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林晓冬 烟台报道
日前,经学校自主申报、山东省电教馆推荐、中央电化教育馆专家评审,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开展的智能研修平台应用领航试点工作区(校)推荐结果公布。烟台电子工业学校团队成功斩获“创新应用教研团队”殊荣,是该奖项中全国唯一的职业院校团队。
同时,该学校老师田鲁峰更是凭借过硬的教学教研成绩,被评为 “卓越教师”(全国职业院校仅有2人)。这两项沉甸甸的“国家级”荣誉,不仅仅是对学校教育创新工作的极高赞誉,更是对该校教研团队辛勤耕耘、默默付出的最好见证与回馈。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教育教研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央电化教育馆研发了智能研修平台,旨在通过AI智能+大数据应用,突破传统教研的诸多难题,推动教研工作向数据化、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在智能研修平台的应用进程里,烟台电子工业学校秉持着开放探索的精神,将前沿的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相连,实现了深度链接。学校引入智能教学分析系统,教师们借助该系统,能迅速掌握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还能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精准洞察学习状态。基于这些实时反馈,教师们便能灵活调整教学节奏、优化教学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智能研修平台营造的互动课堂中,学生们可以随时提问、发表见解,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同时通过课堂教学行为数据报表,进一步借助AI大数据分析查找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数字时代新型课堂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探索信息技术与职教教学有效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一直是烟台电子工业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并且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2月,烟台电子工业学校的《AI智能网络研修项目》被山东省教育厅列为“无感知数据采集”示范项目;2024年11月,《智慧教研 融汇交互--“互联网+中职”的“六步四课”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被中央电化教育馆评为“示范性论文”。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是烟台电子工业学校多年来对教育创新的执着坚守与大力投入。
近年来,烟台电子工业学校一直把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当作核心任务,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在这种浓厚的创新氛围中,教师们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为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展望未来,烟台电子工业学校将把此次荣誉当作全新的起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决心,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学校计划进一步拓展智能研修平台的应用范围,有效整合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推动智慧教育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力以赴,续写烟台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精彩篇章。
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