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艺术音乐”的文本解读

来源:艺术评论   编辑:张巨斌   2015-08-09 10:10:00   作者:张巨斌

  摘要:本文对“艺术音乐”一词在国内外的实际所指和语义学角度对其概念范畴和特征作出辨析。认为:艺术音乐是相对于民间音乐、仪式音乐、流行音乐而言的一种音乐类型及其文化模式;艺术音乐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是专业作曲家按照一定的理性思维模式和较复杂的技术创作的;“古典音乐”、“严肃音乐”、“西方音乐”、“欧洲音乐”等术语尽管都与艺术音乐有着内在的、题材的、历史的、地域的等方面的联系,但它们都有其基本所指,其含义都不能准确概括出艺术音乐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艺术音乐;艺术性;审美性;古典音乐;严肃音乐;西方音乐

  “艺术音乐”(art music)是19世纪以来出现的一个音乐涵盖性术语和音乐类型术语。主要指相对于民间音乐、流行音乐而言的一种音乐类型及其文化模式。然而,国内对“艺术音乐”一词的使用具有模糊或多义性。下面仅从该词的实际所指和语义学角度对其范畴和特征作一简要辨析。

  

  在西方,“艺术音乐”一词习惯上指用较复杂的结构和一定的创作理论创作(书写)音乐的传统以及与民间音乐(folk music)、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相对而言的一种音乐类型。这类音乐的特征是注重形式风格和创作技术的复杂,与通俗音乐相比,听众要完全领会需要花费更大的努力。艺术音乐也称严肃音乐(serious music)或博学音乐(erudite music),主要指西方历史上的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同时也包括现当代的电子艺术音乐(electronic art music)、实验艺术音乐(experimental art music)和极简抽象派艺术音乐(minimalist music)以及“一些更具挑战性的爵士、摇滚音乐类型,”但不包括通常被认为是通俗音乐的形式。尽管有某些作品处于艺术音乐和通俗音乐二者边界或者被包括在两种类型中,但是它们通常不同;同样尽管有某些类型的作品处于艺术音乐和传统民间音乐之间,但是艺术音乐被认为和传统民间音乐不同。在国内,“艺术音乐”一词的使用与西方一样,主要指一种音乐类型或音乐模式。主要出现在以下学者的文论中。

  田耀农在《民族音乐与艺术音乐的最后分野》一文中认为,“艺术音乐指的是人类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所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表达自身感受的声音世界的实践活动。”“超越实用的非功利性和供人赏听的目的性是艺术音乐的本质特征”,“它从民族音乐中脱胎而出,也是民族音乐不断发展的结果。”并认为这种音乐开始出现于欧洲12世纪,但一直到巴罗克时期才开始“真正获得和绘画、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等的位置”。即“1600年,以佩里(1561-1633)作曲的歌剧《尤丽狄西》的正式演出为标志,开始了艺术音乐的新时代。在经历了巴罗克150年的积累之后,19世纪上半叶逐渐形成了以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个人创作作品为典范”的艺术音乐模式。这里作者在强调艺术音乐在欧洲19世纪上半叶以前的历史演变的同时,也指出了艺术音乐的“按照美的规律创造”、“非功利性”、“供人赏听”等特征。作者进一步认为,艺术音乐是一种音乐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当“艺术音乐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确立后,如同现代教育模式和科学技术一样,迅速传遍了世界各个民族或地区,就像没有必要把大学、汽车称作西方大学、西方汽车一样,也没有必要把艺术音乐的这种音乐模式称为‘西方音乐’”。显然,作者所谓的艺术音乐主要指一种音乐文化模式。

  杨燕迪在《音乐的“现代性”转型:“现代性”在20世纪前期中西音乐文化中的体现及其反思》一文中谈到西方音乐的“现代性”转型时指出,“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化在20世纪的不断成熟,音乐的品种开始明确分化为彼此有别但又相互依存的三大种类:艺术音乐、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艺术音乐以专业作曲家的创作为中心,着力于具有深刻人文思想内涵和严肃审美意趣的开掘,在音乐表现上讲究创新意识和个性追求。但其严重的危机在于,其明确的社会功能趋于减弱,对社会的文化影响力趋于衰微。另一方面,听众与新创作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趣味趋向保守,由此造成日常音乐生活中传统的保留曲(剧)目占据支配地位。”这里作者所指的“艺术音乐”也是一种与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相对的音乐类型,是产生于西方近代以来的“以专业作曲家的创作为中心,着力于具有深刻人文思想内涵和严肃审美意趣的开掘,在音乐表现上讲究创新意识和个性追求”的音乐类型。

