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王瑜 通讯员 亓震 刘林 吕昌伟 摄影 胡斌 烟台报道
“这个实训室和我们企业的应用场景十分接近了!”
“咱们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联合打造订单班!”
以上这段对话,并不是发生在一场招聘会现场,而是在参观完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实训室后,烟台正海合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事经理郭川情不自禁发出的感慨。学院副院长付双美听后立即与郭川交换了微信,准备就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与其进行下一步的合作洽谈。
为满足职业院校学生本地就业、本土优秀企业招聘优秀技能人才的社会公共需要,4月1日,烟台市福山区成功举办了双向观摩交流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活动以政校企协同创新为核心,汇聚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近百名师生与矢崎汽配、博世华域、安波福等11家汽车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沉浸观摩+前沿对话+靶向对接”模式,为区域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会客厅里的新“对话”
在刚刚过去的3月,烟台产业会客厅相继举办了两场企业沙龙交流活动,潍柴弗迪、潍柴新能源、万华化学、泰和新材等3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代表与金融机构高管齐聚一堂,围绕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作展开深度对话,并现场达成多项初步意向。
热乎气儿还未散去,产业会客厅又迎来了一批新“客人”,他们是来自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百名师生。为什么组织院校师生来?他们来看什么,了解什么,交流什么?作为组织方的福山区委宣传部在日常联合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了解到,该校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度参与了烟台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升级。学院主动服务烟台市制造业强市战略,不断调优专业,强化汽车特色,目前开设的48个专业中,与汽车相关的专业有25个,且均处于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领先地位,形成了覆盖汽车前后市场、兼顾新旧能源、发展智能网联的专业格局。
为满足该院校学生本地就业、本土优秀企业招聘优秀技能人才的社会公共需要,福山区委宣传部决定当一次“纽带”,让企业走进学校,分享企业现状和行业前沿技术、产品技术市场、用工需求等情况,更好了解学院的培育能力和学生情况,让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充分了解汽车产业及企业情况,让人才通过“桥梁”迈入企业大门,优先选择本地就业、助力福山发展。
在烟台产业会客厅,师生们沉浸式参观了烟台汽车零部件的“科技博物馆”,触摸到烟台汽车产业的强劲脉动,系统了解了烟台汽车工业从传统制造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的历程,深刻感受到技术革新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通过此次观摩,我感受到烟台市福山区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看到从材料研发到整车制造,再到充电网络建设,需要全产业链的紧密配合。作为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一名学生,我更坚定了以后要苦练技能本领、提升自己专业素质和水平的决心!”智能汽车工程系大二学生王宁说道。
在这里,学生们将专业与产业“对话”,通过近距离接触产业链全景模型与龙头企业创新成果,对职业规划与产业趋势的认知实现“从模糊到具象”的升级。专业教师们将科研与产业“对话”,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新思路。
“我们计划将‘产业会客厅’作为常态化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师生参与行业论坛、企业研学,让学生在校园阶段即与产业前沿接轨,激发扎根本地、服务产业的使命感。”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峰表示。
供需现场对接 壁垒“靶向”突破
“我们矢崎汽车配件与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可以说是渊源久远,员工曾大部分来自咱的毕业生,对公司的产值贡献率非常高,对学院的历史发展十分了解。”在参观完实训基地后,烟台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俊涛坦言,学校现在的变化、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令他大为赞赏。
在“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论坛”现场,11家企业负责人分别介绍情况,4名优秀学生代表围绕“烟台产业会客厅”观摩情况,分享对“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企业负责人与学生代表互动交流,解答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行业疑问。此次论坛,为企业和高校提供了双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论坛结束后,又接续召开了“产学研合作供需对接会”,企业负责人提出问题和困难,学校科研团队“当场问诊、立时开方”,不能现场解决的记录问题,后期反馈企业解决方案。经过此次对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与烟台正海合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星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初步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后期将通过深入协作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福山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烟台市汽车产业链办就设在福山区。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作为汽车类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紧密与福山区汽车产业需求相结合。今天这场活动,是企业和高校的双向奔赴,也是工业文明成果向高校的一场展示,更是政府搭建的一座产学研交流的桥梁。”福山区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徐福泽告诉记者。
下步,福山区将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积极搭建政校企三方沟通交流平台,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通过校内定向培养和企业订单委培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破题专业技术人员供需适配性问题,为高校技能人员培养和企业招贤纳士深度赋能,不断推进福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波