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梅雪丽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梅雪丽 通讯员 姜艳英 烟台报道
海阳,是一座具有英雄气质的历史之城,是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闻名中外的“地雷战”的故乡,又名“雷乡”。海阳市委党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接受教育、锤炼党性的主阵地,将红色精神融入党校教学、科研全过程,积极打造雷乡红色系列品牌,让党校成为锻造党性的“红色阵地”、提升素质的“红色熔炉”、建言献策的“红色智库”,推动党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以“特色”为出发点,打造覆盖全域的“红色阵地”品牌
海阳市委党校借助独具本地特色的教学资源,高标准建设了以市委党校为中心阵地,以“1+1”教学体系为特色阵地,以三级培训网络为扩展阵地的党性教育矩阵模式,建成了覆盖全域的党性教育“红色阵地”。
一是建强“四个一”党性教育平台。着力打造以“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观摩一次党性教育和廉政教育文化长廊、参观学习一次党史展、聆听一堂党性教育课”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党性教育平台,引导党员干部提高党性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同时,根据党性教育主题不断更新文化长廊内容,先后进行了党史、党性教育、廉政文化等主题展览。今年改造升级了廉政文化长廊,并配套了廉政党课,为廉政教育开辟了新阵地。
二是打造“1+1”现场教学体系。深入挖掘海阳传统“红色”和新兴“绿色”资源,着力建设以地雷战纪念馆、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英雄山党性教育基地三大红色教育板块和亚沙会纪念馆、丁字湾双碳智谷、东方航天港三大绿色产业板块为主要内容、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现场教学点,同步开发了《传承地雷战红色基因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发展清洁能源 助推高质量发展》《逐梦航天强国 建功光辉征程》等一批有分量、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同时,围绕“学有主题、看有现场、训有体会”的现场教学目的,结合现场教学点实际,将分散零碎的教学资源串点成线,科学规划了“绿色”“红色”两条路线,形成了“教学点+特色课程+培训线路”为一体的培训架构,实现了教学阵地与特色课程同频共振、共同发力。
三是完善“三位一体”教育培训网络。将教育培训阵地由“单一型”拓展为“党校+基层党校+教学基地”模式,通过40个基层党(工)委成立的基层党校和80个涵盖红色文化阵地、企业、农村等具有较强示范辐射作用的党校教学基地,建立起了以市委党校为主体,以党校分校为依托,以党校教学基地为抓手的“三位一体”立体培训网络,实现了基层党员教育全覆盖。
以“创新”为发力点,打造提升素质的“红色熔炉”品牌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海阳市委党校不断推陈出新,以基本培训为主抓手,从服务地方中心工作的需要出发科学配置教学资源,着力打造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红色熔炉”。
一是丰富教学课程。从受训对象需求侧出发,科学设置专业课程,针对党员干部最关心的经济热点、民生难点、社会疑点和理论前沿设置教学内容,特别是瞄准国家、省、市重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趋势,及时设置新专题、更新新内容,帮助学员弥补知识缺陷、能力短板、经验弱项。在课程设计方面推出以“点菜式选课、订单式送教、自助式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超市化选学”机制,现已开发73堂专题课程,每年更新课程20堂以上,形成了完备的课程体系。
二是创新教学方式。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形成专题讲授、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课堂研讨等形式并举的教学格局。围绕海阳重点产业开发了《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实现海阳高质量发展》《逐梦航天强国 建功光辉征程——探秘百亿海上航天港缘何落地海阳》等案例教学课程,在主体班次教学中获得学员一致好评,并获得了烟台市委党校2024年度案例教学竞赛优胜奖。
三是打造宣讲高地。将红色文化充分融入宣讲课程,充分挖掘本地典型经验、先模人物、先进事迹,持续推广在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取得的经验做法,通过集中打造8分钟、15分钟、30分钟等种类多样、内容广泛的微党课、微视频等宣讲课程,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把本地发展成果宣传出去,将本地先进典型传播出去,让红色精神在海阳大地熠熠生辉。特别是今年由党校教师与海阳市2名全国“五一”劳动者奖章获得者共同完成的宣讲作品《平凡亦非凡》,获得了海阳市“我来讲党课”宣讲比赛一等奖。
以“实践”为落脚点,打造建言献策的“红色智库”品牌
海阳市委党校紧紧围绕海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力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等工作,努力在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社会民生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力争打造科学有用的“红色智库”。
一是理论研究夯基固本。围绕党的理论和特色资源开展研究,定期开展集中理论研讨、读书沙龙、学习研讨等活动,交流学习心得,明晰写作脉络,系统提升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写作能力,促进全校科研工作长效发展。2023年以来,已在各级报刊发表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50余篇。
二是调研带动提质增效。积极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加强党校与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充满活力、富有创造性的党校科研组织机制,力争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近年来,围绕海阳红色文化传播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航天产业、核能综合开发利用产业等地域特色课题开展广泛调研,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三是科研咨政服务大局。健全与党委政府的沟通机制,党委命题党校答题,积极开展前瞻性、政策性、应用性研究,为党委决策提供及时有力的智力支持。5月份,根据市委主要领导要求,成立由党校和市委办牵头,工信局、商务局等部门参与的联合调研组,对海阳市工业发展进行全方位调研,主持撰写了《“工业立市”专项报告》,为海阳市布局“工业立市”战略建言献策。今年以来,通过《海阳党校论坛》向海阳市委、市政府上报咨政报告11篇,并获得海阳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初审编辑:梅雪丽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