  张伯瑜在《中西音乐关系讨论中概念与内涵的错位》一文中认为“世界音乐文化复杂多样,但各国在三个大的音乐类别上体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即专业艺术音乐、民间传统音乐和社会流行音乐。”人们一般所谓的“‘西方音乐’是指西方各国的专业化的艺术音乐,即17至20世纪间由专业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专业艺术音乐作为一种众多个体创作的结果主要体现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满足的是社会审美的需求”。这里作者在“艺术音乐”前加了“专业”二字,从名称上就突出其“专业”特征。作者认为,这种音乐产生于西方,即它的“中心”在西方,但在它的影响下,世界其它地区也都有了专业艺术音乐,“可以说,西方专业艺术音乐已成为人类所共有的财产,成为各国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广泛一点说,已经是世界的了。……西方的专业艺术音乐承载着人类共有的审美因素,被世界各国人们所接受,成为了人类的共有财产。另一方面,世界选择西方专业艺术音乐时除了全盘引进,常常予以民族精神和民族音乐因素的注入。至此,它还是西方的吗?源于西方的专业艺术音乐承载着人类的共性因素,以同一种语言传递着不同的话语。”这里作者也是基于三大音乐类型而言的,和田耀农一样,更加强调了艺术音乐思维模式的普适性。

  在其它一些文论中出现“艺术音乐”一词时,也有一定的所指。如杜亚雄在《数字“三”在西方艺术音乐中的象征意义》中称“本文中的‘西方艺术音乐’是指由欧美国家专业作曲家创作的音乐,和西方国家中狭义的‘音乐学’(Musicology)调研的范围相一致”;高士杰在《基督教精神与西方艺术音乐传统》中的“艺术音乐”概念也是指从格里高利圣咏发展而来的由专业作曲家创作的音乐;古宗智在《“艺术音乐”的传播者—姜筑》一文中说“‘艺术音乐’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作曲家创作的作品,这个概念的科学内涵虽不那么缜密,但其外延指向约定俗成,故袭用之。”等等。

  以上可看出,“艺术音乐”一词在国内外的使用中虽有表述和范畴的不同,但主要指与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相对的一种音乐类型及其文化模式。这类音乐的主要特征是专业作曲家按照一定的理性思维模式和较复杂的理论技术创作的。这种音乐类型主要产生于西欧17-19世纪,到19世纪中叶,这种音乐的创作思维、创作手法、创作理论以及表现形式等成为一种“范式”渗透在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评论、音乐研究、音乐欣赏等各种音乐活动中。

  

  19世纪中叶以后,艺术音乐的范式向世界各地传播,世界多数地区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这种音乐类型,并产生了具有本国或本地区特色的艺术音乐作品。相对而言,西欧以外的东欧、北欧和美国在19世纪就较早地接受了这种音乐类型。其次是日本等现代化启动较早的国家或地区。20世纪以后,世界多数地区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开始都已不同程度的借鉴或接受了艺术音乐的文化模式。20世纪下半叶以来,“学习西方专业艺术音乐已成为世界各国人们的选择之一,如钢琴是显示受到良好音乐教育的标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含有西方音乐内容;西方式的音乐学院在世界各国处处可见。”这种音乐类型向中国的传入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这种音乐类型的传入冲击了我国原有的音乐理论、创作方法、表演形式、音乐风格、音乐格局等,因而,我国接受这种音乐文化的过程带有曲折性。在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产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有关“中西音乐问题”的争论或讨论。尽管这一接受过程曲折,也无论这种接受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好是坏,但现实是,到21世纪初,“中国目前有九所专业的音乐学院,有数十所大学的二级音乐学院,有上百所大学或艺术学院中的音乐系,它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音乐教育体系。然而,这个体系无论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还是在其教学模式的设计上无不受到西方专业艺术音乐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已经接受并发展了这种音乐文化模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