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音乐:警惕“低俗”,更警惕“高雅”

来源:阿里山图书馆   编辑:张燚   2016-11-18 15:43:00   作者:张燚

  即便假设柏拉图国家主义的“理想国”是可行的,权力话语中“高雅音乐”是正义的,那么高雅消灭低俗之后,会不会到达高雅的“理想国”?答案是明确的:不会。

  首先,对“高雅”的认定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公安机关和法院还广泛存在连“诽谤罪”是属于自诉法律程序还是公诉法律程序都分不清的情况(参看“彭水词案”、“吴忠诽谤案”、“河南王帅帖案”、“山西稷山文案”等),让文化管理者分清音乐的高雅和低俗,真是为难。

  其次,在实践上,被认定的高雅往往堕入不堪。权力具有洁癖,绝对的权力具有绝对的洁癖。八个样板戏倒是“高雅”,不过高雅到李玉和无父无母无妻无儿(《红灯记》)、唯一让人联想到夫妻关系的阿庆嫂其丈夫阿庆也要去跑单帮(《沙家浜》),怕是连人性都丢了。身边的例子还很多:《神州颂》曾被各方媒体奉为形式和内容结合的高雅典范、艺术和市场结合的超级榜样,但在王益被逮捕法办之后,留下的不过是“作者”不识谱、“高雅”作曲家当枪手、音乐不过是“大路货”的一地鸡毛。

  再次,权力话语下的高雅文化的独尊,只能是一场灾难——不仅是文化灾难。以文化之名实施的对低俗的围剿,本质是一种权力扩充的3途径。更为可怕的是,“我花开罢百花杀”、官方文化之外再无文化还不是终点。权力需要制造敌人,借以凝聚人心。敌人越来越重要,“我们”和“高雅”越来越暧昧,“羔羊变成了模范”,这只是第一步。权力必须走向第二步:在内部之中制造敌人,“高雅”内分出低俗(比如对《告诉我,来自祖国的风》、《九九艳阳天》、《军港之夜》这样的“歌德”歌曲和纯音乐、“无标题音乐”、“无调性音乐”展开围剿)。本性贪婪的绝对权力之下,不仅寸草不生、无民可牧,而且自我倾轧、自我吞噬。

  媚俗固不可敬,但媚权更可怕。规模更大的媚俗,当然是媚权力之俗,因为权力最大。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低俗成不了什么“大事”,但是高雅会,“高大全”会笼罩四野,样板音乐会成为唯一标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我们又这么聪明。高雅到后面恐怕和灵魂的高贵、姿态的优雅全然无关,而成了匍匐的、被任命的“高雅”。有心计的高雅,比没心灵的低俗更腻歪。

  需要提及的还有,现在的“低俗”现象,不妨是“高雅”推行的结果。被管制的社会不会诞生高贵优雅的文化,因为传播给不高雅人士的东西本质上不可能是不高雅之外的东西。即便他在表面上接受高雅,实质上也是以不高雅的方式。整顿后的声音据说高雅了,但是本就羸弱的社会在文化净化中也更加猥琐和无助了。在强力推行高雅的同时,人们欣赏高雅的能力恰恰会进一步退化,堕入绝对低俗的梦魇。比如网络BBS、微博等被“高雅”后,是更低俗的娱乐化。民间丧失了拥有高贵、优雅的机会,媒体又要追求收视率,只能使出低俗的伎俩。“高雅”总是这样的结果,闹剧总是这样一再“从头再来”,只是城头旗帜上的“赵钱孙李”一再变幻,如此而已。

  三、“低俗”的意义

  美国伟大的民谣歌手、著名的左翼人士伍迪-格斯里说,“一首民歌应该是关于什么是错的,以及如何修补;关于谁是饥饿的,而他的嘴在哪里;关于谁失去工作,而机会在哪里;关于谁破产了,而钱在哪里;关于谁带着枪,而和平在哪里。”这些曾有过社会主义理想的歌者的眼中,音乐并不高雅,就是身边的生活。

  当左翼都开始“高雅”,那一定是只有左翼,没有右翼与之平衡的时候。但是只有一翼的鸟飞不起来,它只好趔趄在市场经济的大地上。这时候,不但“计划”可以为他们提供温饱、财富和荣誉,市场同样可以,那么面向市场的冲动就不可抑制——毕竟市场更自由。“高雅的”的颂歌体只存在划定的圈中,市场上却是宽容的,雅俗共生,鱼龙混杂,风生水起。艺术可以理想(所以并不拒绝高雅),而社会发展必须现实(所以要允许“低俗”)。

