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通讯员 邢晓静 烟台报道
玉兰盛放,满园芬芳的烟台市北海医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10余名学生走进北海医院康复理疗科,开启了一场沉浸式中医文化探索之旅。通过现场观摩针灸、拔罐、艾灸、穴位贴敷等传统技艺,聆听中医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到非遗中医的独特魅力,也在心中悄然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针尖上的舞蹈”:中医师巧手演绎千年智慧
活动伊始,康复理疗科副主任李红手持银针,以“针尖上的舞蹈”为引,向孩子们展示了针灸疗法的精妙。只见她轻捻针柄,银针如游龙入水般精准刺入穴位模型,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针灸通过调节人体‘气的高速公路’——经络来治病,已有2000多年历史。”李医师一边讲解,一边为孩子们演示,“这个针不像是扎进去的更像是贴上去的,这个医生阿姨出手如电啊!”孩子们为李红用快、轻、柔的手法和精湛的针法发出阵阵惊叹。
李红还为孩子们科普了中医,它不仅是一方一药、一技一招的简单积累,而是一种关乎人体生命健康的知识体系,有独特的哲学思维。比如针灸的理论是人体如同一个由各种经络连接起来运行的小宇宙,通过物理刺激经络,就有可能促进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并为病人带来健康,这些新奇的理论引得孩子们无限思索。
李红副主任还用玻璃罐为同学们演示拔罐之“闪火法”,跳跃的火苗与娴熟的手法引得孩子们目不转睛。“拔罐不是简单的吸力,要根据体质选择穴位,像咳嗽可以选肺俞穴。”她轻点穴位,随着罐体吸附,皮肤渐渐泛出红晕,又引得孩子们“哇”声一片。
童心映照传统:好奇与专注点燃传承之光
活动中,孩子们的热情彻底点燃了诊疗室。在艾灸台前,缕缕药香中,孩子们好奇地在用于穴位贴敷治疗的药材前张望,一瓶瓶的中药材更是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黄芪、茯苓、川芎、冰片……他们好奇地对各种中药进行近距离了解,李红副主任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各种药材的功效,科普中草药的知识,浅显易懂的话语,方便同学们的理解。孩子们对中草药的类型及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孩子们神情专注,俨然一副“小学徒”模样。
姜国良主任的眼腿疼专区前吸引了众多男孩子们的注意,姜主任温柔细腻地为孩子们讲解着:“大家摸摸自己食指与大拇指之间这个凹陷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合谷穴’。”姜国良主任耐心细致地为孩子指点找寻穴位。几个男孩围成的半圆顿时漾起波纹,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在自己手上摸索定位。人群中突然迸出惊喜的呼喊:“我找到了!像个小坑!”姜主任笑着点头,顺手托住一个男孩的手腕:“这位小大夫找得准,你看,按摩这里就像给身体充电……”
在体验环节,姜主任这里成了最抢手的“实践基地”。孩子们轮流趴着辨认膀胱经走向,当姜主任演示推拿手法时,一双双小手立即在同伴背上依样画瓢。有个戴眼镜的男孩边按边念叨:“风池穴在脑后,治头晕就像关电脑重启……”惹得旁边的中医师忍俊不禁。活动结束时,每个孩子口袋里都多了份穴位图,有个虎头虎脑的男生正认真向伙伴比画:“回家我要给我爸按合谷穴,他说加班头疼好几天了……”
非遗新生:让文化血脉在童心中延续
活动尾声,中医师们取出泛黄的《黄帝内经》仿古卷轴,向孩子们讲述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这些技艺不仅是治病方法,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宝藏。”李红副主任轻抚学生胸前的红领巾寄语,“希望你们既能用科学精神研究它,也能用赤子之心守护它。”
此次实践课将抽象的中医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体验,不少学生在返程路上仍在模仿把脉手势。“原来中医这么酷!我长大了也想当中医师!”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清脆的誓言回荡在走廊。此刻,穿越千年的岐黄之术,在北海医院正与朝阳般的童心撞个满怀,书写着非遗代代相传的温暖篇章。
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