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柳丽 烟台报道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整合各类资源,发动社会参与,努力构建儿童关爱服务大格局,助力儿童健康茁壮成长。
坚持专业引领,加强关爱队伍建设
构建起“区未保中心、镇街未保工作站、村(居)未保工作室”三级未成年人保护网络,配备了4名儿童督导员和232名儿童主任。编写下发了职责手册,持续开展“三亮三学三做”儿童主任赋能行动,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组织业务交流等形式,定期对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进行培训,结合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例,讲解儿童关爱服务重点内容,传授工作方法,有效提升了履职能力。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先后培育爱之源、有邻社工等12个儿童类志愿服务组织和专业社工机构,发展志愿者1万余人,壮大了儿童关爱服务队伍。指导各志愿服务组织围绕课业辅导、特长培育、法律援助等,积极链接多方资源,吸纳发展700多名专业社工、志愿者,提高了儿童关爱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
坚持靶向施策,精准落实保障措施
积极与教育、医保、公安、妇联等部门对接,建立信息共享比对机制,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周期性比对,常态化摸排,确保辖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等各类孤困儿童主动发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及时跟进保障服务措施,做到政策落实精准到位。2024年,新纳入孤困儿童8人,累计为68名孤困儿童按时足额发放各类补贴152万元,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按照“集中摸排、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儿童主任、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等作用,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回访、自主申报等方式,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行全面细致摸排,共摸排确认流动儿童13512人,全部录入到“全国儿童信息服务系统”。制定下发了《烟台黄渤海新区流动儿童关爱服务清单》,明确了各有关部门职责分工,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常态化落实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关爱服务、开展精神慰藉、城市融入服务等关爱服务措施,增进了流动儿童福祉。
坚持社会参与,培育关爱服务品牌
募集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成近600平方米的彩云城“儿童之家”,设有公益书屋、音乐教室、心理沙龙等功能室,打造了儿童关爱服务阵地,由各志愿服务组织常态化开展红色教育、课业指导等,年均受益儿童3000余人。通过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共促成8个儿童关爱类项目落地实施,累计开展活动120余次,服务儿童1.3万余人次,先后培育出“守护儿童·护航成长”“爱满业达·源梦童年”“声声相伴·与梦童行”等多个品牌项目,推动了儿童关爱服务由“救助型”向“救助+服务型”转变。爱之源公益服务中心通过实地走访摸排,与全区80余名困境儿童建立了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在募集发放助学款60余万元的基础上,组织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全面发展赋能、精神文化铸魂、专业心理护航、温暖情感关怀等活动,为困境儿童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帮扶服务,不仅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经济援助,而且促进了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