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李楠楠 通讯员 周心悦 烟台报道
福山区门楼街道扎实开展“文化进万家”工作,坚持打造特色“文化社区”品牌,满足辖区居民的多样文化需求。4月17日至21日,门楼街道润东社区党总支联合东陌堂村党委、新润物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在社区广场举办非遗民俗文化展演暨海洋大集系列活动。活动将传统文化与海洋元素深度融合,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为宗旨,通过呈现丰富多彩的惠民项目,吸引了近万名居民参与。
非遗盛宴,传统技艺绽放时代光彩
活动现场,开场鼓《威风鼓》以雷霆之势点燃氛围。社区舞蹈队《欢聚一堂》的喜庆秧歌舞、《太极响扇》的刚柔并济,勾勒出民间艺术的多元轮廓。海阳大秧歌传承人率队演绎“扭、摆、走、跳”的百年精髓,彩扇翻飞间重现胶东民俗记忆,引得观众刘大哥感慨:“老家的味道回来了!”打铁花匠人将1600度铁水击向夜空,刹那间“火树银花不夜天”的震撼场景,让围观群众连连惊呼。杂技顶缸的力量美学与火壶表演的“火花祈愿”,更让传统技艺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生。
全民狂欢,多元同框共赴文化之约
活动现场成为全民参与的欢乐海洋。舞台下,男女老少自带马扎围坐,从幼儿园萌娃《鼓上舞》的俏皮灵动,到银发族太极扇的稳健从容,各年龄段文艺爱好者轮番登场。非遗互动区,孩子们围着烙画、铝艺手艺人目不转睛,亲手触摸非遗物件;“我来学秧歌” 体验区,年轻人跟着传承人学起 “十字步”,笑闹声此起彼伏。居民王女士点赞:“演出看到不想走,非遗学到停不下,这才是咱老百姓的文化节!”每晚散场时,人群仍恋恋不舍,用手机记录下舞台背景上“文化传承?全民共享”的标语。
烟火人间,舌尖与指尖的双重治愈
美食与手作摊位构成最具烟火气的“文化补给站”。小吃街飘来糖炒栗子的焦香、传统糕点的酥脆,糖画摊位前孩子们踮脚等待“孙悟空”成型,海菜凉粉、门楼包子等本土风味引得食客排队打卡。手作区里,铝艺匠人现场编织自行车模型,烙画师傅根据游客照片定制生肖书签,贝壳手作摊位前,妈妈们带着孩子串起“海洋项链”。游乐区的旋转木马与套圈游戏旁,传来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一家三口捧着棉花糖合影、祖孙三代围看糖画制作的场景,成为镜头里最温暖的画面。游客李女士感叹:“非遗看得过瘾,美食吃得满足,带孩子来上了堂‘活的传统文化课’!”
从首晚舞台上的歌舞华章,到海阳大秧歌的热烈欢腾;从打铁花迸溅的绚烂星河,到火壶杂技的惊险奇绝,再到闭幕晚会的深情谢幕,一场场文化盛宴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也让我们在烟火人间里触摸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不仅满足了群众对高品质文化体验的热切期待,也为非遗传承与现代消费搭建了互通桥梁。门楼街道将继续链接多方资源,以创新、接地气的形式让更多非遗融入生活、丰富生活,实现非遗传承和便民服务的“双向奔赴”,共建安定祥和、和谐美丽的文化社区。
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