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通讯员 邢晓静 烟台报道
“血糖高时像过山车,低时像潜水艇,这张图告诉我该怎么吃!”北海医院糖尿病内分泌科推出的“动态血糖图谱饮食规范”宣教项目引发患者热议。科室以动态血糖监测(CGM)数据为媒介,将抽象的血糖波动转化为直观的图谱,让患者“看图说话”“按图索食”,开创了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新模式。
图谱当“翻译”,血糖变化会“告状”
“过去劝患者控制饮食,总有人说‘我没多吃啊’,现在图谱一摆,三餐影响一目了然。”科室主任霍桂芝介绍。通过患者佩戴的动态血糖仪,医护团队将72小时内的血糖曲线与饮食记录叠加分析,用红、黄、蓝三色标注波动区间:蓝色提示血糖控制良好为“模范餐”,黄色提示有高血糖风险为“预警餐”,红色提示有低血糖风险为“需调整餐”。患者李阿姨多年来一直不能抵抗来自“小米稀饭”的诱惑,平时血糖波动很大,当佩戴动态血糖监测装置时,看到自己图谱上的“黄色尖峰”感慨:“原来一碗粥让我血糖飙升,现在改吃杂粮,图谱马上变‘乖’了!”
算好“三笔账”,医患共解饮食密码
科室创新提出“图谱三算法”:
时间账。对比餐后1-2小时血糖斜率,揭示进食速度与升糖关系。
搭配账。用图谱“复盘”蛋白质、膳食纤维对平缓血糖的贡献。
顺序账。通过蔬菜-肉类-主食的进食顺序试验,图谱直接显示血糖差异。
护士长马爱敏演示了一位患者的“对比图谱”:“同一人吃等量苹果,只是改变了吃的时间,餐前吃血糖升2mmol/L,两餐之间吃仅升0.2mmol/L,图谱胜过千言万语。”
“沉默数据”变身“健康教具”
科室将典型病例图谱制作成《血糖会说话》手册,涵盖“馒头VS全麦面包”“清汤火锅VS麻辣香锅”等20组对比案例。患者王先生坦言:“以前记不住升糖指数,现在看图谱里麻辣烫的‘火山爆发’曲线,自然管住嘴。”此外,医护还建立“糖友微信群”,鼓励患者分享每日饮食与血糖匹配图,由医师在线点评。
目前,该模式已惠及200余名患者,数据显示参与者的血糖达标率提升34%,饮食依从性提高51%。霍桂芝主任表示:“让冰冷的数据开口说话,是医疗宣教的本质回归——用科学说话,让患者听懂。”
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