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国特色的艺术学
来源:文艺报 编辑:乐音 2013-07-06 11:08:00
在我国,艺术学逐渐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学科。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艺术学理论的研究与学科建设,已经成为促进文化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动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也已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
艺术学是建立在西方哲学与美学基础上的新兴学科。自19世纪末费德勒提出艺术学的学科概念,一个多世纪以来,艺术学有了长足的发展,确立了比较科学和完整的体系,对于促进世界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中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学者广泛吸取西方艺术学理论,探索该学科在中国的确立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由于西方艺术学是建立在西方文化传统、西方哲学基石之上的学科,因此,如同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差别、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的差别一样,西方艺术学也与中国艺术学理论有着重要的差别。对此,人们也有着共同的见解。
中国艺术学走过了一条与西方艺术学不同的道路。如同许多现代学科一样,中国学界通常首先是引进与拿来,为我所用,然后融入中国文化的特质,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使之得到中国式的改造,从而具有了中国特色。艺术学的发展正是如此。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学人就已开始吸取西方艺术学的学科理论与体系,经历了缓慢的但却扎实的历程,获得一定的建树。70年代末以来,中国学者全面展开对于艺术学的研究,坚持与中国艺术实践相结合,旨在探索与开拓一条指导中国艺术实践与艺术活动的理论体系。一个世纪、特别是30余年艺术学发展的历程充分表明,建立中国特色艺术学的时机已经成熟。
首先,中国在艺术学发展的道路上,特别是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其研究人员的构成及其规模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一些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许多新一代学者进入艺术学研究的行列;其研究领域,超越了传统艺术学一般界定的疆域和界限,得到大大拓展;其研究成果逐渐丰富,在许多方面有别于西方艺术学,在某些方面甚至超出了西方,居于先进的地位。正如刘纲纪先生于2007年5月在东南大学举办的全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年会上所说,中国已成为当代艺术学研究的中心。
其次,中国艺术学研究越来越体现出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对于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的继承和深化,使得中国艺术学研究学者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之中,得到中国美学与艺术思想精华的滋养,并在对于中国博大精深和绵延流长的学术长河的观照中,逐渐使艺术学学科得以分离和梳理,使之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并在关于艺术学的研究中大量引进中国哲学与美学的范畴,融入浓郁的中国色彩,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呈现出体系化特征。
又次,中国的艺术学研究得到许多相关学科的支撑和充实。不仅较早进入中国而且得到中国化改造的中国哲学、美学与文学成为艺术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而且其他各种人文学科,诸如同样得到中国化改造的心理学、民俗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均与艺术学相互渗透与交融,对于艺术学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艺术学体系凝结着浓郁的西方文化特色,而对于东方及其中国文化特色基本没有涉及。应当说这是不够完善的,没有东方和中国文化特色的注入,这一学科体系在整体上就仍旧属于西方的。而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的建设,正是对于这一学科的充实和完善。
建立中国特色艺术学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中国特色艺术学的建立,是我国艺术和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中国正面临着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和艺术的复兴。中国曾经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居于世界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先地位,只是在近几百年来,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的步履越来越迟缓,西方却在文艺复兴的运动的推动下,使其文化艺术包括艺术学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文化艺术亟待走向复兴,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和引领,正是基于此,艺术学研究理应在其间发挥重要的理论保证和动力作用。
在新世纪的伟大进程中,中国艺术学界站在了世界艺术学研究的前列。许多学者以中国和世界当代艺术活动实践为基本参照,将对于艺术学研究置于更广阔的学科视野之中,敏锐地关注世界各国以及中国各民族艺术活动的规律和特点,重视艺术活动新的实践和理论的出现,始终以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的姿态,为这一学科的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特色艺术学始终恪守核心价值观,将对于艺术的建设与发展立于历史与时代发展的基石之上,坚持艺术的本体地位和意义,发挥艺术的多元社会作用,倾注人文关怀,努力维护和保障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同时又重在引领人民大众的文化艺术的价值取向,坚持把引导和提升人民大众艺术与审美水准作为根本宗旨。
中国特色艺术学坚持对于当代文化艺术实践的重视和观照,并将自身置于现实社会实践之中,适应社会与时代的要求,将不断推进艺术的繁荣与提升艺术生产力作为研究的重心,持续拓展艺术学研究领域,倡导理论创新,坚持科学理论对于艺术创作和批评实践的指导与引领作用。这正是当代社会赋于艺术学学科及其理论研究的重要使命。
建立中国艺术学是对世界艺术学发展的贡献。
世界各国艺术学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况。多年来,世界艺术学研究的中心在西方,而西方学者或者基于对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了解太少,或者是出于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传统意识,其研究总是将占有世界重要地位的大量发展中国家与民族的艺术活动特性予以忽略,致使这些研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局限和偏颇。又由于十余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文化融合的加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世界各国文化艺术造成深刻影响,西方一些学者对于影响世界艺术进程的众多现象缺乏全面的研究。在这一方面,中国学者与西方学者处于同一研究起点之上,相比较而言,中国学者的研究一方面注重中国以及东方艺术本体的洞察,同时全面考察西方乃至世界各国艺术活动的现实,显现出中国艺术学研究的多元特色及其一定的优势。由此,中国艺术学研究及其学科的发展,正是对于世界艺术学作出的重要贡献。
