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祖国心脏”的农科城到“黄海之滨”的港城——记西农学子回访母校宣讲活动

2025-02-06 16:34: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国宁

  “我想念你们,招呼着你们,并且怀着骄傲注视着你们。”这是在我们回到亲爱的母校——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的路上,脑海里反复出现的诗句。

  一别七月,接触这首诗是在语文课堂上。窗外彼时绿树成荫,盛夏蝉鸣。

  此时,却已是白雪皑皑。白茫茫的大地,纯洁又宁静。

  这一次回到母校,其实是母校先来“招呼”我们的。母校在期末将至时便向我们发出了返校宣讲的活动邀请,我们一行四人一早就计划好要参加此次实践活动,来向母校的学弟学妹们讲述我们的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我们迫不及待想要讲述她教稼九十年的辉煌以及高尚的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情怀,于是我们极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填写了报名表。几日后,我们也正式向西农提交了烟台二中宣讲队的报名申请。

  当我们从高考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中凯旋后,我们是多么骄傲,可以成为沟通胶东与西北两所学校的桥梁。

  从提前半个月的资料搜索与数据可视化,到跨越一千二百多公里,手提肩扛来自“祖国心脏”的重重的礼物,我们又坐回了二中一号楼的会议室,只为了能宣传好我们的西农,为学弟学妹们种下向往西农的种子。

  1月20日晚,高二年级团队负责人李杨老师在各高校返校宣讲队成员全体落座后,开始进行宣讲前动员并宣读注意事项。动员会结束后,各宣讲队就前往目标班级了。

  我们的队长张瀚文同学,此时行动并不方便,需要借助拐杖行走,但她仍旧坚持按照原计划负责宣讲部分;刘一洁同学总是那么地贴心,一直细心地拍摄记录,为学弟学妹们分发我们西农的文创小礼品;初晓菡同学则负责在活动期间对学弟学妹们进行采访以及答疑。

分发宣讲物资

  学弟学妹们向窗外翘首以盼,热烈鼓掌欢迎我们的到来。他们的眼里涌动着最深的热望,是对这一所高等学府继续求学的向往,也有对未来自由多彩的大学生活的期待。我们先将学校宣传册放在了教室的书柜供同学们随时传阅,再为同学们分发了西农伴手礼——种子纸和魔芋爽。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打开这些小礼物,并与同学互相分享。

西农文创:种子纸

  随后,张瀚文同学首先从学校的创办历史、科研成就、学科建设、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师资力量、特色的专业与学生培养方案以及近年来的升学率和就业率等学弟学妹们较为关切而且与他们未来紧密相连的方面切入,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学校并早早树立目标,为走向大学生活打下基础,做好衔接,并以幽默风趣的口吻向大家讲述优美的学校环境与多彩校园生活,如国际文化节、农高会志愿活动、杨凌马拉松等等。同学们热情高涨,我们趁热打铁,向他们展示了近年来各大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与名次,并与班级层次相结合进行分析。同学们听了我们的分析和鼓励,变得信心十足。

进行宣讲

  在宣讲结束后,我们进行了答疑并且随机采访了几位学弟学妹,听到他们对西农的了解程度,我们的惊喜之情与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当我们了解到他们也很向往学习农林类专业,并且深深为西农人“知农爱农,兴农强农”的代代薪火相传的精神所动容时,我们更加感慨学弟学妹们的思想境界之高。这时,我们不由得看向教室前面的那句标语“坐在二中课堂上,是一生的幸福和荣耀”。是啊,在离开她以后,我才通过领悟自身经历与学弟学妹们的“高瞻远瞩”;意识到她为我们带来了遇到任何困难都有不怕从头再来,可以迎难而上的勇气;让我们学会人生贵在敢有鸿鹄之志并为此持之以恒,对生活有着不会熄灭的热情;让我们敢于吃苦,甘于吃苦,勇于担当民族复兴之大任;让我们综合而全面地发展,成为看问题更长远更透彻的新青年……是母校的培养托举我们来到西农的大舞台,也让学弟学妹们勇敢地热爱与追逐自己喜欢的学校与专业。

  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灼热的眼眶,坚定而又期待、闪烁的眼神,我们感到难能可贵,这是他们一去不复返的青春该有的模样啊!我们满怀着骄傲,注视着他们描绘着他们眼中的西农,徜徉在对大学的科研生活、校园文化活动的向往里的模样,聆听着他们的发言并为他们细心解答疑惑。

  是啊,母校半年前也是这样满怀骄傲地注视着走向更广阔舞台的我们,转眼间,归巢的我们也这样注视着将要飞向属于他们的蓝天的“雏鹰们”。

  学弟学妹们仰头告诉我们:“学姐们,两年后请在西农的校园里等我!”

  我们说一言为定。这,何尝不是对当年我们的青春的一个回答,为“终于成人”这个青春的结尾画上一个句号呢?

  采访完学弟学妹们后,一位学妹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又小跑了回来。

  “学姐,这个种子纸,怎么用啊?”

  “喷了水,放进湿润的土壤里,不久后,它就会长出新芽了。”

  她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后,是那样开心地紧紧攥住种子纸的一角,就小跑回到自己的位置去了。

  看着她纯真的模样,我们不禁笑了。我们希望,我们的宣讲就像这些种子,也能在心田上生出新芽,开出花朵,让前往西农的求学之梦肆意生长着;也希望他们每天看见这些小小的芽的时候,不要忘记曾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宣讲队成员为他们带来这所“扎根杨凌,吃苦耐劳”的高校的故事……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这是在我们结束宣讲后,脑海里久久盘旋的一句诗。(作者:初晓菡 张瀚文 刘一洁 杨嵛涵)

初审编辑:孙国宁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