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波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大众网记者 李楠楠 通讯员 张涵 烟台报道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6月27日至7月1日,以“瓜香西马·乐动盛夏”为主题的福山区门楼街道西马疃村第三届西瓜丰收嘉年华在村文化广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作为“青山银湖·趣游门楼”系列品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文化内涵,全面展现了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新样板。
活动现场
文化铸魂,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本届嘉年华突破传统节庆模式,精心打造了“吃、玩、赏、购”一体化体验平台。活动期间,既有黑杰克乐队的流行音乐演出,又有拔河比赛等运动项目;既有展现村庄变迁的歌伴舞《在“西”望的田野上》,又有火壶表演、海阳大秧歌等非遗展演……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参与,特别是设置的儿童游玩等互动项目,让家庭游客流连忘返。
“以往的活动主要是节目表演,现在通过文化赋能,游客停留时间明显延长,消费水平显著提升。”西马疃村党支部书记崔晓虎介绍道。据统计,五天活动累计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带动餐饮、交通等消费达180余万元,其中西瓜、西红柿、黄瓜等农产品销量达6万斤,人均消费较上届增长180%。活动期间,通过官方媒体、自媒体全面宣传,发布图文、短视频40余条,总浏览量超百万,有效形成全媒体宣传矩阵,实现了“流量”变“留量”、“人气”变“财气”的良性循环。
活动现场
市场驱动,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西马疃村作为乡村振兴“样本村”,近年来累计投入800余万元打造生态种植大棚、完善基础设施,新建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逐步实现从“政府办节”到“自主运营”的转变。村党支部书记崔晓虎从零开始学习运营自媒体,用短短半年时间实现了全网粉丝“15万+”,为市场化运营创造了良好条件。本次活动创新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运营机制,通过专业化分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活动筹备期间,村集体积极引入专业市场主体参与运营:由专业演艺公司负责户外LED屏幕、线阵音响等硬件搭建,确保演出质量;统筹美食区招商,吸引本地知名餐饮品牌“羊嘎嘎烤全羊”等20余家商户入驻;同时通过与烟台洛神口腔、半岛星河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宣传合作,覆盖部分活动成本。这种“专业机构运营+社会资本参与”的模式,既减轻了财政负担,又提升了活动品质。
在产业带动方面,活动特别设置了“西马疃西瓜”品牌推介专区,村集体与2家精品商超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预计年销售额可增加50余万元。目前,该村已形成“特色种植+休闲采摘+节庆旅游+精品销售”的产业链条。
门楼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延卫表示:“今年以来,我们已在大樱桃节、魅力银湖大樱桃环湖赛等多场活动中探索了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我们不仅办好了活动,更打通了产销渠道,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区域协同,构建乡村振兴共同体
门楼街道坚持“全域统筹、资源共享”的发展理念,将西马疃村西瓜丰收嘉年华纳入街道年度重点工作统一规划。街道积极争取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区体育中心等8个部门资源支持,协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文艺汇演”“美育进乡村”“广场舞大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在西瓜丰收嘉年华期间举办,这种“部门联动、资源整合”的办节模式,有效放大了活动效应。
活动现场
门楼街道工委书记葛泉表示:“今年以来,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区委提出的‘大财政’理念,打造‘一节带多业’的发展格局。”街道以大樱桃节、西瓜丰收嘉年华等特色节庆为牵引,串联起全域特色产业,形成“春赏花、夏摘果、秋收获、冬民俗”的全季旅游线路。据统计,1-6月街道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5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1000余万元,带动就业800余人。
西马疃村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单打独斗”到“全域联动”,从“输血帮扶”到“造血共赢”,西马疃村的蜕变印证了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未来,门楼街道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让更多乡村在振兴路上绽放光彩,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智慧和力量。
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