在学科气派上,中国特色艺术学展现出巨大的胸襟与宽阔的视野,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包括中国、世界、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凡是对于艺术学建设有益的学说和成果,均可为我所用;在学科内涵上,中国学界能够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与隔膜,对于各种丰富和复杂的艺术现象加以整合与跨学科研究,更利于获得新的成果;在学科体系上,中国特色艺术学体现出更大的融合性与渗透力,无论是以艺术理论,艺术史、还是艺术批评,抑或是近年来显示出生机的交叉和应用性艺术学科,均体现出理论的活力;在学科研究方法上,中国特色艺术学突出中国及其东方思维的特点及其学术研究的特点,努力确立自身理论品格,对于世界范围艺术学发展的形成一定的影响与推动。中国特色艺术学理应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立足于中国和当代,放眼于世界各国艺术学的发展,在相互联系和互融的环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已经具备基本的条件。
中国近年来对于艺术学的研究,业已出现了自身的特点,具有了与西方艺术学不同的发展趋向。如同在长期的学术发展中出现了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一样,同样也可以出现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它既是世界艺术学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显现自身的优势,有着一定的独立性。
在探索的基础上创新,是中国艺术学学者的学术信念,也是中国特色艺术学得以确立的基本保证。比如对于中国特色艺术学独特发展规律的探索,对于中国特色艺术学与西方艺术学融合的探索,对于中国特色艺术学当代性的探索等等,均是艺术学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艺术学的发展之道,是与时代相随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其探索方向应与社会和时代相随,与人民大众文化利益相一致。应当允许出现探索的曲折甚至失败,伟大的理论建树从来都是在经历无数探索和失败之后方能发出光辉。创新,意味着突破和出新,但并非一切新奇都是创新,惟有遵循事物发展基本规律,不浅尝辄止,不哗众取宠,坚持科学轨道上的积极探索,才是真正的创新。理论创新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凡是适应当代文化艺术建设、推动艺术发展与繁荣的理论,才是真正创新的理论;凡是与当代艺术发展格格不入、与人民大众的文化权利和需求不相容的理论,均应属于摒弃之列。
在兼收的基础上融合,是中国艺术学学者的胸襟,也是建立中国特色艺术的重要原则。兼收,意味着对于一切有利于这一学科建设的理论的吸取,以及对于所有为之作出努力的学派的尊重。兼收既包括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也包括对于西方历史与现代文化的吸取,还包括对于所有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的接受。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艺术学学科才能成为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学,而在其间,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应当成为重要的分支。融合,是指在科学接受基础上的交融与互渗,其基本前提,既不是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敝帚自珍,也不是对于他国文化的食洋不化,而是对于各种文化成果与信息的科学审视与处理。只有基于科学的立场和严谨的态度,方能实现各种文化成果与信息的有机融合。理论的意义在于对时代的阐释与导引,具有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的探索,正是对于社会艺术活动与时代艺术精神的引领。
在实践的基础上拓展,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向着多学科交叉与拓展。亦即艺术学研究应当突破既有的框框,实现多学科的交叉与互融。在当代,任何学科的封闭型发展均是没有前途的,作为极富活力和动态特性的艺术学,其建设更需要依靠多学科的相互支持。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出现新的视点与分支学科,激励着艺术学研究的不断拓展;其二,向着应用艺术学方向拓展。中国今天进行的文化建设的实践,包括公共文化与艺术产业建设、艺术创作与批评建设、经典艺术与大众文化建设等等,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间,艺术学系统理论的研究是十分紧迫的,特别是应用艺术学领域,将促使艺术学研究出现突破性进展;其三,向着学科国际化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不仅不会阻塞与世界各国艺术学研究的联系,而且将会疏通与各国艺术学研究相接的道路。在当代,学科的国际化已成为重要的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可以将大量中国元素传导于世界,使之成为世界艺术学研究的重要构成。
建立中国特色艺术学,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尚需要长期和艰苦的努力,方能确立这一学科的地位及其社会价值。一是需要建立自身的学科体系。这一体系虽然已经呈现出端倪,但是尚未完善,未能得到更多学者的共识,仍需得到继续探索、论证和深化;二是需要设立特有的研究方法。作为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领域的研究,在吸取中国文化特点的同时,也就自然应当引入中国特有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并经由与西方艺术学研究方法相融合,形成自身特色;三是需要逐步形成自身的学术品格。这一品格,既应符合现代艺术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又应体现出浓郁的中国文化特点,既应展现出立于世界艺术大潮之中的时代风范,又应与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相适应;四是需要密切联系中国艺术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使之成为一门动态的、具有现实适应性的学科。中国特色艺术学面临许多重大问题,例如艺术学研究的疆界、艺术本体地位与价值、艺术学与美学的异同等等,需要界定和阐释。更多课题的相继提出与探求,正是该学科具有时代活力的体现;五是需要不同特色的院校共同努力,其中包括艺术院校、综合院校、师范院校,以及研究机构等,分别从学科体系、理论体系、研究与教学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和长期的建设。不同院校和部门特点的体现,具有不同角度与方向的探索,将对该学科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经过几代人矢志不移的努力,一门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必将出现于众多学科之林,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田川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