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王胜琦 刘香君 烟台报道
为弘扬中华农耕智慧,深化小学生劳动教育,正值芒种时节,古现街道惠万家志愿服务中心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以“‘玉’见未来,‘米’不可分”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躬身实践中感知“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培育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美好品德,并建立与土地、自然的深厚情感连接。
沉浸体验:从知识到实践的全链条劳动启蒙
活动伊始,志愿服务中心的老师给孩子们讲解了芒种这个节气,准备了玉米种子、豇豆种子和大米种子,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播种到地里的玉米种子是什么样子。老师告诉孩子们玉米在中华饮食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讲解深入浅出,孩子们兴致勃勃,不仅了解了玉米作为重要粮食作物的前世今生,更深刻体会到“米”(粮食)对于国计民生的不可分割性。
理论铺垫后,孩子们在农耕老师的指导下深入田间地头,亲历农事全过程。分组协作中,他们挥动小铁锨起垄,小心翼翼地放入玉米种子,在种子中间撒上化肥,再轻轻地覆盖上泥土。汗水浸润了土地,也浇灌着劳动的喜悦。孩子们在实践中真切体会到了“芒种”时节的忙碌与希望,感受到每一粒粮食背后所蕴含的辛苦付出。
深耕后植:播种希望,收获成长
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中心探索将传统农事智慧融入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孩子们亲手埋下希望的种子,不仅学习了农业知识,磨炼了意志品质,更在团队协作中感悟到劳动的尊严和快乐,理解了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深远意义。
展望未来:守护成长,共享丰收
志愿服务中心将持续跟进玉米生长情况,组织孩子们参与后续的田间管理、观察记录。待金秋玉米成熟时,计划开展“收获节”活动,让孩子们亲手采摘劳动果实,并学习将玉米加工成各种传统食品,亲历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旅程。惠万家志愿服务中心将持续深耕劳动教育沃土,开发更多融合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实践项目,为孩子们全面成长播撒更多希望的种子,让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共同守护我们“米”不可分的未来。
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