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钢琴教学中学生潜能的开掘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乐音 2013-02-18 09:48:00
费三元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个最权威的表述,即唐人韩愈的名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教”或“教师”的角度而言,这当然是千真万确的。但它颇有一点只强调老师的作用而忽视学生主动发挥自己潜能的倾向。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兴趣是人类潜能的“原动力”。钢琴作为一件技艺性很强的乐器,它不仅涵盖的技巧和技术内容繁难,它积累的作品文献更是浩瀚如海。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如果不能注意保护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是一味的强压,音乐在学生的心中便会渐渐的变得枯燥乏味,兴趣减退了,练琴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中的乐趣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当然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但在宏观把握上一定是要以鼓励为主,不断激发学生练琴的信心与勇气。在为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和选择曲目时,要充分地注意到既能够发挥学生的潜力又能够让学生游刃有余。切忌拔苗助长。那种动辄训斥和强压学生的作法都是泯灭学生智慧潜能的大敌。记得看过一篇潘一飞教授介绍朱工一先生教学的文章,其中提到,朱先生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够让学生明了新的学习目标,并充满自信心地离开课堂。朱先生的这种教学风尚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老师注意力更多的是在课堂上教授教学方面。而对课下学生练习的情况却大不过问。事实上,老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下练习是钢琴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加重要。无论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如何明白、清晰、精彩,而学生却不能够很好地吸收它,也不会把它们用到自己的练习中,那么,老师的教学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更何况钢琴教学领域无论是文献方面,还是技术方面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非常多,而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于是,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最有效的成绩,“会练琴”就成了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当学生在弹一首作品时,如果他只面对乐谱,不了解乐谱以外的相关背景和内容,那么,他就可能不越谱面“雷池”的一步,把曲子弹得十分规范但缺乏生命力。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注重对乐曲本身的练习,还要使学生了解作家的经历、创作动机、创作背景及作品、风格流派等等关系,从而真正了解作品的内涵。这种指导学生会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方法是挖掘学生潜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中有目的地通过让学生学习掌握一首作品而了解一个作曲家的一种风格。把一部作品做立体的、多侧面的认识与学习。不仅从中感受到了演奏的乐趣,还可以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作品。
此外,要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并强化他们的听觉能力。音乐是通过“听”才可以掌握的一种艺术。所以,对于钢琴学生在听觉训练方面又多了一层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通过“听”自己弹琴来逐渐强化、提高其内心听觉感受,并争取更多的机会去“听”别人弹琴来训练这种能力。如此坚持不断,其琴艺才可能有“质”的进步。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