  在复制时代,音乐的节庆性必定会被可亲性代替。在网络时代,音乐的可亲性不可遏制。在现有的“群众基础”之上,“可亲性”与“低俗”关系紧密——我们缺少高贵、优雅的人来和高雅音乐亲近。社会没有发展到高雅的程度,低俗就不会消除,没有低俗音乐,人们转到的其他地方或许更可怕。

  音乐接受的民主化阶段必然会带来低俗,我们的问题还不是像西方社会在于民主过头,而是远远不够。我们行走在卡夫丁峡谷之中,不可能揪着自己脱离地面。这是我们必经的阶段,理想化的“跨越”会把脚踝崴伤。

  黄钟锵锵有声,也要允许瓦釜喑哑呜咽,想想黄钟又哪是升斗小民尝试得起的?清除低俗的时候,不用说把一些极具价值的音乐给消灭了,更重要的是,升斗小民的话语权被剥夺了。音乐是以一种表达和沟通的方式,如果有低俗存在,就有低俗的音乐存在。这种情况并不值得赞赏,比这更不值得赞赏的是,低俗存在但是低俗的音乐不存在。另外,这个社会的噪音很大程度上恰恰是权力造成的,权力难以自我约束,那么它转而约束声音中的噪音,完成“低俗被消灭”的拟像。这只会带来更深重的噪音和低俗。

  假如权力切实是由民主赋予,权力切实是在完成服务而不是管理的职责,噪音也不会消除;即便千万年后理想社会切实来临,噪音也不会消除。因为,人生而悲苦,任何一个个体都将奔往唯一的归宿、无尽的黑暗——死亡。除非人是长生不老,否则“低俗的噪音”就不会灭绝。

  音乐的活力,不是摆在那里图好看的。而有活力的音乐,不免要和百姓的日常生活所思所感结合起来,不免“俗”了起来。回避黑暗,只会更加黑暗;禁止低俗,只会更加低俗。阿多诺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可耻的”,这里的诗正是高雅的代表。也有人说,“奥斯维辛之后,不写诗是可耻的”,只是这诗已经不是高大全伟光正,只是这诗在强权看来很低俗,只是这诗充满了对苦难和死亡的抗拒以及受刑时的尖叫,不中听、很低俗。鲍勃?迪伦形容的自己的歌曲“不容易入耳”、“不友善”、“乖僻”,但正是这些音乐,组成了20世纪流行音乐中最闪光的部分,组成了人类的光荣史。痛苦的“嚎叫”中,有不屈的精神在。遗憾的不是我们的音乐中噪音太多,而恰恰是缺少这样的噪音。

  伟大的艺术并不总是来自光明,恰恰相反,它往往来源于对黑暗的体悟。重要的是,我们在黑暗中艰难向往光明,而不是白痴式的在所谓光明中歌颂光明。听听民乐《步步高》或者交响曲《田园》当然有趣,来两段低俗的摇滚乐也没必要去横加指责。其实权力何曾真心向雅?男女授受不亲的高雅时代,掌权者有几个不是三妻四妾?州官放火也没办法,还请恩准百姓点灯。

  愤怒、忧虑、茫然、无所适从,虽然“低俗”,却不虚饰,不让丑恶光明地笼罩天下。这正是低俗音乐的意义。没有忧郁、没有愤怒、没有沉思、没有直面现实、黑暗与死亡的文化,如何会是卓越的文化?长歌当哭,对酒当歌,俗则俗矣,却有独立与自由的气息在。

  即便把人类视为机器,把人视为螺丝钉,也要认识到:机器发展到今天已经无比复杂,千篇一律的标准配件无法组装出来一部机器;即便螺丝钉不需要娱乐,也需要休闲。面对复杂的、荒诞的世界,面对必将堕入永恒黑暗空虚的生命,敏感的心灵,绝对不是高大全所能抚慰得了的。假如人人都听交响乐,看文艺片,读哲学,喝白开水,谈柏拉图恋爱,高雅则高雅矣,然而不仅像精神病,而且连人类都无法延续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