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孙国栋
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徐俊卿(右一)与主治医师李凯敏(右二)在查房
徐俊卿(右二)李凯敏(右一)讨论患者病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宋丽梅 通讯员 李凌峰 烟台报道
一滴水折射光辉,一面锦旗满含深情,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最欣慰的莫过于守护患者的健康和获得患者的肯定。近日来,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徐俊卿和主治医师李凯敏接连收到患者及家属送来的四面锦旗,“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精湛医术保健康,高尚医德为患者”“医术精湛,情暖人心”“医德高尚医术精,情系病患暖人心”锦旗上的文字,蕴含着患者们生命再造、回归家庭的喜悦之情。
患者及家属赠送的锦旗
患者赠送的锦旗
摆脱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圆梦成功怀孕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病症。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加以控制,病人可能出现感染和出血,而感染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导致死亡。近日,23岁的患者张女士,因高热,全血细胞减少,收入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内科。入院时,张女士最高体温40℃,伴有周身出血等表现,病情危重,完善骨髓等相关检查后,被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张女士的经济能力及自身情况,在详细地和张女士交代病情和治疗方法后,烟台毓璜顶医院给予抗积极感染及输血支持治疗,并安排张女士进入移植仓,确定了ATG+脐血治疗方案。
由于治疗的过程中,有潜在严重致命性感染,为保证治疗的顺利,徐俊卿、李凯敏和护士长王宁宁制定了详细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在每个环节上,团队都仔细斟酌、保证万无一失。经过治疗,患者病情终于得到控制,体温好转,血象回升,成功造血重建。
张女士表示,原本,她和丈夫都没有考虑过要孩子,直到多次复查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达到治愈的良好效果,恢复日常工作,自己才萌生了怀宝宝的想法,和相爱的人拥有共同的爱情结晶,是她心底里一直以来的渴望。今年6月,张女士被检查出成功怀孕。
“再障患者如果要怀孕生子,需要非常科学缜密的评估及治疗,对医生而言也是非常大的挑战,但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徐俊卿表示,患者可能会担心一个问题,就是长期服用的药物是否会对胎儿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 “其实,再障药物并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只要经过评估,如果患者的情况适合怀孕,经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当妈妈的梦想也并非遥不可及。”
患者及家属赠送的锦旗
告别淋巴瘤 患者终于“一觉睡到天亮”
今年,65岁的崔阿姨被诊断为边缘区淋巴瘤。怀着一丝希望,张阿姨来到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科就诊,接诊的血液内科副主任徐俊卿团队立即为患者制定周密的诊疗计划,完善相关检查。经过病情分析评估,徐俊卿团队为崔阿姨制定了系统的治疗方案。
在科室所有人的小心翼翼和精心呵护中,第一个疗程顺利完成,崔阿姨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细心地为其提供各项日常生活护理。在崔阿姨难过、失落时,医护人员常常在她身边陪伴安慰,打消她心中的疑惑和顾虑;在崔阿姨失去治疗信心时,医护人员积极鼓励其勇敢面对……“因为淋巴瘤,连呼吸都带着痛,现在能一觉到天亮的感觉真是太好了”崔阿姨表示。在团队的努力下,崔阿姨病情逐渐减轻,呼吸也逐渐平稳了,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生命体征日趋稳定。目前,崔阿姨已经顺利出院。
患者前进每一步都饱含医护人员的辛劳与心血,每一步都离不开医护人员用心、共情的百般支持。崔阿姨和家属为表达对医护人员付出的肯定与认可,送来锦旗感谢医护人员为她争取了一线生机,为她重新铸造了健康的身体。
患者及家属赠送的锦旗
风雨共济不放弃 急性髓系白血病少年重获新生
小王是一位16岁的少年,当徐俊卿告知患者家属诊断结果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时,孩子的母亲情绪近乎崩溃,难以相信凶险疾病竟然发生在了正当花季的孩子身上。
看到手足无措、近乎绝望的母亲,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内科主治医师李凯敏安慰患者家属:“急性髓系白血病虽然凶险,但得益于医学的进步,只要患者能够咬咬牙关,度过早期的危险阶段,存活下来的患者90%以上均可回归到正常生活。”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如同预期的一样,非常凶险,变化快,治疗难度大,每一位科室的医护人员都不敢懈怠。科室医护人员严密地监测着患者的病情,根据其病情变化,每天都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反复给予了强有力的抗细菌、真菌药物,先后输注红细胞、血小板,促使肿瘤细胞分化为正常细胞与降低肿瘤细胞负荷治疗齐同并进,以及强大的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母亲激动地说:“是血液内科二病区的医护人员精细化的治疗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孩子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
看到小王一家送来的表示感谢的锦旗,徐俊卿表示:“非常感谢患者赠的锦旗,让我们更加坚定延续爱、延续希望的决心。”
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孙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