪伴。有一个歌手不落看到底的忠实观众,有专门看文化测试的观众,亦有向评委、参赛者学习演唱艺术的声乐追求者。备受瞩目的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在观众的恋恋不舍中落下了帷幕。
已走过24年、历经13届、参赛选手不断增加、受众越来越庞大的“青歌赛”,无疑是中国音乐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青歌赛”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已成为众多歌唱艺术追求者向往的舞台。
正因为“青歌赛”的舞台为广大观众瞩目,所以在历届观众欣赏、赞许的目光之外,自然免不了会挑剔,会评头论足,本届也不例外。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沛东多次担任“青歌赛”评委,近几届,他又连续担任文化知识测试的点评嘉宾。无论以什么身份出现,徐沛东对“青歌赛”都最有发言权。记者日前采访了本届大赛的点评专家徐沛东。
谈到本届“青歌赛”的亮点时,徐沛东显得非常兴奋。他认为,最大的亮点就是增加了合唱比赛项目。没想到合唱首次纳入青歌赛项目,报名就非常踊跃,观众对此的关注度也非常高,作品的编曲更是达到了欣赏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像《天路》被改编成合唱曲后,使作品得到了升华,增加了艺术性,更加感染了观众。各参赛队选送的作品,风格多样,特色突出。比如部队参赛队带来的作品,激扬、高亢,非常有气势;地方参赛队的作品体现了不同的民族地域风情,尤其是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参赛队,他们用自己的母语吟唱了家乡的美丽,用美妙的歌声赞美了新生活。徐沛东认为,合唱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合唱的设立对繁荣群众性的合唱艺术事业有里程碑的意义。发展合唱艺术事业正是中国音协多年致力的音乐项目,中国音协在全国范围内已组织过多次合唱比赛,并把合唱比赛正式纳入了中国音乐“金钟奖”的评选。
徐沛东认为,本届青歌赛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把组合演唱分解到各个唱法中,使每个唱法都有组合出场,给观众带来了很强的观赏性。
在谈到本届青歌赛暴露出的问题时,徐沛东认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仍缺乏个性教育,这主要表现在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上,歌手仍没能脱离千人一腔的现状。值得思考的是,现在的音乐教育势必会导致歌手创造力的衰退,在这种同一教育模式下,也不利于做到音乐的普及。另外就是新作的匮乏,本届好听的新歌太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今年取消了新歌加分的规则,这并非是不鼓励新创,而是因为往届新歌的界定弄出了很多矛盾,选手在选曲上也出现了很多矛盾。我倒是建议从下届开始叫首唱加分,这样既鼓励了创作又减少了矛盾。从选手选曲上看出,歌手的功利性还是过强,太注重曲目难度导致演唱过于生涩,选手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取悦评委,却忽视了观众的感受。有观众反映美声选手基本上都选择了意大利的歌剧唱段,这和美声自身特点有关,可以原谅,但这对于推动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无益。下届我们将设规定动作,拿出一轮要求美声选手必须演唱中国歌曲。选曲上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流行组,观众反映流行音乐不流行,许多选手都选择了外国歌曲,唱得紧绷绷的,离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太远。流行音乐应该直接反映现实社会和生活,在演唱上应该是自然的、放松的。据说选外国歌曲的选手,评委都没给高分。
徐沛东说,“青歌赛”也提醒我们的音乐家要加强创作,加大作品的推广和传播力度。基于此,今年内,中国音协将联合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举办首届全国流行歌曲创作大赛,该活动将延续到明年建国60周年时检验成果。 (高小立)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