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波
活动现场
大众网记者 李楠楠 通讯员 张鑫 吕昌伟 摄影 胡斌 烟台报道
4月1日,由福山区委宣传部、烟台高新区福山园、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联合主办的智汇政校企融创产学研——“烟台市产业会客厅”及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公共实训基地”双向观摩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政府搭建平台,借助“烟台市产业会客厅”平台,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师生深入了解福山的工业文明成果特别是汽车产业情况,并组织部分优秀企业负责人走进高校参观“公共实训基地”,分享企业现状和行业前沿技术、产品技术市场、用工需求等情况,让福山企业更好地了解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培养能力和专业方向,让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充分了解福山汽车产业及企业情况,优先选择本地就业、助力福山发展。
学校走出去 让学生了解自己要学什么 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今天学生是主角,让学生在前面看得更清楚些,我在后面就行。”在烟台产业会客厅,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秦桂建把最佳观看位置让给学生,让学生详细了解烟台汽车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作为扎根福山的高职院校,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始终以服务地方产业为己任。此次活动期间,师生代表通过“产业会客厅”六大展厅的体验,系统了解了烟台汽车工业从传统制造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的历程,深刻感受到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也对烟台汽车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与期盼。“通过此次到烟台市产业会客厅的观摩,我感受到烟台市福山区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学生,我也深刻感受到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性。我看到从材料研发到整车制造,再到充电网络建设,需要全产业链的紧密配合。通过这次活动我对福山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充满信心,这也坚定了我好好学习技能报国的决心!”智能汽车工程系大二学生王宁说。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双向赋能的起点,更吹响了职教与产业共赴未来的号角。我们期待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携手政企构建产学研融合新生态,为烟台打造省级、国家级汽车产业高地贡献职教力量。”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智能汽车工程系主任邹德伟说。
活动现场
企业走进来 让企业了解学校培育能力 增加学生就业机会
本次活动中博世华域转向系统(烟台)有限公司、烟台正海合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域视觉科技(烟台)有限公司、费尼亚德尔福汽车系统(烟台)有限公司等在福发展的11家企业来到学校,参观学校公共实训基地。
活动现场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公共实训基地是集教学、科研、培训、研学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采用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实训教学。学院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办学的重要途径,与中国高科集团、戴姆勒、比亚迪、小鹏汽车、理想、潍柴、北京现代、吉利汽车、博世、巴斯夫、奇瑞、捷豹路虎等世界五百强、大型央企国企、高成长性上市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了“订单培养”主导,“准员工制”“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方式,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700余项。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连续多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1次获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汽车营销、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等赛项多次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优质就业率连年攀升,培养了10万余名具有扎实理论功底、过硬技能水平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活动现场
“企业在技术岗位面试中,笔试或实操考核更侧重哪些能力?是否会因学生参加过省级技能大赛等经历而放宽学历要求?”“学生到企业实习,是否会优先考虑就业,是否会出现只要实习生,不签就业协议情况?”本次活动中,还举办“智汇政校企 融创产学研”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论坛以及产学研合作供需对接座谈会。在供需对接座谈会上,学院科研团队与企业负责人围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议题展开务实探讨,初步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充分彰显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价值。在会上,学生、企业齐聚一堂,企业与学生谈得很实际,聊得很愉快。
活动现场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峰说:“通过实地观摩、深度研讨与供需对接,不仅展现了烟台汽车产业的创新活力,更搭建起高校与企业双向赋能的坚实桥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政行企校,多元融合”的办学特色,政府牵线、企业出题、学校答卷、市场阅卷。一方面,联合企业共建技术与技能创新中心,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技术等前沿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另一方面,优化“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等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烟台、福山汽车产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此外,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计划将“产业会客厅”作为常态化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师生参与行业论坛、企业研学,让学生在校园阶段即与产业前沿接轨,激发扎根本地、服务产业的使命感。
下一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将进一步扩大政校行企“朋友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烟台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汽车产业贡献职教力量!
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